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穿成年代文里的炮灰女配-分卷阅读18


  关键是这些面条一般粗细,十分的匀称。
  最上面卧着一块方圆一寸半的红烧肉,雕刻成桃花状,红烧肉下面撒着一层绿色小葱叶,摆成了桃花与桃叶状。
  雕刻剩下的红烧肉散落在面条上,宛如缤纷落英。
  海碗边儿卧着两个炸丸子,宛如蟠桃。
  可惜没手机,不然阮文肯定拍下来发朋友圈。
  这桃花面不光看着好吃,味道也是一绝。
  老母鸡熬成的汤味浸入了面条,面里透着肉味,十分的鲜美,阮文到最后把汤都喝得一干二净。
  浑然不在乎小谢局长看自己的目光。
  只要她不觉得尴尬,那么尴尬的就是别人。
  从国营饭店出来,阮文打听清楚直奔新华书店而去。
  她是来买书的。
  前世那会儿,阮文和朋友搞辅导机构,什么东西都要略知一二,老三届的高考题她还真看过。
  当时阮文觉得自己要是回到七十年代参加高考,肯定能考上清华北大。
  刚恢复高考之际各省、市、自治区自主命题,高教局给出的指示是“不要出太难”,毕竟高考停了十年,学生们的基础知识太过于薄弱。
  那些高考题目对21世纪那些书山题海中杀出来的学生们来说,soeasy。
  但在当年……录取率极为惨淡。
  考生们用于学习的时间太少了,就算是现在的人,毕业多年后初高中的知识储备也都还给了老师,何况一下乡就是几年、十年的知青们呢?
  因为是各省市高教局自主命题,阮文的知识面也没能覆盖本省的老三届高考题。
  不过考试嘛,千变万化不离其宗,只要把课本吃透,倒也难不住她。
  关键是,其他考生呢?
  比如她家那个青铜小渣渣。
  谢蓟生看着阮文拣选出来的书,皱了皱眉头,“你想要做老师?”
  “真聪明。”
  十分敷衍的回答,显然他猜的不对。
  谢蓟生猜不透阮文的心思,索性不再多想。
  店员帮忙把书捆绑好,他主动拎着。
  “要去百货商店看看吗?”
  “去,我要看些东西。”
  省城里的百货商店相当热闹,阮文职业病驱使,直接去看了各色布料。
  谢蓟生拎着书去看其他东西,找过来时就看到阮文和售货员热聊。
  “现在最畅销的是的确良,灯芯绒等到秋冬时候卖的特别好,扯上几尺布回去做衣服,保暖又好看。这不是夏天快到了吗?一棉厂这边推出了的棉麻混织布也挺受欢迎的,结实又凉快,关键是便宜。”
  阮文指了指那边的牛仔布和呢子布料,“那俩呢?”
  “那俩买的人少,也贵。”
  牛仔布还是从香港那边传过来的,不过之前破四旧,时髦发型和衣服都被破坏了,穿牛仔的少了很多。
  呢子也一样,都是小资产物,大家都不敢穿。
  “我说嘛,有点掉色的样子,要不同志你便宜点卖给我?”
  售货员听到这话迟疑了下,看着笑眯眯的女孩,她咬了咬牙,“行,一尺布我便宜你五毛钱。”
  这放着也是放着,倒不如处理掉再多放点的确良和灯芯绒。
  阮文拿出布票,付了钱,满意的把那四尺呢子布抱走。
  一转身,看到谢蓟生站在自己身后,她吓了一跳。
  “你这人,怎么神出鬼没的也不说话,把我吓死你就开心了?”
  “开心。”
  阮文:“……”早知道就该让他冻死在山上。
  提前完成了任务,阮文直接往火车站去。
  当天晚上就回了家。
  阮姑姑帮着收拾东西,毛呢布料里抖出来一罐扁平铁罐装的凡士林。
  她笑了下,这孩子平日里忙里忙外的就是不知道捯饬自己,这回难得的上心。
  当时阮文忙着整理书,压根没注意,收拾妥当后看到桌上凭空多出来的凡士林。
  她有些懊恼,明明去了省城,咋就忘了买这些?也不知道阮姑姑从哪里搞来的。
  下次她一定记住。百雀羚、友谊霜、蛤蜊油、雅霜、珍珠霜,全都给阮姑姑带回来!
  ……
  虽然已经退伍,谢蓟生依旧保留着部队里养成的习惯。
  天刚蒙蒙亮,他就出去跑操。
  回来的时候,就看到阮文正在庭院里的小木桌上吃饭,左手拿着本《代数》,看封皮的破旧程度,怕是从废品站里扒拉出来的。
  阮文看着题目在心算。
  她前世的时候特别爱学习,那会儿小,总觉得自己好好学习成绩好,爸妈就不会吵闹打架了,就又能一家子和和美美。
  可后来阮文发现,她拿再多的三好学生奖状都没用,比不上弟弟妹妹的撒娇。
  阮文对父母死了心,好在她上进,读书的时候从不偷懒,靠着助学贷款、_0_jian_0_zhi和奖学金,大学生活也过得充实。
  拿惯了一等奖学金的人,看这老教材也不费力。
  核对着参考答案,阮文夹萝卜条吃。
  还没等碰到碗,筷子被人没收了。
  阮文抬头,看到额头上布着薄汗的人,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落下,单薄的背心贴着身体隐约露出结实的肌肉,格外的性感。
  有那么一瞬间被美色迷惑,阮文及时抽离自己的情绪,“你抢我筷子干什么?”
  谢蓟生摇了摇手里的东西,“你确定这是筷子?”
  筷子成双,而谢蓟生手里只有一支铅笔,刚从阮文手里抢过来的。
  他一进来就看到阮文拿着铅笔去夹菜,浑然不知的模样。
  阮文面色不变的自卖自夸,“这说明我学习专注。”
  拿起一旁的筷子,阮文把小碟子里的萝卜干全都夹到自己碗里
  才不给小谢局长留呢。
  阮姑姑是个最擅长操持的人,腌的萝卜干脆而可口,酸中透着一点点辣。
  爽口小菜,阮文十分喜欢。
  ……
  四月底的时候,阮文把去年的账目整合完毕,和陈主任进行讨论。
  “我下个月再把前年的账本按照这个法子再统计核算一遍。”
  陈主任看着新的账本,较之于过去十多年来自己一直使用的统计方法,新的做账方法虽然复杂了些,但是账目上更加清晰,有预见性。
  当然,现在统筹统销,这预见性就打了不少的折扣。可如果放开市场的话,那就能从这新的账本上看出厂子里的经营,根据过往的进出货,预估明年的生产销售。
  这的确是个很好的本法,作为一名老会计,陈主任自然相信数字支撑得到的结论。
  会计室的另外两个老大姐觉得阮文这法子虽然新奇,但也就是新奇而已,没什么用处。
  不过三位老大姐倒是在一件事上达成共识——有心熟悉账目是好事。直接看结论固然能了解厂子里的情况,但远不如一笔笔账目来看,自己再做一遍总结来的印象深刻。
  二棉厂的旺季是下半年,上半年反正就这样,就让阮文去看账本呗。
  有陈主任这个靠山撑着,阮文看完了前年的账本,继续往前翻。
  她越发的轻车熟路,等到六月底的时候,已经把二棉厂过去五年的账本全都看了一遍。
  虽然是前些年的账本,但阮_0_wen_0_zuo账的时候一点不糊弄,倒是把自己的会计做账能力又提升了不少。
  这会儿阮文核对完最后一笔账目,抬头看向远处放松眼睛和脖子。
  余光瞥到郭安娜拿着小镜子在偷偷补妆。
  涂抹了口红后,安娜小姐明艳动人了许多,透着几分娇俏。
  郭安娜沉浸在自己的美貌之中,完全没注意到阮文的目光,她到点下班走人。
  “人家约会呢,阮文你也上点心。”刘春红恨其不争,当初人家小谢同志就住在她家里,近水楼台先得月懂不懂啊。
  白白错过了机会,不然跟着小谢同志去省城也好啊。
  这姑娘,长得好看人又机灵,怎么在自己的终身大事上这么不上心呢。
  “病……小谢同志人家有未婚妻。”阮文胡诌了一句,反正小谢同志人已经走了,这件事死无对证,“我才不要被人未婚妻找上门呢。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