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穿越七零做知青-分卷阅读37

前咋没见这么积极的,现在倒是为了别人转了性了。
  苏青玉对于苏家人如今的配合还是很满意的,厂子才刚开起来,她刚当这个厂长,想心思的人肯定多,有家里人里里外外的跑动,也让人知道,她苏青玉在这里也是有根的,不能让人随便拿捏。
  一大早,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加工厂这边也终于正式开工了。
  别人家还有些不习惯,但是苏家这边一大早的就挑了粮食过来加工成大米了,听到声音,来看热闹的人也有,然后厂子真和以前在公社的厂子一样,也抢新鲜一样的回自家挑粮食过来了,然后让老人在这边盯着,自己去上工去。
  头天的生意还不错,从早上忙到了晚上。
  虽然很辛苦,可大家都高兴得不得了。毕竟有了生意,厂子才能继续开,她们以后就真不用下地了。
  干了这么多年,对她们来说,没啥比风吹日晒的下地干活更累的了。
  第二天也还行。
  但是到了第三天就开始稀稀拉拉的了。
  轻松是轻松了,可晚上一算账,一天一两块的收入,还得支付电费人工工资的,这可都不够呢。
  李芳他们还有些着急。
  苏青玉道,“急啥,我这是故意这么安排的,这三天肯定先把自己队里解决的,要不然大家都抢一块来,到时候忙不过来,现在咱自己队里差不多了,可以接外单了。”
  “哪里来的外单?”
  “当然是去拉单子,门口那车子可不是摆着玩的。”
  苏青玉指了指门外的拖拉机。
  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哒,明天见。


第25章
  一大早的, 大家还没上工, 苏青玉就和李芳开着拖拉机出门了, 还把二哥苏卫民给叫上了。
  他是在外面混的人, 各个队里都混得开。
  苏卫民正好想偷懒,干干脆脆的请了假人就跟着苏青玉跑了。
  陈爱兰看着自己儿子那狗腿子样子, 就恨得咬牙。
  路过大队的时候,苏青玉还把队里那铜锣给借了,一路上李芳颤悠悠的开着拖拉机,苏青玉敲打着铜锣,苏卫民不要脸的大嗓门吆喝,“苏家屯加米厂开机了, 坐拖拉机去加米啦。
  他们在路上的时候, 正好是大伙儿一大早上工的时候。大家已经很久没听到这种热闹的动静了,都朝着那边去看,
  听到加米厂开工了,再一听是苏家屯的, 也好奇的问起来了,“苏家屯也有加米厂啦?啥时候的事儿啊,你们咋还有加米厂了?”
  苏卫民道, “都开工两天啦。离你们不远, 以后要加米加面的就去我们那边弄, 和公社一样的价钱,还能用粮食抵工钱。要是人多,还能用拖拉机来接。就收个几分钱油钱。”
  一听还能坐拖拉机, 大伙儿更热闹了。
  这待遇也太好了吧。他们这平时去一趟公社,可耽误工作了。
  人家公社加米厂都是上班时间开,他们下工了也不能去。中午去一趟都得特地请假耽误工作。
  现在苏家屯这么近,而且还有拖拉机接,那就方便了。几分钱也不多,也不是经常加米呢。
  苏青玉道,“你们要是一次性超过一千斤粮食,咱免费接。有这个意向的让你们队里组织好,派人提前去我们厂里预报名额,去晚了人太多排不过来。每个队里每天限额两千斤。超过了咱一次拉不了。”
  听到这话,大伙儿更热闹了。
  几分钱不多,能免费当然更好啊。
  大家还想问,拖拉机已经敲着锣开远了。
  这些其他队里的人赶紧去找队长商量啊,以前都是散户自己去,现在能占便宜,当然还是抱团好啊。
  一个队里少说也有一两百户人家,一千斤粮食那是小意思。
  反正也不怕粮食长虫了,长虫了不也照样吃啊,只要能占便宜就好。
  苏青玉他们一路吆喝,当然也没跑多远,也就围着苏家屯附近几个大队转了一圈而已。
  厂里就那一台加米机器,暂时还搞不了那么多生意,慢慢来,而且先把这边搞好了,人家附近的听到动静,自然会来的。
  即便只是转这么一圈,也花了大半天的时间,苏青玉他们中饭都是在车上吃的。
  李芳就是心疼这柴油。
  苏青玉道,“就这么点路程,没多少,前期投资很有必要。等后期啊,咱这车子不用的时候还能租呢。也能赚钱。你看看这大队拉粮食啥的,还有队里进城的,人家不也得用嘛,钱都能赚回来的。”
  苏卫民一听自己这堂妹张嘴闭嘴的就能赚钱,听的眼睛发直,直咽口水。
  他咋觉得在他堂妹嘴里,这钱都不是事儿呢?
  “青玉啊,你说啥时候带哥也挣点儿?”
  苏青玉道,“想啥呢,这是给集体挣钱,又不是给自己个人的,你要想挣钱啊,得多动动你的脑子,怎么给我们拉生意。效益好了,以后有机会我还能不给你?你要是不给做出点贡献来,我就把你弄厂里来,咱队里其他人能服气?”
  苏卫民是个喜欢偷懒耍滑的人,为了这个目标,他很乐意动脑,”妹儿,我觉得啊,咱这样还不够保险,回头你给写个公告,就和咱队里那样的,我给你去每个队里贴去,让人都知道咱队里的加米厂开了。”
  苏青玉闻言心里就乐了,她就说了,只要是人,那就有能用的地方。
  瞅瞅,这苏卫民同志不就能用吗?
  懒人都是聪明人,古人诚不欺我,“孺子可教也,这个重任就交给你了。”
  苏卫民看了看这拖拉机,眼馋道,“那我到时候开拖拉机出来?”
  “想得美,这成本多高啊,顶多给你在队里借自行车。”
  得了,自行车也是车,苏卫民美滋滋的点头,“包你哥身上了,写的多,咱能贴每个小队去。”
  那当然没问题了,队里那么多知青,还能写不来几个单子?
  就在苏青玉他们回去的时候,离苏家屯比较近的队里已经在统计需要加米的名额了。
  这一统计下来不得了。人还挺多。
  毕竟这免费接送的待遇实在是前无古人,太稀奇了,也太招人稀罕了。
  关键是还限额了,有了竞争,大家都想凑个热闹。而且正好也是自家需要的。这不就都往上凑吗。都不止一千斤了。才十几户人家就凑了两千斤,其他的还么排上号。
  一直守在厂里的高晓华和朱琳他们看着人家提过来的数量,都惊呆了。
  这一下子来这么多。
  而且这一看就是苏青玉他们出去拉回来的。
  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拉的单子,一次性搞这么多。
  对于苏家屯加米厂的同志来说,加米厂不嫌弃单子多,累不要紧,有效益就行。
  于是几个知青同志热情的招待了这位‘远道而来’的客户,有模有样的带他参观苏家屯的加米厂。
  说实在的,在人家这眼里,这厂又小又破,要不是能加米,离得近,还真不想来这边。去公社那边还是熟悉点。
  可是知青同志都热情啊,给倒水,给吃瓜子,态度实在太好了。不像在公社那边,搞的自己像个孙子一样的。
  高晓华她们还介绍道,“只要派个孩子或者老人来看着就行了,回头上车下车都有人扛。上机器也有人扛,你们就派个人来看着数量就行了。”
  其他女知青默默的摸了摸自己的胳膊。心道男同志能干的女同志也能干,不就是力气吗,都有。
  这边队里派来的代表一听这话,心里就更满意了。
  这可真是太省事儿了,每次加米就是怕耽误工作,因为要自己扛着去公社,要上机器,要扛回来,这都是需要家里的主要壮劳力来办的事儿,但是因为路途以及排队的原因,每次都要耽误一天工作,人还累得慌。
  所以加米对于每年每户来说,也算是个大事儿。
  现在苏家屯搞的这么贴心,那可真是帮了大忙了,只要安排个家里不用干活的老人孩子来就行了,有车接送,一点儿也不费力气。
  于是立马就定了时间,“我们明早就来,可得给咱排上啊。”
  “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