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本文作者的其他小说

大唐第一女相-分卷阅读940

光坚定地摇头:“不想。”
  “唉——”
  李渊边叹气边拍了一下李泰的肩膀:“你是个好孩子,那我就如了你的愿。”
  “谢祖父。”
  “这样,你帮祖父去办件事……”
  李渊弯下腰,在李泰耳边低声吩咐了几句。
  李泰听完,吃惊地看着李渊:“祖父您……”
  “不要问,去办事。”
  “是,祖父。”
  李泰离开永安宫后,就让人找来李恪、李佑等几位兄弟,并与他们进行了深谈。
  李恪回去后,将李泰说的话告诉了杨淑妃,“阿娘,您说我现在该怎么做?”
  杨淑妃想了很久才开口:“你就按照李泰的话去做。”
  “这样岂不是……”
  “不会。”杨淑妃知道儿子要说什么,跟他解释道:“太子已经废了,另立储君,势在必行。
  “李泰这么做,无非是想讨陛下欢心,在百官前面做戏,好让陛下和百官支持他。
  “既然如此,你就跟着他做,这样才不会让他一枝独秀……”


第1128章 定要报仇
  阴德妃知道李泰让李佑做的事后,心中拿不定主意,就去找了杨淑妃。
  “我听五郎说,当时三郎也在,想必你也知道了李泰的打算,你怎么想?”
  杨淑妃很淡定,斜倚在榻上,举起手,看着嫣红的指甲说道:“李泰不过才十二岁,他哪会想到这一点,定然是皇后教的。
  “皇后让他这么做,无非是想讨陛下欢心,在百官面前表现一下兄友弟恭,最后还是冲着储君之位去的。
  “既然她想做戏,那咱们就陪着她一起做,也让陛下和百官看看,兄友弟恭的可不止是李泰做得到。”
  听完这话,阴德妃心中已经清楚了杨淑妃的打算:“那我就让五郎跟着三郎做,三郎怎么吩咐,我们五郎就怎么做。”
  杨淑妃露出满意的笑容。
  回去之后,阴德妃独自坐在殿中想了想,才召来李佑,对他说:“这个时候,如果你不同意,那就会显得你狼子野心,陛下绝不会容你。
  “我已经问过淑妃了,李恪会照李泰的话去做,你也跟着做吧。”
  ……
  第二日,太极殿上,朝臣们又因为另立储君的人选吵得面红耳赤。
  李世民听了一阵,突然拍座而起:“都给孤闭嘴。”
  这一声咆哮如惊雷入耳,群臣吓得不轻,当即闭上嘴,回到原位站好。
  李世民用犀利的目光扫视群臣,声音无比威严:“诸位对大唐的忠心,毋庸置疑,但今日,孤要在这里宣布一件事……”
  群臣神色一凛,竖着耳朵认真听。
  “太子仁孝,聪明,文治武功已有建树,他从小就得太上皇和孤的悉心教导,是当之无愧的储君。
  “众皇子中,无人能出其右,即便太子的腿废了,也没有人比他更懂治国之术……”
  见封德彝张开嘴要反驳,李世民抢在他之前开口:“你们不必再劝,总之,只要太子还活着,孤就不会另立储君。
  “至于百姓的非议,外邦的轻视,孤相信只要太子能将国家治理好,他们就不会轻视太子。
  “诸位是栋梁之才,孤信任你们,器重你们,还望诸位日后能尽心尽力辅佐太子,助太子开创太平盛世。”
  听了这番话,群臣惊得目瞪口呆。
  难道这段时间,他们明里暗里争得不可开交,到头来却什么也捞不到?
  不行,绝对不行。
  见阴弘智等人蠢蠢欲动,长孙无忌假意劝谏:“陛下,太子毕竟不能行走……”
  “不能行走又如何?治国平天下靠得的是脑子,又不是腿。”李世民怒道。
  长孙无忌默然。
  阴弘智向宇文士及使了个眼色。
  下一刻,宇文士及站了出来:“陛下,太子虽有治国之才,但太子的身体担不起这份责任,还望陛下三思,另立储君。”
  有人打头阵,后面的人就跟着附和:“望陛下三思。”
  李世民板着脸,用力甩了下袖子:“孤意已决,谁若再提,孤就砍了他的头。”
  群臣:“……”
  面对如此坚决的皇帝,又有性命威胁,群臣不敢再进言。
  但还有不怕死的。
  封德彝出列:“陛下……”
  “陛下……”
  封德彝刚开了个头,陈山就走了进来。
  在群臣的注视下,陈山快步走到中间空地,向李世民禀道:“陛下,蜀王、越王、燕王、梁王、郯王在殿外求见。”
  群臣讶然:这些皇子还未得到允许参加朝会,他们今日来这里是干什么?
  李世民却淡然道:“宣。”
  随着内侍尖利的声音,李恪、李泰、李佑、李愔、李恽依次走进来。
  “拜见父亲。”五人恭敬行礼。
  李世民抬了抬手:“免礼,你们今日来,所为何事?”
  五人互相看了看,最后李泰往前走了一步,朗声道:“听闻朝野上下都在劝父亲另立储君,我们兄弟心中有个想法要告诉父亲和诸位。”
  “噢~什么想法?”李世民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致。
  群臣也都很好奇,静静地看着这些皇子。
  突然,李泰“噗通”跪下,后面四位皇子也跟着跪下。
  这样的阵仗把群臣吓了一跳,但他们还没来得及琢磨皇子们的意图,就听见李泰郑重其事地说:“太子有治世之才,我等自愧不如。
  “今日,我李泰……”
  李恪跟着道:“我李恪……”
  其他三位皇子紧随其后:“我,李佑……”
  “我,李愔……”
  “我,李恽……”
  他们依次念完自己的名字后,李泰紧跟着说:“在此发誓,将竭尽全力辅佐太子,保百姓平安,固大唐江山。”
  李恪顿住了:昨天说的不是发誓啊?
  又见父亲和群臣以及兄弟们都看着自己,尤其是父亲那双不怒自威的眼睛盯着他,李恪顿时紧张起来,手心也冒出了细汗。
  李恪想了想,好像意思也差不多……
  短暂的沉默后,李恪挺直了腰板,郑重道:“在此发誓,将竭尽全力辅佐太子,保百姓平安,固大唐江山。”
  见李恪开了口,李佑领着两位年幼的兄弟跟上了李恪,郑重地说出誓言。
  群臣愕然。
  “哈哈——”
  李世民开怀大笑,走了下来,逐一拍了拍儿子们的肩膀:“好,好样的,你们都是孤的好儿子。
  “太子深受重伤,你们几个没有落井下石,反而对太子关怀备至,忠心耿耿,如此兄友弟恭,不止是你们孝顺、识大体,更是太子平日里对待兄弟一片赤诚。
  “皇室有你们,是孤的福气,今日孤要向天下子民宣扬你们的兄弟情,为天下人做个表率。”
  话落,李世民下令:“颜师古,拟旨。”
  颜师古迟钝地答应了一声,赶紧准备拟旨的东西。
  “陛下……”
  封德彝想劝,但一时之间没想好措辞。
  他这么一迟疑,李世民已经高声念出旨意,不一会儿,颜师古就写好了圣旨。
  “退朝!”
  直到李世民带着皇子们离开大殿,群臣还有点懵。
  然而颜师古草拟的圣旨很快就通过了中书省、门下省的审核,发至尚书省,晌午前就贴在了长安的八字墙上。
  不过半天时间,长安城到处都在称颂越王、蜀王等几位皇子,但得到更多夸赞的是躺在病床上的太子。
  若不是平日里太子对兄弟真诚友爱,又何来今日兄友弟恭的一幕?
  消息传到宫中,杨淑妃气得抓住东西就摔。
  “岂有此理,皇后居然算计我?”
  心腹女官吓得连忙阻止杨淑妃:“主子息怒,不可妄议皇后,否则叫人听见了,遭殃的是蜀王和梁王。”
  提到两个儿子,杨淑妃怒气一滞。
  心腹女官趁机劝道:“主子,这个节骨眼上,千万不能摔东西。
  “这些东西都是有定数的,若是少了,被陛下知道您气不顺,陛下定会认为蜀王今日当着他和百官的面撒了谎……”
  杨淑妃握着茶盏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