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八十年代翻身记-分卷阅读222

给轻轻拍着奶嗝,笑道:“你别身在福中不知福了,这家里有空调,夏天坐月子可是比大冬天舒服多了。”
  她生了两个都是寒冬腊月,怕冷到自己落下病根,更怕冷到孩子要生病, 一家子严阵以待, 火墙里的炭盆就没有熄灭过。
  眼下李沁舒坦多了, 开着空调,只要注意温度不要打得太低, 母子仨都舒舒坦坦的。
  不过这年头空调还是个新鲜玩意,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都在摸索着,因此姜宁特地回忆着给写了一个空调房坐月子注意事项出来。
  长衣长裤,必须戴帽子和穿袜子, 空调风口不能对这人,温度也不能低室外太多,下床鞋子得穿带后跟的,林林总总。
  姜宁上辈子闺蜜坐月子就是大夏天,还和她抱怨了一通,所以她都记得差不多。
  这些注意事项和传统坐月子的规矩是相通的,琢磨起来完全能说得明白,陈瑛和李母连连说她费心了。
  李沁倒不说客气话,在她看来闺蜜就该这样的,姜宁如此,她也是。
  “这两个小子倒是乖,不然啊,你这月子估计都坐不好咯。”
  姜宁轻拍着怀里闭上眼睛的小婴儿,半晌放回小床掖好被子让他睡,回头看李沁笨拙地给刚吃饱的弟弟拍奶嗝,她上前指导两句。
  她笑道:“新手都是这样过来的,慢慢学。”
  对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这两块肉,一向大咧咧的李沁给予十二万分耐心,埋汰归埋汰,要是两孩子不舒坦,她估计得吃不香睡不好。
  一胎双胞的娃,心灵感应特别强,不管白天黑夜,睡是一起睡,哭是一起哭。就连尿了拉了,基本也凑合在一起,经常让许卫国和李沁手忙脚乱,还心急上火。
  好在这两娃还算乖巧,日常啼哭比较少,吃饱睡,睡饱吃,一般是饿了尿了才闹腾,其他时间都安安静静的。
  “哎,我呀,长这么大就伺候了他俩了。”
  李沁嘴里抱怨,心里却满足,手上动作却十分轻柔,好不容易拍出了奶嗝,她又小心翼翼哄着孩子睡觉。
  姜宁微笑。
  当妈妈的人说起儿女,总是有说不完的话,李沁放下儿子,端起旁边的汤盅,想起这没滋没味的猪蹄子黄豆汤,她苦着一张脸。
  姜宁刚要幸灾乐祸两句,就听见外面咚咚咚的脚步声响了起来。
  急且快,蹦蹦跳跳,十分欢腾。
  许家哥仨放学了。
  许卫军两口子都还没下班,两个儿子放了学也是先往叔婶家来的。
  “哥哥!”
  正跟着安安_0_pi_0_gu后头转悠的乐乐一抬头,立即脆声唤道:“哥哥哥哥!”
  小丫头咯咯笑着,十分高兴,伸手就要人抱。
  许成钦还记得他说要娶乐乐当小媳妇的话,书包一甩,兴冲冲上前,俯身将软嫩的小团子抱了起来。
  他七岁多,小身板随了爹高还壮实。乐乐才一岁半,粉嘟嘟的小女娃虽有婴儿肥,但真没多重,被抱得稳稳的。
  小丫头打小常和哥哥们一起玩耍,相当熟稔,她小手搂住许成钦的脖子,十分高兴,笑得露出一口小米牙。
  “哥哥,瓜,吃瓜!”
  乐乐眼尖,已经瞅见保姆端着切好的西瓜和糕饼出来了,她小指头一指,嚷嚷着让哥哥们吃瓜。
  一群小孩子一拥而上,保姆阿姨:“哎哎,小祖宗们,慢点儿。”
  许成泽先给个人小手短的乐乐递了一块红艳艳的西瓜,然后自己拿了两块,一手小心托着,一手却敲李沁屋里的门。
  “妈妈,妈妈!吃西瓜!”
  姜宁开门,这小子窜进来,李沁哀怨:“妈妈不能吃瓜,你吃吧。”
  “为什么呢?”
  “唉,……”
  ……
  母子二人挨在一起嘀嘀咕咕,姜宁笑着摇头出了门,她家小丫头年纪小,不能多吃西瓜呢,得制住她。
  她有点头大,自己这闺女不爱哭闹,每次只仰脸瞅着你,一双黑溜溜的眼珠子似有水光,可怜巴巴的,看得人心都软了。
  比哭闹打滚有效多了,反正赵向东是扛不住的。
  唉,看来自己这红脸还得继续唱。
  *
  时间过得快,眨眼就到了八月的最后一天了。
  明天安安就上学去了,姜宁给他买了卡通书包,本子铅笔铅笔盒,他高高兴兴都把东西搁进书包里,再将书包放在床头。
  他缠着他爸要了一个簇新的军用水壶,说是上学要背着,赵向东自然没有不应的。
  可惜军用水壶带子有点长,缩到最短他也背不了,后来还是姜宁给改合适了。
  安安撅着的嘴缩回去,唇角飞扬起来了,兴奋地背着水壶转了好几个圈。
  姜宁失笑摇头。
  长在这个圈子里的男孩子,对军队崇尚是到骨子里去的,以后绝大部分都会跟着父祖走上同一条道路,穿上一身崭新的橄榄绿军装。
  她的儿子也是,这么小一点,就已经嚷嚷着长大要当_0_jie_0_fang_0_jun,保家卫国了。
  姜宁很支持,儿子有父亲开出来的路,将来走得会更轻松些。
  不过吧,她不忘嘱咐儿子好好学习。
  为考上军校做准备吧,二十年后,不上个军校在部队基本都难以发展了。
  安安似懂非懂点点头。
  姜宁也没要求太多,让儿子有个模糊印象就行,对一个刚上幼儿园的小豆丁,要求不能太高了。
  隔天是安安入学第一天,不但赵向东姜宁,就连姜父姜母姜建设兄弟都来了,一大早在家属区门口登了记,专门送安安上学。
  部队幼儿园和小学都挨着家属区建的,在家属区这边开了一个门,孩子们放学进出这个门随时都行,但走另外一个临街的门就不容易了。
  除非爸妈提前来打过招呼,否则不放行。
  安全系数很高,而且教学质量也相当不错,无需选择,安安肯定在这里上学的。
  无半点难分难舍,安安回头挥了挥手,和爸妈妹妹阿公阿婆舅舅们告了别,就蹦蹦跳跳地跑进去了。
  他搬回家属区一个月,新同学早就认识了一部分,融入其中毫无障碍,无丝毫后世孩童开学的撕心裂肺。
  “咱安安真省心。”嗟叹的是姜建设,他低头看了眼自己牵着的糟心儿子。
  姜明杰死活说要送了弟弟上学自己才去,开学第一天就迟到了。
  好在学校距离不远,送了安安也来得及,他想了想也就同意了,不然这小子还能继续嚎。
  “好了,咱们回去吧。”
  儿子适应良好,没啥好担心的,姜宁接过丈夫怀里的闺女,放她在地上自己走着。
  回部队的回部队,上班的上班,都得忙活着呢。
  一行人转身,继续崭新的一天。


第183章
  改革如火如荼, 神州大地日新月异, 时光荏苒, 一眨眼已经跨入了新世纪。
  昔日杨市东边远郊的新工业区,现在已是近郊范围, 紧紧挨着市区,水陆交通发达,公路码头通宵达旦繁忙,终日不歇。
  那曾经只敢斟酌划出七块地皮的荒地, 现在已经是厂房车间连绵不绝,一路往东往南蔓延开去。
  这是杨市最大的工业区,纳税重点位置,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地方。
  姜宁服装公司就拥有着其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厂区,超过1500亩地。
  “锦衣”,“炫色”, “风范”,三个品牌凭借领先的设计,过硬的品质,遍布全国的大中城市的门店, 始终遥遥领先国内所有服装品牌, 位于高档服饰的第一线。
  它们跻身于不断进入国内市场的国外高端品牌中,始终不见逊色。
  姜宁耗费多年心血, 将其打造成一线奢侈品牌。
  在新世纪之前,她甚至把握住了与外国高端品牌合作的机会,一举将自家品牌推出国门。
  开始是艰辛的, 毕竟在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眼里,这东方大国还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国度。
  甚至有人认为它的国民还吃不饱饭,谈何服装品牌?谈何服装设计?
  种种困难,难以一一表述,但姜宁以及她手下的一众得力干将,依然成功将困难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