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穿成年代文里的炮灰女配-分卷阅读22

种事情吗?
  “要不这样吧,咱们过会儿在公安局门口碰面。”
  黄厂长看着为想出了好办法而兴奋不已的小同志,他轻咳了声,自己真被当坏人了,这还是头一遭。
  “那行,我在那边等着你。”
  ……
  阮文回招待所,从行军包里翻出了那厚厚的一摞丛书,还有她整理的学习笔记。
  来的时候背着这么一个大包,还特别沉,陈主任都多看了她一眼,以为她搞了什么特产来省城的黑市上贩售。
  这些“特产”,可不是就要卖出去了嘛。
  阮文格外的冷静,慢悠悠地往省公安局那边去。
  远远就看到黄厂长在那边徘徊,一脸着急模样。
  黄厂长焦急地看时间,这小同志该不会迷路了吧?
  都半个小时了,怎么还没过来。
  早知道就跟她一块过去了,自己一大男人还能骗她不成?
  他焦急地打量,远远看到那一穿着碎花长裙的纤细身影时,连忙迎了过去,“小同志你可算来了。”
  买卖得沉住气。
  黄厂长也知道自己有些太着急,可是他冷静不下来啊。
  机会难得,他可不想错过遗憾终生。
  着急就着急吧,谁能不着急呢?
  这就像是考古学家破解了甲骨文的秘密一样,脸上便是有惊涛骇浪也正常。
  阮文觉得自己这笔买卖几近于成功,脸上露着怯意,“我不是很熟悉这边的路,有劳您久等了。”
  “好菜不怕晚。”黄厂长嘴上是这么说,实际上他在争分夺秒。
  知道这个年轻女同志小心,黄厂长也没再去找其他地方,拿过阮文递过来的笔记,一页页的翻看。
  他是六零年的大学生,当年高考时还没有这套丛书,不过这套书出来后有多畅销,黄厂长还是有所耳闻的。
  如今高考恢复在即,这套丛书势必会被知青们所追捧,偏生纸型毁了。
  黄厂长原本想的是,趁着还有时间,多在废品站找一下老教材,大不了组织工人加班加点重新检字排版。
  他家孩子小,还没读初中用不着,但这不是给那些知青有心高考的工人农民们做人情吗?
  难不成他还一辈子留在印刷厂里,当一个厂长?
  黄厂长是有政治抱负的,而眼前就是他实现理想的跳板。
  一口气看完了一沓笔记,黄厂长目光炯炯盯着阮文看,“还有吗?”
  阮文点了点头。
  黄厂长:“你能保证质量?”
  阮文又是拿出了一小沓笔记,“这是物理第四册 的一部分内容。”
  黄厂长几乎一目十行,“那这笔记,一共多少页。”
  阮文快速回答,“六百三十七页。”
  六百多页啊。
  黄厂长很快就做出了决定,“小同志,你看这样好不好?你也知道我们图书印刷几乎没什么利润,我尽可能的印成三本书,一本书给你一毛钱。”
  他不白拿人东西,甚至于给出这个许诺,对于黄厂长而言都有着巨大的风险。
  文.革时期废除了稿酬制度,今年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发布了《关于试行新闻出版稿酬及补贴办法的通知》,恢复了稿酬制度。
  但价钱并不高,普通的著作稿千字2-7元,虽说科技类的著作稿稿酬可以再商量,但著作者压根不可能从一本书中获利两毛。
  黄厂长把这六百多页的笔记弄成三本书,一套书给三毛钱,已经坏了规矩。
  不过有些事情,值得冒险。
  阮文对稿酬制度略有了解。
  这二十年来稿酬政策一直在进行调整。最开始是58年实行的六级稿酬规定:著作稿从千字4元到千字15不等,翻译稿价格略低,千字3元到千字10元不等。没两年千字稿费又减半,等到66年起国内稿酬制度直接消失。读书人要为老百姓服务,上到中央下到个人,无一例外。
  不管是按照58年的稿酬制度,还是今年新出来的通知,阮文一本书中能拿到的钱都极少。
  顶多也就两千块钱,这和阮文预估的稿费出入太大。
  “也别折腾三册了,就两册吧。”阮文当时卖给黄厂长一个人情,至于回头能不能再收回这人情债,她也说不好。
  黄厂长没想到这小同志又“蠢”了,他笑得爽朗,“你这小同志,可真有意思。”
  原本觉得是挺贪财的,但是能说出这话来,也不是个唯利是图的人。
  黄厂长一直觉得自己看人眼光毒,但愣是没看透眼前这个小姑娘。
  “不过我们厂里没那么多钱。”黄厂长咬了咬牙,“小同志你得等我两天,我得先去筹钱。”
  这笔钱,没办法从印刷厂出,顶多只能算著作费,那才几个钱啊。
  差得多呢。
  黄厂长得去筹钱。
  他保守打算出十万套,上下两册这一下子就是两万块钱。
  “你得给我两天时间。”
  阮文拧着眉头,“那行吧,我后天中午再来这里。”
  挣钱不容易。
  阮文叹了口气,哪像是民国那会儿,翻译本书,就能在北京买十几个四合院。
  瞧着黄厂长这意思,两天就能把钱凑齐,看来也不会印刷太多册。
  一夜暴富的梦破碎了大半,阮文心底里叹了口气。
  不过那也总比公事公办的好,先这样吧,不着急。
  黄厂长目送人离开,他低头看了眼自己的手,微微的颤抖。
  激动的。
  改变命运的机会就在当下,他得好好想想,能从谁那里借到钱。
  两万块,可不是小数目。
  ……
  阮文回到招待所没多大会儿,陈主任就回来了。
  “没出去玩?”
  “出去逛了下,想着明天再好好去看看。陈主任您没在朋友家吃饭吗?”
  阮文发誓她不是有心打听,就觉得好奇。
  “没,他是个大忙人,哪有空招待我?说两句话叙叙旧就行。”陈主任神色微微黯淡。
  这让阮文觉得,自己真的问了不该问的问题。
  陈主任虽然平日里不苟言笑,但能惹得她伤心的,无外乎她那个战死在三八线附近的丈夫。
  只怕,这次去看望的是丈夫的战友吧。
  阮文还真猜对了。
  陈主任去看的人,是她死去丈夫的战友涂安国。
  涂安国早年参加志愿军,和她丈夫一起跨过鸭绿江,只不过一个有幸回来,一个永远的留在了那里。
  后来涂安国又到了东北,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后,涂安国退伍,来到了省城的研究所。
  现在已经是413研究所的所长,大忙人一个。
  但初心还在。
  每次陈主任来省城,都会和涂安国见一面。
  这次也不例外,两人简单聊了几句,涂安国说起了北京那边传来的消息,这让陈主任早早结束了这次见面。
  她带着阮文去国营饭店吃东西,要了两斤猪肉芹菜的水饺,又点了一份木须肉和过油肉加一个凉拌土豆丝。
  看着阮文吃饭极香,陈主任笑了笑,“多吃点,不够的话再要。”
  阮文总觉得陈主任有话要说,偏又是欲言又止。
  好在等回到招待所,陈主任终于开口,“我听你春红大姐说,你最近在学习。”
  招待所两人标间,关着灯说话阮文没什么思想负担,不怕被瞧出端倪。
  “书上说活到老学到老,觉得再去学学也不错,我学了代数和几何后,觉得自己看账都耳聪目明了呢。”
  陈主任被这话逗乐了,轻笑了一声,“难为你没看着看着就睡着,反倒是喜欢学习。”
  阮文工龄短,去年才进了二棉厂不够三年工龄,即便是推荐工农兵读大学,也轮不到她。
  陈主任原本想着,等阮文凑够三年工龄,说什么都要推荐她去读大学。
  没想到,老涂告诉了自己另一个消息。
  “那就好好学,认真的学,说不定哪天又能高考了,到时候你就比其他人有优势。”
  阮文:“……嗯,我明白。”
  陈主任也知道恢复高考的消息了?
  不过她是烈士遗孀,丈夫又是死在了朝鲜半岛上,有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