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重生之奋斗在八零年代-分卷阅读9

种种检验,一个不过关就得拉回去,该清理清理,该暴晒暴晒,没得商量。
不少人挺担心,怕验不过,拉回去重新捯饬,费力费时,但又有些人投机取巧,掺点沙子、石子在里面,少交几斤公粮。
“咱家麦子肯定一次过。”姚世玲说。
闻青点头:“嗯,一次过。”
但是姚世玲又担心起来:“我是可着秤称的四百二十斤,这要是不够还得补。”
闻青这才抬头看向第二名工作人员,第二名工作人员站在磅秤前,加减砝码称重量,确定数字报给第三名工作人员。
第三名工作人坐在一旁简陋的桌子前,桌子上放着算盘、新农村牌钢笔、钢笔水、印泥、印章、公粮江总本,以及各个农民递上来的公粮本。
他就是记录在案的人,应交公粮和实交公粮数字一致,他印章一盖,就算完事。若是他说少十斤,那就得再补交十斤麦子上来。
“放心,妈,要是真不够,回头我来补就行,你不用再跑一趟。”闻青说着,便拉起牛车,亦步亦趋的跟着队伍前进。
姚世玲几次让她去裁缝店,她都说不急,一直掌握着牛车,盯着粮站门口。
这让纷纷前来交公粮的水湾村邻居十分讶异。
“那个拉牛车的是闻青吗?”
“闻青居然来交公粮?”
“……”
邻居们大跌眼镜,要知道交公粮这种事情,不是大伙子就是父辈母辈来交,哪有小姑娘家来交的,出力流汗又挤在一群大老爷们中间,可丑了。
尤其闻青还掌着牛车,一步一步向前拉,向靠近粮站门口靠近,邻居们一面觉得闻青这样没个姑娘家的样子,一面又觉得有这么贴心的闺女挺好,只是话到嘴边了就成了。
“这样疼妈的,以后嫁出去了,婆婆可要担心了。”
“谁当她婆婆谁倒霉。”
“……”
一群人干等也是等,闲着无事便又将姚世玲、闻青八百年前的事儿扒出来说道。
“姚世玲是外地逃荒来的,要不是闻青他爸收留,指不定怎么样呢。”
“也只有闻青他爸肯收,家穷,娶不上媳妇,正好碰上不知羞的姚世玲。”
“要不闻青怎么这么野呢?还是像她妈。”
“闻青这几天不野了呀。”
“怎么不野了,家里都那么穷了,还不是天天上县城来?”
“……”
几人正议论着,闻青、姚世玲面带笑容地走过来,几个邻居立即堆着笑:“闻青妈,你们验过了?”
姚世玲笑着:“验过了,我们来得早。”
闻青在旁边拉着牛车,对几人并无好感,礼貌地笑笑。
“这就能回家了?”
“嗯,回家,家里还忙着呢。”姚世玲说着便和闻青离开。
走至马路上时,闻青把牛车交给姚世玲,和姚世玲说了几句话,姚世玲拉着牛车离开,闻青则向相反的方向走。
“咦,你们看,闻青没回水湾村啊。”有个邻居说。
其他人都抻着脑袋去看,果然见闻青没回水湾村。
“闻青这是去哪儿呀?”
“该不会是去纪彦均家,找纪彦均吧?”
“八成是,没羞没臊的,那可不就是纪彦均家的方向,有个这么好的婆家,肯定要天天巴结了。”
“……”
一行人看着闻青向纪彦均家走,却停也未停,直直走过。
邻居们惊讶了。
“不是去婆家啊?”
“那是去哪儿?”
“……”
接着几个排在交公粮队尾的女人,你推我搡,互相怂恿对方去看一看闻青,到底是干什么?怎么没去纪彦均家,难道和纪彦均约在别的地方。
在八十年代的水湾村,交通不便、没有电视,没有娱乐,除了农忙便是农闲,随便谁家出个糗事的都够全村谈上一年的,何况闻青家,除了闻亮、闻朋清清白白,随随意意拎出个闻家人来,都是一身的黑历史,尤其闻青,闻青的那些事儿,够他们谈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重样的。
在邻居怂恿跟踪时,闻青已经快步跑到了肖姨裁缝店,站在门口平息喘息。
此时店内有两个来拿中山装的女人,装着干净整齐,头发纹丝不乱,正同肖姨说着话。
“肖姨。”闻青笑着喊一声。
肖姨立刻笑脸相迎:“来了?”
“嗯,肖姨早,我刚才陪我妈交了公粮,所以,比昨天来得迟了点。”
“不碍事,不碍事,又没有迟到。”肖姨笑着说,然后问:“闻青,昨天那个碎花裙,你做的怎么样了?”
“昨天线都画好了,今天上机子走针,明天差不多裙子可以出来。”闻青说。
“那鞋子呢?”肖姨关切地问,闻青做的裙子、鞋子可是她做衣裳以来,利润最高的一次,十块钱买来,转首卖十八块钱,八块钱可不是小数目,够她蹬多少天缝纫机才能净赚到,所以她非常重视。
“鞋样都裁好了,晚上我回去钉。”
“那就好,那就好。”肖姨放心。
闻青看了一眼两位衣着得体的女人,从布袋里取出一双纳底鞋面绣花的布鞋,放在布匹前,又将废纸团成团,塞进鞋里,令鞋子看上去,很有立体感。
鞋子刚一放上,来拿中山装的两个女人就看上了。
高个子的顺手拿起来,摸了摸布料和鞋底,鞋底厚实针眼均匀,鞋面用的是棉布,左右两只鞋,对称的一朵牡丹花,栩栩如生,做工精细色彩稳且内敛,高个子女人起先只是想看看,此刻越看越喜欢,问:“这鞋子卖吗?”
肖姨一愣,高个子女人一向挑剔,不管是她做的衣裳,还是她卖的面料,高个子女人总是挑三拣四。
没想到闻青随意拿出来一双布鞋,她就想买。
闻青闻言淡淡一笑,像是知道高个子女人会看上一样。
不待她多言,肖姨已经开口:“卖,卖,当然卖了。”
“这鞋子多少码的?”高个子女人问。
“三十八码。”闻青说。
高个子女人暗忖,三十八码刚刚好,又问:“多少钱?”
“六块钱。”闻青说。
六块钱?
肖姨吓了一跳,一双布鞋六块钱,闻青还真敢要。要知道市面上一双布鞋也就四五块钱,就这很多人都舍不得买,都是自己家做的。
愿意买鞋穿的,都是近几年做生意起家的万元户。
闻青居然敢开价六块,肖姨想说,便宜点也可以的。
谁知高个子女开口说:“那这双卖给我吧。”
闻青不慌不忙点头:“好。”
高个子女人二话不说,掏出一张五块的黄色纸币和一张一块钱红色纸币,递给闻青,闻青淡然接过来。
这时矮个女人也凑过来摸了摸鞋子,问:“这鞋底是你自己纳的?真厚实。”
闻青说:“是我自己纳的,里面填了点棉花、棉布,还熏了香,防臭吸汗,走在麦茬豆茬地上不扎脚。”
矮个子女人看向高个子女人:“我说你怎么毫不犹豫地付钱了,合着是买给你妈妈下地穿啊,小姑娘,你还有吗?给我也来一双,我要三十七码的。”
肖姨目瞪口呆,这、这就又卖六块钱了?
矮个子女人已掏出六块钱,往闻青手中递。
正在这时,门口响来“扑通”一声。
三人应声开过去,就见一个微胖的女人,手扶着门框,将将站稳。
肖姨当是客人,连忙招呼:“你好,买布料吗?要啥样的?进来看看吧。”
胖女人看向闻青。
闻青这才认出来,这不是水湾村村口的王婶吗?问:“王婶,你也来买布料吗?”
“不,不,不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