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被迫成名的小说家-分卷阅读76

越糊涂了。”
  梁警官抱起手臂:“想听听我的看法吗?”
  “你说。”
  “我认为,画家和康暮城聊得‘投缘’,在酒精的作用下,产生了进一步交流的想法。”梁警官冷静地分析,“画家主动把他请进房间,然后,发生了意外,画家窒息而死。”
  简静捂脸,哭笑不得:“你是在说性窒息吗?”
  “你认为自己了解康暮城,可很多事不好说。”梁警官见多识广,淡定道,“他也想不到这样的意外呢?”
  简静张张嘴,无言以对:“我没法帮他辩护这个,不过你这么想,我们可以再看看尸体。尸体是不会说谎的。”
  检查后,并未在画家体内发现男性遗留的痕迹,而整个房间也没有找到用过的小雨伞。
  简静明显松了口气,道:“如果是在床上,用枕头更顺手,怎么会用沙发上的抱枕呢?”
  梁警官摇头:“抱枕放在沙发上,不代表它一直都在那里。”
  “床上也没有睡过的痕迹,画家的被子枕套都是真丝的,有过剧烈运动一定会非常明显。”简静说,“还有,虽然水温会导致死亡时间有所出入,但我仍然倾向于画家是在凌晨两三点左右死亡的。”
  这个理由很有说服力,梁警官思索片刻,又问:“那艾迪呢?他说十点钟左右来找过画家,却并没有说原因,也没有人能够证实。”
  小田证实了吴作家去找常画家的时间,但艾迪的行动轨迹却无人证明。在一楼的陶总和康暮城没见到,差不多时间回来的小田和小路也没碰到,吴作家亦不曾提及过。
  她们找来艾迪,再次询问。
  艾迪很敏锐:“你们现在是怀疑我?”不等她们回答,烦躁道,“我有什么理由害丽萨?她死了,我一点好处也没有。”
  “我们只是了解一下情况。”梁警官八风不动,“昨天晚上,你来找画家是为了什么事?她有什么异常的表现吗?”
  艾迪舔舔嘴唇,嗓音沙哑:“拿钱,我找丽萨要钱,有问题吗?”
  梁警官精神振奋:“画家愿意借给你吗?”
  “你没听明白,我找她要钱。”艾迪忽而平静下来,破罐子破摔,“我欠了人家一笔钱,本来想让丽萨替我还的。她不太高兴,一直没松口,所以前两天我们有些矛盾,我还想着再找找别的出路。”
  说到这里,他瞥了眼简静,明明白白暗示,她就是所谓的“出路”。
  “今天晚上,那边又来催我还钱,我没办法,只好再去找丽萨。”艾迪说,“她答应帮我还一部分,我达成目的就回去了。你说说,她死了我能有什么好处?谁来帮我还钱??”
  梁警官拢起眉梢,心底评判着艾迪这番话的真假。
  简静开口:“画家平时有睡前喝酒的习惯吗?”
  “有,丽萨睡眠不好,不仅喝酒,有时还需要吃药才能睡着。”
  “她有反锁门的习惯吗?”
  “如果她准备睡觉,就会把门锁上。”艾迪强调道,“我说了,丽萨的睡眠很不好,她不喜欢别人打搅她休息。”
  简静似乎明白了什么:“所以你的房间才在隔壁楼?”
  “显而易见。”
  她拧起眉,愈发觉得扑朔迷离:浴缸里的水和浴盐,床头柜上的红酒,无疑不显示常画家当时正准备就寝——这种私人的习惯很难被伪装——这个时候,谁的到来会让她开门,并邀请对方进屋呢?
  康暮城?他要和美人春风一度,之前接受不就好了,没必要回房间工作一段时间再去找她。简静也不认为他会这么做。
  可如果不是艾迪,又会是谁?
  *
  晚上八点,简静和梁警官复盘了所有的口供,最后得出结论:吴作家在说谎。
  按照时间线,吴作家自称和常画家对某件事达成一致,但后来康暮城和常画家的谈话中,画家却带出无所谓结不结仇的意思。
  书房里收拾好的稿件证明了这一点,常画家仍然决定刊登阳关提到吴作家的信件,似乎暗示《失落的玉门》有猫腻的问题。
  这显然和吴作家的说法相悖。
  而且,根据简静对常画家的印象,吴作家和她吵了一架后,还想说服她,概率极低。一气之下决定闹大,更符合她的性格。
  可这有个问题,半夜三更,吴作家去找画家,画家会给他开门吗?
  “翻阳台进来的呢?”梁警官凝重道,“我们一直觉得凶手是走大门进来,反锁房门后翻阳台离开,有没有可能从一开始就是翻进来的?”
  简静反问:“那为什么要擦掉指纹?”
  梁警官的肩膀垮下来,但她坚持:“我们最好再仔细翻一遍现场,肯定有重要的线索被忽略了。”
  简静同意。
  两人重点突击阳台,趴在地上一点点搜寻。
  即将把阳台用膝盖擦洗一遍后,简静终于凭借过人的观察力,找到一处极易被人忽略的线索。
  在画室阳台的栏杆内侧,有块尚未干涸的黄色油画颜料。看位置,似乎是常画家沾到手上后,手扶着栏杆不小心揩到的。
  而现在,这块颜料被刮蹭掉了一部分。
  简静击掌:“吴作家。”
  “嗯?”梁警官疑惑。
  简静解释:“我之前瞄过吴作家的拖鞋,鞋尖上有点黄褐色的东西,我以为是沾上的泥土,就没多在意。”
  当时,她的主要注意力都在吴作家本人身上,偶尔转移到行李箱,鞋子只是瞄一眼。若非中级观察卡的加持,恐怕会错过这个小小的细节。
  梁警官微露喜色:“看来我们离真相很近了。”
  简静却未作声。她没有这么乐观,有些问题还不曾想明白。
  当然,这不妨碍她们找吴作家对峙。
  吴作家自然不会承认翻阳台的事,可当鞋子被翻出来后,铁证如山,他不想承认也得认。
  “吴先生,你必须跟我走一趟了。”梁警官铁面无私,不留分毫情面。
  吴作家的脸青一阵白一阵,半晌,脱口而出的却是:“跟我没关系,我进去的时候她就已经那样了!”
  像是怕晚一步就没机会辩解,他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快速交代:“我以为她在浴室洗澡,根本不知道她死了。后来不小心弄出声音,里面没动静,才看了一眼,谁知道她就那样躺着,完全没呼吸。”
  “你做了什么?”
  “当然是把门锁上!如果被人发现我半夜偷偷溜进她的房间,我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吴作家愤愤道,“但她的死和我半点关系都没有,我只是、只是做完我要做的事就走了,一根汗毛都没碰过她。”
  简静捕捉到关键讯息:“把门锁上?门是开的吗?”
  “废话,不是开的我怎么进去?”吴作家能忍受梁警官的无理,却不肯向她这个业内晚辈服软,粗声粗气道,“房间里没声音,门也开着,我以为她不在,和谁鬼混去了,要知道她已经死在里头,杀了我也不会进去的。”
  他的自辩意外得逻辑自洽。
  吴作家已经五六十岁了,又疏于锻炼,说他准备在常画家睡觉的时候,翻阳台过去偷东西,着实有些勉强。
  常画家不聋也不瞎,被逮个正着怎么办?等到人不在溜进去无疑更合适。
  “门锁上的指纹是你擦的吗?”简静求证。
  “对,不行?”吴作家的面色不大自在,说来可笑,擦指纹这种细节,还是他看某推理小说时记住的知识点——虽然他把那个故事批得一无是处。
  简静沉思不语。
  梁警官公事公办:“请你说清楚,你在那个房间里做了什么。”
  事已至此,吴作家知道瞒不住,不情不愿地说:“是老杨答应给我的东西。”
  梁警官要求他打开行李箱。
  吴作家推拒几次不成,只好开箱子拿出一份残稿。
  这是阳关早年的手稿,名字叫《玉门遗事》。
  “当年,我和老杨聊过一些西北的事,大家都想写点什么,不过他只写了三章就没灵感了。我又找了点资料,把文章写了。我俩的资料来源是同一个人,有点像很正常吧,老杨活着的时候也没说过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