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八十年代翻身记-分卷阅读83

先把行礼都放下,然后再看看这屋子?”
  “行。”
  扛行李这些重活,当然交给年轻小伙子,姜家兄弟俩肩扛手提,赵向东也轻松拎起几个大包,一家人往后院行去。
  之前通电话已经商量过了,一家人打算都住后院,前院用来待客啥的。
  毕竟姜家兄弟现在摊子铺开,以后恐怕少不了朋友频繁上门,连接前后院的月亮门已加装了门扇,到时候门一关,前院再热闹也影响不了后院清静。
  后院正房三间,中间的明堂当小厅用,左边次间是姜父姜母的卧室,右边次间暂时空置。
  左厢房有两间,一间是姜建设夫妻的卧室,另一间是姜明杰小朋友的未来卧室,不过他现在暂时还跟着爸妈睡。
  右边厢房则一间是姜红兵卧室,一间是姜宁两口子住的。
  屋子已经完全整理妥当,连铺盖都准备好了,直接入住即可,大伙儿见不用收拾,行礼一扔,就饶有兴致直接参观起新家来了。
  青砖黛瓦,清致素雅,沿着抄手游廊转了一圈,姜母刘慧芳啧啧称奇,连姜明杰也不爱困了,瞪大眼睛左顾右盼,瞅个没完。
  最后回到前院正间明堂,这地儿是客厅,大伙儿在刚打好的紫檀木沙发坐下,姜父摩挲了宽大扶手上的莲花云纹,赞道:“好木头,好雕工。”
  他在木材厂上班多年,哪怕干的是安保工作,林县小地方也没高档木头,但他还是一眼看出来,这是上品紫檀木。
  以前闹革命,连家具也不许胡里花俏,现在倒不同了,姜红兵找的老工匠,给家具细细雕刻上精致的纹样。
  上好的木头,上好的雕工,加上客厅这套沙发样式是最大气的,姜父颇有些爱不释手。
  “嗨,你天天住着,爱摸天天来摸也成。”
  姜母打趣丈夫几句,大伙儿哄笑,姜父也露出笑脸。
  热热闹闹的,坐了一会,姜母就起身准备晚饭去了,刘慧芳和姜宁跟上,留男人们在客厅谈话。
  其实姜红兵已经在国营饭店定了好些菜了,但这年头菜肴品种不丰富,而且点的都是肉菜,这青菜捂着回家都发黄了,还是自己烫烫好些。
  姜母搬家没舍得自己养的鸡鸭,捆着一起拿过来,暂时安置在厨房,还有菜地里的菜,长成的她都拔了好些,给拿过来能吃几天。
  “家里养了个把月的那只小猪,给了你大伯家养着咯,菜地也给你大伯种。”
  一进厨房,刘慧芳就利索拎起锅碗瓢盆,去外面水井边清洗,姜母领着姜宁在摘菜,她一边干活一边和闺女絮叨老家的事。
  大伯母金桂枝不讨喜,但姜大伯人挺不错的,他和姜父是亲兄弟,家里搬到杨市,诸如小猪菜地之类的东西,肯定给他的。
  姜大伯要给钱,姜父不要。
  “你大伯现在家里好多了,不过他干活习惯了,闲不下来。”
  大伯家三个堂兄,跟着姜建设姜红兵出来跑货,亏待谁也不可能亏待他们的,工资厚厚的,还有奖金,堂兄们是老实人,心疼父亲,这钱都寄了回去。
  儿子赚的钱,姜大伯一点没让金桂枝碰,除了修整一下屋子,添置小许东西,他全部都攒的,要留着给儿子养孩子娶媳妇。
  至于姜艳,离家出走后一直没回来,音讯全无。
  姜母说完自家,又开始说姜宁婆家。
  “你婆婆和女婿二姨领头,两个带着家里人去县城租了个小门店,现在呀,赵家除了你公公和你大伯哥,都在县里住着了。”
  这点姜宁倒是知道的,赵家在熏鸡买卖上虽然谨慎,但好歹也尝到些甜头,年后生意虽然及不上年前,但也有利可图,于是就一直做了下来。
  这年头只要肯跨出第一步,大部分都能喝口汤的,赵家人打开了新大门,心思就不像以前死板了。
  一个多月前,老家来了封信,除了关心儿子儿媳以外,最主要是想问个建议。
  熏鸡熏鸭生意一直有利润,就是小摊贩多了,竞争开始变大。这时候,赵二姨发现有门面的生意要更好些,老百姓似乎更信服开店的,如果价钱一样,上店里买的人会多出不少。
  她和两个儿子都是雷厉风行的人,于是决定租一家门店。
  其实这时候的二姨家,已经与赵家分开干了,一家一个小摊,不过她看上了更好的路,也没忘记告诉亲姐。
  反正林县大得很,姐妹不挤在一块开店,也没啥影响。
  二姨已经说干就干了,赵母思维保守,虽很心动,但仍有些犹豫,最后决定写信问一问二儿子二儿媳。
  其实主要想问的是姜宁,姜家人脑子都活,姜家兄弟都混出林县了,附近几个村子啧啧称赞。
  既然问到自己跟前,姜宁也就很客观投了赞成票,她还提醒了店铺选址要注意位置,人流之类的问题。
  她还顺口提一句,如果店面有富余的地方,可以考虑开发一下其他产品,不要闲置浪费了。
  于是,赵母下定决心租了一个店干起来,生意确实比小摊时好,就是鸡鸭没以前好收了,赵向前得跑更远的地方。
  “赵家算是在县里扎根了,大岗村的老宅子,就住着你公公和大伯哥。”
  赵老头不参与生意,他沉默守着家里的地,给家里留下最后一道保障,赵向前农忙帮父亲种地,平时忙着收购鸡鸭,人瘦了一圈,但精神好。
  “你爸昨天去亲家那边说一声,就你公公在,他那性子,大概也不会特地去县里说。”两边是亲家,平时也走礼,彻底搬走肯定得知会一声的。
  姜母絮絮叨叨,姜宁安静听着,她露出一抹微笑,嗯,婆家终于彻底在林县扎下根了,这挺不错的。
  不是她不一视同仁,只期待娘家人搬来杨市团聚,却排斥婆家,而是性子不同,根本很难相处。
  大嫂孙秀花蛮横霸道不讲理,关键红眼病还厉害得很,她做事不择手段,看看之前的偷窃事件就知道了。
  还有那心眼比筛子还多的小姑子,赵玉燕明显是个眼高手低,还爱搞事的,杨市大人物多得很,要是捅出篓子,擦_0_pi_0_gu的少不了赵向东两口子。
  擦得上就够怄气了,万一还擦不上呢?
  她男人,她娘家都在杨市发展呢!
  光这两个人,姜宁都自觉消受不起。
  而且还有最关键一点,她娘家是凭两个哥哥的本事在杨市扎根的,兄妹三人互相依靠,互相帮助。
  如果换了婆家,就不是这个说法了,包袱背上身就甩不掉。
  在林县自食其力,挺不错的。
  姜宁笑笑,继续一边低头摘菜洗菜,一边听亲妈嘀咕。
  不料姜母说着说着,话锋一转,凑过来低声说:“宁宁,你有动静没?”


第_0_6_0_4章
  啥动静?
  姜宁懵了半响, 才反应过来,姜母是说她的肚子,问她怀孕没?
  她脸有些热, 眨眨眼睛, 装作若无其事,继续低头洗菜, “没呢, 哪有那么快?”
  姜母一想也是,闺女和女婿团聚满打满算也就四个月, 还没怀上也正常,不过她不忘嘱咐道:“那你抓紧点儿,生了外孙正好妈给你带着。”
  她想了想,又嘱咐道:“那事儿太密了,也不好怀上,你让你男人偶尔也停些日子歇歇。”
  赵向东年轻血气旺盛,身体强壮一看就是个有心有力的,小夫妻刚结婚没多久, 正是热乎的时候。
  姜母也是过来人, 她懂, 但为了小外孙, 她还是嘱咐闺女一下,这些知识年轻人不知道呢!
  姜宁其实是知道的,毕竟上辈子资讯发达,但她不知道为啥话题就歪到这里来了。
  孩子这事儿, 既然结婚了她就有心理准备,不过姜宁年轻,顺其自然,她也不着急。
  不过现在和人讨论这些私密事,哪怕对象是亲妈,她也臊得很,“嗯嗯嗯”胡乱应了几声,连忙转移话题,好混过去。
  闺女害羞姜母知道,话说了就行了,她也不穷追猛打,顺势就说起其他。
  青菜烫好了,焖了米饭,姜家兄弟俩也去把订好的肉菜拿了回来,卤猪蹄,红烧肉,香煽土鸡等等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