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穿成年代文里的炮灰女配-分卷阅读65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安平县也陆陆续续推了几个知青去读大学,怎么拿到这个名额的呢?
  名额掌握在单位领导和公社手中,工人还好说,不去读大学有一份工作养家糊口。可对知青们而言,和公社书记家结亲是拿到名额的最好选择。
  结了婚睡了人离开农村,再也没回来。
  光周建明知道的就有三个。
  那个年轻女人,怕是也不能逃脱这悲惨的命运。
  “大概是吧。”阮文想起了郭安娜,安娜小姐被魏向前染指了,不知道这两人日后会闹成什么样呢。
  火车站有不少人力三轮车,也有几辆出租车停着,周建明扯了扯阮文的胳膊,“咱们坐车吧。”
  其实他想坐出租车,不过阮文花一块钱叫了俩三轮车,去北山大学。
  和大包小包挤在一起,周建明很是怨念的看了眼自家妹子。
  又不是没钱。
  兄妹俩手头都很宽绰。
  周建明的岗位转岗卖了五百块,再加上这些年来阮秀芝攒下来的钱,再加上当初元书记扣下的九百块,两边加起来凑了两千出头。
  阮文就更有钱了,考前的租书和辅导班分红后赚了差不多五百块。
  寒假短期辅导班下午晚上两批招了差不多两百个学生,赚了七八百,厂子里除了奖励给五个大学生的两百块钱外,张厂长大概是心虚,又给了她两百块钱的补贴,当然没敢直接走账面,是给了阮文一堆布票让她自己去换钱,春节前布票总是热销货,毕竟谁家过年不想弄身新衣服呢?
  县里和市里也给了表示,毕竟阮文可是恢复高考后第一个高考状元,还是个女同志,这对其他女知青、学生和工人而言,都有极大的引导作用。
  市里奖励了一百块,县里更豪爽给了两百。
  手上将近两千块巨款,过年的时候,阮文花二百块给周建明买了个手表,又置办了些年货,手上还有一千五百多块的盈余呢,这还没算她之前攒的工资呢。
  这些钱阮文本来打算留给阮姑姑的,不过她愣是不收,还特意给她缝了几个小口袋把存款单都分别放着,“财不外露,到了学校里别跟人说你有钱。”
  阮秀芝放心侄女,倒是对儿子不放心,阮文的钱自己拿着,至于周建明……
  上大学不用交学费,阮秀芝每个月给儿子二十块钱的生活费。
  这会儿怀揣着二十,不对加上他积攒的零花钱有三十元巨款的周建明,很想要试试坐出租车。
  但阮文另有打算,她跟三轮车师傅聊了起来,“师傅我看车站这里有出租车,很贵吧。”
  “那可不是?一公里得五毛钱呢。从火车站到学校十多里地,你们坐车去,得三块钱哩。”三轮车师傅十分的健谈,“喊我们俩才花一块钱,学生娃得省着点花钱,多买书看。”
  他这两天没少接送学生,“俺家也有个女娃娃,可聪明哩,回头也让她读高中考大学,就不用像我这样出卖力气了。”
  “读书好,将来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多着呢。”阮文继续跟三轮车师傅攀谈,聊起了省城的风土人情,一双眼睛也没闲着,打量着两边的建筑。
  这不是阮文第一次来省城,但这次来到就要在这里待三年半甚至更长久,和过去不同。
  周建明没怎么听进去,主要是他坐在车子上面挺难受的,总觉得自己像是剥削阶级。
  北山大学位于大学路,地处省城市中心,距离火车站不到六公里的距离。
  三轮车师傅拐到大学路时给阮文介绍,“这是413研究所。”
  阮文看了一眼,长条黑木板上的七个大字闯进了眼球。
  周建明好奇,“这个研究所,研究什么东西啊?”
  阮文回答,“不知道,不过在学校旁边的话,估摸着产学研吧。”汪常阳跟她提过几句,他读书那会儿学生去工厂实习是常事,厂校挂钩理论联系实际,读书不止是读书,也要想着提高生产力。
  阮文觉得,研究所在学校附近,应该是学生们的实习基地之一吧。
  三轮车师傅热心解释,“听说是做什么半导体的,之前我邻居家的收音机坏了就找他们来修,他们研究所的所长老厉害了,是一个老兵。”
  半导体?
  周建明感兴趣了,“那我回头来这里看看。”
  他之前在家的时候没少捣鼓自己那台半导体收音机,后来更是拆开进行了研究。
  要不是在废品站没找到废旧的收音机,周建明觉得自己都能够再组装一个。
  三轮车师傅笑了起来,“那可不行呢,这研究所管的很严的,你哪能进得去啊。”
  周建明不服气,“你不是说你们收音机坏了都找他们修吗?”
  “那不一样。”
  阮文看着抖擞着鸡冠子的周建明,取笑他,“你回什么头?明天就走了。”又不在这里读书,压根没空好嘛。
  这让周建明郁闷,“你一个人在省城,行吗?”
  他不太想一个人去北京,更担心阮文在省城受欺负。
  他家文文,实在是太文弱了些,总是让人不放心。
  “行啦都二十多岁的人了,别磨磨唧唧的,我都不怕你怕什么?”
  “谁说我怕了,我这是在关心你。”
  三轮车进不了学校,校门口阮文和周建明下车。
  相较于刚才看到的研究所门庭高大,眼前的北山大学倒是有些破破落落的。
  大理石的门柱两米半高左右,左右两个铁栅栏小门,而大门顶多能允许两辆车并排同行。
  柏油无限延长,两边是刷了一米半高白漆的白杨树,如今都光秃秃的没有返春的迹象。
  门口有举着各系系旗的学生,穿着军绿色和蓝色棉衣棉裤,是提前开学的工农兵大学生在迎接新生。
  阮文正在找化学工程系的所在,忽然间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
  她恍惚以为自己听错了,等看到人时更是惊讶,“陶永安?”
  阮文没想到会在这里看到陶永安。
  “这不是国家又补录了一批吗?我比较幸运。”陶永安笑得时候露出一嘴的大白牙,越发的显着自己黑炭头一块。
  周建明火车上看到了抛妻弃子的一幕,这会儿对知青正没什么好感,对陶永安的招呼也冷冷的。
  他又塞给了俩师傅一人五毛钱,把阮文的行李扛在了自己肩上。里面是两床被子和一床褥子,阮文体弱怕冷,阮秀芝担心得很,把家里最厚的两床被子都塞给了侄女。
  陶永安连忙拎起了那藤条行李箱和脸盆,引着兄妹俩去找化学工程系的人。
  “小陶,这也是咱们机械制造系的学生?”有77级的老生看着阮文不舍的挪开眼睛,昨天接了六个学生,全都是大老爷们,可真没劲。
  “不是,化学工程系的。”这一嗓子,把化工系的人吼了过来。
  “来咯来咯。”
  身后,跟着好几个其他系的学生。
  化工系老生回头瞪了一眼,“你们凑什么热闹?”
  周建明觉得很是不好,他家文文一个柔弱姑娘,怎么看都像是进了狼窝。
  他不在身边,实在不放心啊。
  化工系的老生叫东方升,“我爸妈都是当兵的,没啥文化的大老粗,随便给我起的名字。同志你们怎么称呼?”
  周建明看谁都居心不轨,“周建明,这是我妹妹阮文。”
  “谁?”东方升猛地扭过头来,脖子梗的生疼。
  无形中装了个逼的周建明哼哼一笑,“阮文。”
  尽管七十年代的资讯靠报纸和广播,但有些事情还真是人尽皆知。
  比如本省的理科状元是个女同志,听说是小县城里的姑娘。
  这样的学生,自然是被清华北大给搞走了,东方升颇是遗憾,不能看到女状元风采。
  现在有人告诉他,阮文来了北山大学,还是他们化学工程系的小师妹……
  东方升久久不能平复。
  阮文笑吟吟的,“学长别听我哥胡说,没什么的。”
  学长觉……不对,东方升纠正,“你们也是77级的,咱们一届喊我名字就成。”
  阮文客客气气喊了一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