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覆手繁华-分卷阅读39

能强迫陆文顕一定按照他的安排行事。
  徐松元想了想,“你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陆文顕目光一亮,“太后今年恐怕是病符入命,我给兄长寻的那位嬷嬷,正好会饮食调理之法,不妨让大小姐学一些。”
  徐松元皱起眉头,“就算是这样,宫中总有太医,哪里用得着我们。”
  陆文顕笑着凑过来,“让谨莜多学一些总是没错的,兄长不要对谨莜太苛刻,每日总是板着脸教训她,让她学规矩,说到底终究是个女孩子,兴许她对别的更有兴致。”
  徐松元从不怀疑陆文顕对谨莜的喜爱,大约是亲眼看着她出生,待她就像是自家的亲叔叔一般,每次来杭州都要给她带些稀奇的物件儿,什么走马灯,银薰球,不倒翁,上次还送了一只金丝雀,也是怪了但凡是陆文顕拿来的东西谨莜都很喜欢。
  徐松元虽然不太认同陆文顕说的那些道理,却觉得换个嬷嬷也未尝不可,“那就让那位嬷嬷试试。”
  陆文顕很是高兴,咳嗽一声,立即有人提了一只鸟笼进来。
  陆文顕道:“这是我给谨莜带来的雀儿。”
  一只翠鸟在笼子里神气地跳来跳去。
  徐松元无可奈何地摇摇头,“也怪不得每次谨莜都问我,陆二叔什么时候来杭州。”
  等到徐松元离开,陆文顕也一路回到陆家,何嬷嬷立即迎了上来。
  陆文顕低声道:“你明日就去徐家,”说着顿了顿,“但是别忘记,谁才是你的主子。”
  何嬷嬷低眉顺目地回话,“奴婢对老爷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陆文顕十分满意。
  陆家管事走过来禀告,“老爷,李大人来了。”
  李成茂是太子生母崔氏的远亲,可惜皇上尚是端王时,崔氏就因生太子难产而死,李家这个远亲还没借到势就已经失势,去年皇上为了立太子,追封了崔氏为皇后,李成茂才借着外戚之名在杭州任了个行军司马,这次才有机会进京拜见太子。
  陆文顕去堂屋里与李成茂见面,刚走进屋子,李成茂立即迎上来,一把将陆文顕拥进怀里,不停地拍打着陆文顕的后背,哈哈大笑道:“贤弟真乃是神人也。”
  陆文顕但笑不语。
  李成茂道:“这次进京果然如贤弟所说,好事临门了。”
  陆文顕目光闪烁,“让我猜一猜……”
  李成茂眼看着陆文顕在屋子里转了两圈,转过头吐出几个字,“是兵马司指挥使。”
  李成茂顿时怔愣在那里,紧接着满眼崇拜之情。
  他离京之时陆文顕给了他一句话。
  喜事临门,志得意满,半喜半忧。
  全都应验了。
  让他如何不惊奇。
  有了陆文顕,他还怕日后没个好前程。
  便是这陆文顕,将来也非池中物。
  陆文顕接着道:“不过,李兄也要立下大功,才能得偿所愿。”
  李成茂点点头,兵马司指挥使是要职,没有资历和军功,就算是太子开口,中书省的两位丞相也不会答应,更何况还有太后盯着朝局。
  太后和皇上分庭抗争,闹不好李家没能任职还成了被牺牲的棋子。
  李成茂道:“太子让我做韩璋的援军,只要立下大功,将来……就可以顺势而上。”这就是让他犯愁的地方,韩璋可不是好惹的,给他当援军,做好了功劳都是韩璋的,做不好就算不在战场上丢了脑袋,也会被韩璋弹劾。
  福兮祸所依。
  李成茂恳切地看着陆文顕,“陆贤弟一定要给为兄指点迷津啊。”
  陆文顕微微抬起头,嘴角上扬露出一抹笑容,“兄长不必担忧,太子爷总会让人送信给兄长,告诉兄长该如何作为,小弟……也送兄长一句话,只要兄长记住,必然成就不世之功。”
  李成茂屏住呼吸听过去。
  陆文顕道:“韩璋不死,不进镇江。”
  ……
  顾家祖宅。
  琅华让管事将一本账目交到韩璋手中。
  韩璋打开一看,上面记载着顾家所有米粮的剩余,他不禁惊讶地看着坐在椅子里的顾琅华。
  每次打仗,他都要拜访左近的大户,希望他们能捐些粮食以做军资。
  这一次他还没有开口,顾家已经将厚厚的账目递到他手中。
  顾大小姐也早就开始为朝廷准备修葺城墙的糯米。
  韩璋总觉得顾家有个高瞻远瞩的人在悄悄地安排着这一切。
  是生病的顾老太太,还是未谋面的其他女眷?总不能真的就是眼前的这个小姑娘。小姑娘圆滚滚的手,_0_fen_0_nen又俏丽的脸庞,就像是用一块无暇的羊脂白玉雕成的娃娃,这样的小姑娘,怎么可能会做这些事。
  顾三太太走到窗外悄悄地听着里面的谈话。
  琅华道:“这是我们顾家能拿出来的所有粮食,等大军建了粮仓,就会让家人尽数送过去。”
  顾三太太不由地惊呼出声。
  所有的粮食。
  老太太疯了不成?
  琅华没有理睬屋外的顾三太太,接着道:“即便是这样,若是士兵超过一万,在镇江停留超过一个月,这些粮食也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从岭北到镇江这么远的路程,只怕朝廷的供给早已经不足,韩将军提前来到镇江,难道不是准备要调粮吗?”
  韩璋有种再将顾大小姐举起来的冲动。
  他提前来到镇江,有两个原因,其中一个就是粮食。
  “那么,”琅华抬起头,伸出一根手指轻轻地在椅子上轻轻地点着,“韩大人就要阻止准备携带所有家资离开镇江的大户,走可以,却要留下所有的粮食。”
  ***************
  周末,孩子在家闹腾,所以更新晚了,抱歉抱歉。
  谢谢大家的推荐票,请继续支持教主。
  

第四十三章 粮食
  走可以,却要留下所有的粮食。
  这样的话也是顾琅华能说的。
  顾三太太觉得顾琅华一定是疯了,居然在韩将军面前说这种话,韩将军一定会嗤之以鼻,行军打仗哪里会没有军资,既然要打仗,朝廷一定早就备好了,哪里用得着一个乡下的女娃操心。
  韩璋还没有说话,韩御史脸色倒难看起来。
  顾琅华怎么会知道朝廷没有筹到足够的军资。
  韩御史将目光落在顾家那本账目上,“就算是没有足够的军资,朝廷也可以在镇江、常州征粮。”
  这就是说,韩御史承认了军资不足。
  虽然这是韩璋预料到的,看到韩御史闪躲的目光,怒气油然而生。
  他接到的军报是从中书省拉起的一只响马队伍,打着前朝遗民的名号一路南下,中书省的布防就像纸糊的一样,被人连下几座城池,他听说之后,上了一份奏折,请朝廷集结江浙一带驻军,挥师北上讨伐反贼,谁知道最终的结果是,江浙一带的驻军全都南下被调去了杭州,朝廷八百里加急命他集结岭北的军队到镇江。
  他等于是带着军队绕了一大圈再和叛军决一死战。
  他接到圣旨的时候,抽刀就将圣旨砍成了两半,将传旨的太监吓得瑟瑟发抖。
  谁都知道这是太后和皇上斗法的结果。
  江浙是太后的地盘,周围的守军又是皇上的心腹,皇上不愿意在江浙消耗自己的力量,想来想去只能调动他这个宁王妃的哥哥来救场。
  大齐王朝,再让这样下去就要亡国了。
  韩璋想到这里,只听闵怀道:“朝廷已经免了从天志十年到二十年的田赋,自从去年水灾之后,江浙一带的军屯也包给大户们变成了民种,现在还没到收割的时候,各地官衙的粮仓大概都没有填满。”
  所以说,就算是征粮,也要有粮可征。
  闵怀居然证实了顾琅华的话。
  韩璋听到这里立即站起身,看向韩御史,“御史大人,如果镇江屯粮不足,你让我的两万大军吃什么?”
  两万大军,琅华十分惊讶,当年她听说的可是韩璋带领五万大军与反贼决战,怎么到这里就折了一多半。
  韩御史皱起眉头,“这事还要从长计议。”
  大户们可不是好惹的,动了谁说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