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德国农民相亲记[种田]-分卷阅读215

第二。”
  严森听了,忍不住噗嗤一笑,“你能不能上福布斯我不知道,但我今晚就能让你成希尔顿。”
  今晚?希尔顿第二?什么意思?
  秦黎才开了个小差,就被他压在了身下,只见他无比潇洒地一把掀开被子,然后一头钻了进去。
  秦黎只觉得下身一热,忍不住尖叫了一声,她一激灵,突然明白了他的话,他这说的是帕里斯希尔顿吧……
  话说,圈叉果然是治疗失眠的最佳良药啊!
  ***
  第二天她起了个老早,胡乱吃了几口面包,就匆匆忙忙地开车去了工地。
  她早,没想到工程队更早,不过才八点多钟,就已经带着各种设备仪器到了。
  秦黎上去一交流,才知道除了工头是德国人,其他都是波兰人,顿时有种被忽悠了的感觉。
  倒不是她歧视外波兰人,而是合同上签的明明是德国公司啊!
  秦黎吃过亏,所以在这一方面特别谨慎,她立即打电话去建筑公司询问。建筑公司解释说,因为东欧那边的人工便宜,所以现在德国境内的房屋建筑基本都承包给他们做。如果她硬是要找德国人的工程队进驻,也不是不可以,就是要加钱。一百零五万肯定拿不下来,至少得上涨到一百二十万,还要另外加税。
  秦黎一听,艾玛,还是算了吧。反正都是照着图纸走流程的,随便谁施工都行,只要保质保量就行。
  在动工前,工人们得先给自己盖一栋临时落脚点,住所是由集装箱改造,虽然简易,但照明、排污、供水、供热等设备却是一应俱全。
  看起来很专业,但秦黎还是不放心,毕竟是第一次合作,还涉及到一笔大额投资款,不敢掉以轻心呐。她听帕崔克提起过不少这方面的官司,都是因为偷工减料而造成了巨大损失,最后不得不闹上法庭。所以她特别小心,每个细节都要亲自过问,严格把关。在工地上泡着,和工人打成一片,一整天下来,人都晒黑了一圈。
  到了傍晚,严森和托马斯来探班,老远就看见秦黎带着头盔,猴子似的跳上跳下,忙的是满头大汗。
  托马斯伸手搁在大哥的肩膀上,很有感触地道,“大哥,你这是娶了一位女强人啊!看来咱们以后都得跟着这位大姐大混了。”
  严森,“……”
  秦黎正在工地上和工头商讨安装哪一种隔热层,不经意地一撩头发,突然瞧见严森站在远处遥望自己,后面还跟着一群村民。
  没想到他们会来工地探望自己,秦黎忙和工头打了个招呼,然后大步迎了上去,一脸惊喜地道,“大伙儿怎么来了?”
  严森看着她,道,“来膜拜一下女强人。”
  秦黎被他调侃得有些不好意思,挠了他一拳,道,“我算什么女强人,你就别讥讽我啦。”
  施瓦茨太太道,“你不算谁算?你可是开发我们村的第一人。以后,村里还要你多担待。”
  秦黎不知道她是认真的,还是在调笑自己,所以只好摸着脑袋哈哈傻笑几声,“你们来找我到底是什么事?”
  其实,一下子看到这么多人,秦黎心中还是有点忐忑的,她怕自己不小心踩了雷,触犯了众怒。这个想法也不是没有来头,之前大家都反对她捣鼓农家乐,现在她不但把严森的农舍、穆勒的农舍开发出来,还要再建造一幢。这样一来,就不再是搞副本,而是正式打怪升级了。她不确定村民对此会是什么反应,会表示支持,还是反对呢?
  施瓦茨太太还没说话,就被托马斯抢走了话头,他嘴快地道,“他们是来为你庆祝。”
  秦黎一愣,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傻傻地问,“庆祝?有什么可庆祝的?”
  施罗德太太笑着接口,“当然是庆祝你顺利开工,不久后的将来,也会顺利竣工!”
  秦黎见到她的笑容,耳朵里又听到她的话,顿时松了口气。原来大家不是来找茬的,是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施罗德太太从篮子里取出两瓶香槟酒,又取出一叠一次性杯子,然后拉开嗓子,将工地上所有的人都喊了过来。
  在众人怂恿之下,秦黎拿起香槟用力地摇晃了几下,酒塞蹦出酒瓶的那一瞬间,发出了砰的一声。就好像是胜利的号角、凯旋归来的声音,成功一下子离得很近了……
  施罗德太太给每人都满上一杯香槟,大家一起举起杯子,对着秦黎敬了敬。
  看着这一张张熟悉的脸,秦黎心情复杂,有感动,有受宠若惊,也有迟疑,不由问道,“你们不怪罪我?”
  施罗德太太问,“为什么怪罪你?”
  “开发旅游业,破坏了村里的宁静。”
  见她实话实说,施罗德太太也开诚布公地道,“确实如此,可我们也知道,硬币有两面。旅游业带动了农业经济,奶制品不但没有滞销,生产量反而逐年递增,让我们这些奶农能以此为生,还有机会可以扩展其他业务。算来算去,这都是一桩大好事啊!”
  其实这是利是弊根本不需要人来分析,村民们迅速鼓起来的荷包,是有目共睹的。
  一批批进驻的旅游团带来的强大购买力,让人不能小觑。卖的多,就生产的多;生产的多,就需要人工;人工意味着降低失业率,给当地政府创造税收,然后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本来村民只能把养牛养蜂蜜当做第二产业,获得的利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为了赚到足够的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大家不得不开几十公里的车,去外地给别人打工。
  现在生产力逐步增加,他们各凭本事就能赚到足够的钱,每年上交的税多了,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学校和医院也跟着建立起来。不用送孩子去外地上学,老人看病也不用出村子,一步一步走向繁荣富强。
  不错,以前的村子是不穷,但也仅仅只是不穷而已,人们还是要愁这愁那的,和现在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是完全不同的。
  旅游业,对于一个没有工业支撑的小村庄来说,是最好的发展前途。当初,村里人抗拒,一方面是对秦黎不熟悉,习惯性地抱着恶意揣摩她的用心。另一方面,是因为穆勒的挑唆,和老皮特在村委的威严,大家不敢不站皮特那一队。可自从尝到了发展旅游业带来的甜头后,村民被当头一棒喝醒,从切身利益出发,谁会和钱过不去?
  对于秦黎,他们不光支持,还很感激。幸亏有她当初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才能有今天这一番光景。所以,她也可以说是村里的功臣。
  自从秦黎的农家乐成为成功典范后,有条件的村民也跟风出租起农舍。秦黎很乐意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只要有人请教,她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她想的很明白,钱是赚不完的,满地的黄金如果只有自己才能捡到,必然会引起妒忌,有钱大家一起赚,才能长长久久。以后她没准就一辈子住在村里了,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所以邻里邻外的和谐关系也很重要。要把小村的旅游业发展起来,必须靠村民的共同努力。她能有这样开明和乐观的思想,也是难得,所以才会有今天这一幕。
  施罗德先生道,“作为对你的感谢,我们村委商量后一致决定,叁号居后面的这一条街就命名为秦黎街。”
  秦黎啊了一声,突然有些举足无措起来,下意识地望向严森。
  严森笑着向她点了点头,伸手做了个拇指朝上的动作。
  秦黎心中如同打翻了调味瓶一般,五味俱全,一时半会儿都不知该说什么。尽管这条新建造的小街也许不超过五十米,却是以她名字命名……或许,感动的不是街名是什么,而是大家对她的肯定和接纳。
  回首过去,秦黎知道自己一直被定位成一个卢瑟,一个懦弱的包子,父母和大哥是压在她身上的两座大山。三年前,她没想过自己会蜕变、会坚强、会独立、会自信,也没想过她来到异国他乡,会有机会混的风生水起,把人生活出滋味,活得精彩。乍一看,这一切仿若如梦。
  可是,她仔细回想过去的点滴,一步步走到今天,除了有好运眷顾她之外,还有自己的努力和奋斗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