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国宝级学渣-分卷阅读95

时间技术积累。
  这就导致后来我国就算是拿到了F-119双涡旋增强涡扇发动机的设计图纸,也没办法进行生产制造。勉强造出来了也是不合格的产品,寿命和故障率远达不到应当有的程度。
  有技术,却没有制造基础,这是相当难堪又尴尬的事情。
  时间推到20世纪60年代,我们又缺席了材料革|命。由此在工业体系上,我国与第一梯队国家再一次拉开差距。
  这是历史欠的债。
  回顾这两次重要革|命后,程迟音心中有了答案。
  显然,不是机械设计加工就是材料学。那么这两者,谁决定了上限。
  回到航天发动机本身,火箭发动机最重要的参数是推力和比冲,燃料用的相同比冲不会差距太多,这样的话问题就在推力差距上。
  推力……航天发动机的工作环境十分严苛,高温高压高载荷高转速,在这种极端热震条件下,决定了上限的重中之重是——
  程迟音抬头,给出她的答案:“材料。”
  顿了两秒,她又不确定地说:“还有机械设计加工。”
  乔教授笑了笑:“不用犹豫,你说的这两个答案都对。”
  他在纸上将材料、机械设计加工着重圈出:“材料和工艺水平是决定上限的真正因素。”
  “等你真正从源头去设计航天发动机的时候,会发现最大的问题是压根没有实现这些设计的材料和工艺基础。”
  看到程迟音沉思的样子,乔教授语速放缓,告诉她:“不要有压力,也不用急,我跟你说这些也只是想告诉你一条路子,至于这路究竟走不走、怎么走,都是你自己的事。”
  现代工业千百种高性能的材料,每一个都是前人几十年潜心研发出来的,这条路没那么好走。
  程迟音手指微动,点头。
  乔教授继续说道:“那再具体到咱们物理学科,热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都是要学精的……”
  在他的言语中,实现将火箭送上天要涉及到的学科无巨细地全部被列出来,直到白纸上写满,乔教授收起钢笔重新放进口袋,将这张纸递给程迟音。
  “谢谢您,乔教授。”程迟音接过,看着写得满满当当的白纸,视线扫过每一门学科的名字。
  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上百上千个课时的学习要求。
  沉重繁杂的学习要求带给她的并非压力,而是一扇推开的大门,门内是数不尽亟待她去探索的宝藏。
  有关于未来的规划渐渐清晰。程迟音将这张白纸叠好放进书包里。
  见时间不早了,乔教授站起身,示意程迟音往教室外走。
  他关上教室灯,跟程迟音一起走出教室:“我说发动机技术是心脏,不仅仅是运载火箭技术的心脏,也是整个航天技术的心脏。这颗心脏能不能治好,能不能活起来,就决定了咱们国家的整体航天水平。”
  今天跟程迟音这么个高中还没毕业的学生能讲这么多,乔志儒自己也觉得有些诧异。
  跟她聊得投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乔志儒也有自己的考量。
  他看过不少学生,从小的梦想就是上天、探索宇宙,一说到星空说到茫茫宇宙就兴奋。
  但是整个航天领域的发展是无数先辈血与汗的积累打下来的,比起探索宇宙的烂漫更多的,是枯燥的理论研究,是辛苦的一线工作。
  有些人看到他列下那么多学科就心里发憷,热情被泼了一头冷水。
  再加上目前航天工作者的待遇并不算多好,你问梦想还能照进现实呢?
  大概率是照不进的。
  可面前这女孩子,也不知道是无知者无畏,还是知难亦要一往无前,她眼神中的热情分毫未少,甚至于在从他这儿得到学科规划后,眼中亮得像映照进一片星空。
  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
  外面天色已经很晚了,走廊上声控灯应声亮起,乔志儒看着外头的星空,缓缓说道:“要送火箭上天,送飞船上天,最重要的事永远在地上而不是在天上。”
  这便是所谓的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一老一少走到拐角处即将分别,乔志儒才又想起招生办那边拜托自己的事,笑呵呵道:“当然了,理论和应用两手都得抓。”
  “如果你在研究‘心脏’的同时还有余力研究理论物理,那么京华的大门也随时对你敞开。”
  程迟音笑着点头,脚步停在原地郑重道谢:“乔教授,今天的收获很大,十分感谢您。”
  教授摆摆手,朝程迟音住宿区相反的方向走去:“要是你真能做出什么成果来,那是我谢谢你。”
  程迟音看着乔教授离开,随后抬头看向星空。
  理论物理,应用物理。
  随着对物理学科学习的逐渐深入,她越发能体会到物理学的魅力。
  从最早开始学习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仅仅几个公式就能够解释低速运动下的整个宏观世界,这种震撼确实难以言喻。
  而随着学习深入,电动力学、热力学、量子力学……
  程迟音发现在关于世界运转的规律上,人类的理论进步像是管中窥豹。本以为在逐渐拨开迷雾,可后面却是更浓更铺天盖地的迷雾。
  这是令很多物理学者感到无力的地方。
  程迟音此刻就身处在迷雾中,四面八方都是道路,却不知道哪一条道是正确的。
  但她相信,牛顿定律可以解释低速宏观世界,量子力学可以解释微观粒子运动,相对论适用于高速运动。而宇宙中也一定存在着一个终极理论,包含所有物理学定律,足以解释每一个物理现象。
  这个终极理论是不是爱德华威腾尚未证实的M理论她不知道,但她相信一定会有。
  乔志儒说理论和应用两手都得抓,程迟音是认同的。
  她想要在不久的未来攻读航天领域,也想要在更远的未来,探索理论物理更深的奥妙。
  *
  三天的集训授课结束,紧接而来的是决定国家队人选的考试。
  走在集训中心,可以看到来往的集训队成员脸上都带点严肃。走到这一步,他们几乎人手一个保送签约,现在带给他们最大压力的不是升学,而是能不能拿到在国际赛场发光发热的机会。
  考试持续两天时间,此次集训最后一天会根据两天考试的总分按照排名确定国家队人选。对标国际奥赛考试,数学考四个半小时,物理少点,考三个小时。
  比较麻烦的是数学和物理两门考试时间有重叠,毕竟以往几乎没出现过程迟音这样的,在同一年两门学科都进了国家集训队的先例,考试时间还是按照往年时间安排的。
  程迟音看看考试时间表,在数学考试开始后三个小时会进行物理考试,也就是说她得在三个小时写完原本四个半小时考试时间的卷子,才能按时赶上物理考试。
  组委会老师说可以给她申请单独的考试房间,错开考试时间。
  但手续办起来比较麻烦,又得写申请又得盖章批复。程迟音再想想自己一个人坐在屋子里考试,监考老师全程只盯着她一个人的感觉,果断拒绝了。
  三个小时,时间把控好还是可以写完的,当然前提是这次考试不要出太多稀奇古怪的题目。
  等坐进考试教室,拿到卷子后程迟音放下心来,考试难度基本和CMO决赛相当。
  在心里盘算好解题思路后,程迟音唰唰动笔,在卷子上写下步骤,草稿纸上演算起过程来。
  三个小时一到,程迟音果断交卷,拿起文具匆匆往另一个考试教室跑。
  同教室的集训队队员忍不住抬头看向她背影,默默回到自己的卷子上。
  看过考试时间表的他们知道程迟音提前交卷是因为物理考试开始了,这忙的,让人心酸。
  监考老师收好她卷子和草稿纸,看看漂亮的卷面啧啧两声。
  时间紧,卷子还能答得一丝不苟。
  程迟音跑到物理考试教室,还好,还有几分钟考试才开始。
  在物理集训队队员齐刷刷看向她的目光中,程迟音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
  物理考试就不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