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本文作者的其他小说

大唐第一女相-分卷阅读933

侯君集离开之后,李世民下旨让刑部和大理寺共同审理太子坠马一案,算是公开了这件事。
  随后,李世民召见了长孙无忌:“那背后主使没有杀人灭口,下手之人也抗住了大刑,抵死不说,此案已然陷入了死局。
  “为今之计,我们只有引蛇出洞。”
  长孙无忌神情很严肃:“陛下放心,明日我会按照计划行事。”
  ……
  翌日,朝会之上。
  在群臣商议政事差不多结束的时候,长孙无忌突然站出来进言:“陛下,太子受伤已有多日,宫中的太医以及京师的名医都给太子诊过脉,太子的腿……再也站不起来了。
  “太子重伤,陛下痛心不已,臣也很痛心,但这是陛下的家事,也是国事,还请陛下早做打算。”
  群臣顿时闻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
  李世民的脸沉了下去:“你想说什么?”
  此时,很多大臣心中猜到了长孙无忌要说的话,但他们又有点不敢相信。
  长孙无忌的声音无比悲痛:“陛下,太子聪慧过人,仁孝纯深,是储君最好的人选。
  “然天妒英才,让太子遭此横祸,于朝廷于江山都是莫大的损失。
  “虽然臣悲愤,臣痛心,但不得不提醒陛下,如今的太子已不适合做储君,还请陛下另立储君。”
  此言如巨石落水惊起千层浪,令群臣震撼不已,太子的亲舅舅要把太子从储君之位上拉下来?
  “放肆!”李世民怒拍宝座。
  “陛下息怒!”群臣跪下齐呼。
  李世民怒而骂道:“长孙无忌,你身为太子的舅父,在太子重伤之际,不给予关怀,却想着让孤夺走他的储君之位,你是何居心?”
  长孙无忌不卑不亢:“臣虽是太子的舅父,但臣首先是陛下的臣子,是大唐的臣子,臣必须先为大唐江山着想,为大唐子民着想。
  “如果继续让太子坐在储君之位上,会让百姓心生恐惧,试问哪个国家的储君不能行走?
  “这件事传到那些外邦族人耳中,他们会耻笑我们大唐,更会轻视我们,寻机侵犯我国。
  “为了社稷,为了百姓,还请陛下放下私情,以大局为重。”
  李世民沉默了。
  没有听到皇帝怒斥的声音,群臣悄悄地抬头去看皇帝的脸色,却见皇帝在最初的愤怒之后,脸色平静了下来,心中顿时就有了新的思量……


第1120章 机会来了
  短暂的沉默之后,封德彝鼓起勇气站了出来。
  “陛下,长孙尚书言之有理,太子受伤,臣等痛心不已,但为了大唐的千秋基业,臣不得不劝谏陛下,另立储君。”
  有了皇后的亲兄长打头阵,以及中书令的附和支持,其他官员也大着胆子劝谏皇帝另立储君,以安民心。
  李世民默默地听着他们进言,不动声色地观察每一个人,企图从他们的言行中找出蛛丝马迹。
  “陛下——”
  萧瑀的声音把李世民远游的神思拉了回来:“陛下,您意下如何?”
  李世民心下冷笑,面无表情地起身,缓缓吐出两个字:“退朝。”
  群臣:“……”
  李世民离去之后,很多官员围在长孙无忌身边,向他打探圣意:“长孙尚书,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长孙尚书,你一向得陛下信重,肯定知道陛下的想法,今日你突然在朝堂上提出另立太子,是不是陛下看太子的腿伤治不好,起了更换储君的心思?”
  “是啊,长孙尚书,你就给我们透露一点,也好让我们心中有个底……”
  封德彝、陈叔达等人也未曾离去,站在一旁静静地等待长孙无忌的答案。
  “唉——”
  长孙无忌先是深深地叹了口气,然后满脸无奈地说:“太子的腿已经废了,另立储君,势在必行。”
  说完,他拨开人群,朝外走去。
  群臣听了这话,心思顿时活跃起来。
  ……
  前朝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皇宫。
  杨淑妃让人把六岁的二儿子梁王李愔带下去,只留下大儿子吴王李恪在殿中,并让人把守宫门,别让外人靠近。
  “三郎,你今日去看望太子,可见到他了?他的伤势如何?”
  李恪面容沉静,有着超乎同龄人的成熟:“太子今日好很多了,没有再像前几日那样不让人靠近,也愿意见人。
  “我和几位兄弟一起去的时候,太医令正在给太子换药,太子动不了,疼得直叫唤。
  “后来跟我们说话时,太子一直萎靡不振,十分消沉,恐怕是已经知道了换储君一事。”
  杨淑妃听得眉开眼笑:“三郎,我们的机会来了。”
  “阿娘的意思是……让我去当下一任储君?”李恪聪明,一下子就猜出了杨淑妃的心思。
  “没错。”杨淑妃握住李恪的手,温言细语地跟他分析:“太子站不起来已成定局,陛下迟早都会换了他。
  “宫中皇子众多,但长幼有序,二皇子出继给楚王,已经逝去,你是三皇子,自当由你来做这个储君。”
  李恪却犹豫了起来:“可是,自古以来立嫡立长,我并不是嫡出,朝臣们应该会提议四郎当太子。”
  “那又如何?你天资聪颖,深受陛下宠爱,按照长幼齿序,就该你来做太子。”杨淑妃双目微闪,情绪有点激动。
  “可是,论父亲的宠爱,太子第一,其次就是四郎,甚至这两年来,父亲对四郎的宠爱隐隐超越了对太子的宠爱,我比不过四郎。”
  不怪乎李恪这么没有自信,他口中的四郎是皇后的嫡次子——李泰,聪明绝伦,才智远在他之上,更何况李泰的封地有二十二州,而他的封地只有八州。
  让他去跟李泰争夺储君之位,他实在是没有信心。
  杨淑妃紧了紧手,给他力量:“三郎,你不必妄自菲薄,论聪明才智,你不输太子和四郎。而且,为娘会帮你。
  “你放心,我已经笼络了酆王,他的岳父是窦琎,窦琎乃太穆皇后的堂兄,手中有窦氏的势力,可以为我们所用。”
  李恪惊讶不已:“阿娘是什么时候笼络了酆王?”
  杨淑妃笑了:“太上皇在位时,尹德妃暴病而亡,宫中传言尹德妃行为不检点,为太上皇所不容。
  “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年幼的酆王吃了多少苦,他要想在这吃人的宫中立足,就必须寻找外援。
  “于是,为娘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如今,他在金州担任刺史,手下笼络了一批人,供我差遣。
  “窦琎在长安为官,京中窦氏的势力也能落于我手中。
  “再加上其他朝臣的支持,何愁大业不成?”
  望着侃侃而谈的杨淑妃,李恪第一次见识到她的野心,心绪不禁跟着汹涌起来。
  对于她的谋划,李恪十分佩服,他用孺慕的眼神望着杨淑妃:“阿娘,你是如何让他们都听你的?”
  闻言,杨淑妃脸上浮现出悲愤之色:“唐国建立十余载,他们已然忘记李渊是个地地道道的叛贼……”
  “阿娘——”
  听到太上皇的名讳从杨淑妃口中说出,李恪吓得魂飞魄散,连忙制止她:“阿娘,那可是太上皇的名讳,您这样是大不敬。”
  “呵~”
  杨淑妃嗤笑了一声,但触及李恪那惊惧的眼神,她嘴角的笑容瞬间僵硬。
  儿子年幼,她不能操之过急,得慢慢来。
  想到这里,杨淑妃又露出慈祥的笑,温柔解释:“三郎莫怕,为娘告诉你的都是真相。
  “当年,隋国江山风雨飘摇,很多人心中生了反意,群起而攻之,实则是想占地为王。
  “太上皇也是如此,只不过他表面功夫做得好,没有遭到天下人的唾骂。
  “但是他篡夺了我杨氏江山是不争的事实,我虽委身于陛下,但国仇家恨一刻都不敢忘。”
  她抬起手,轻轻地抚摸李恪的发丝:“三郎,你体内不仅流着李氏的血,还流着杨氏的血。
  “这天下本就是杨氏的,也是你的,我只是帮你夺回原本属于你的东西。
  “你放心,支持我们的人都是前朝旧臣,他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