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汉侯-分卷阅读31


  “不,阿母说要多留阿姊两年,一定要寻好人家。阿翁也说多交一些钱无妨。可我听阿姊同阿母说,还是为她早定亲,为家中省些钱。”
  汉初田赋是三十税一,貌似不高。但除了田赋之外,百姓还要交钱赋、服徭役,以当时的土地出产,着实是不小的负担。
  朝廷规定,民年七岁到十四岁,不分男女,每人每年都要交口赋二十钱,就是所谓的人头税。过了十五岁就会改成算符,增加到一百二十钱,商贾和僮奴更要加倍。
  除此之外,女子过十_0_wu_0_bu成亲还要另交一笔钱,按照后世的说法,即是所谓的“单身税”。
  至于徭役,有力役和兵役,部分情况下可以出钱免役或雇人代为服役,从几百至几千钱不等,寻常人家未必能负担得起。
  不想被赋税和徭役压垮,也不想卖田卖地,就必须从早到晚的劳作,农闲时还要另找活干,想方设法为家中增添进项。
  寻常的农户之家,孩童从能下地走就开始帮家人干活。如阿陶兄长一般游手好闲,每日无所事事,在里人眼中简直不能容忍,属于非教育不可的类型。
  “阿翁打阿兄时,大父和仲父都在。不是仲父拦住,大父也会动手。”阿陶吃完饴糖,舔舔嘴唇,仍在留恋香甜的滋味。
  事实上,在阿陶的大父到来之前,家里已经有过一场男女混合双打。是见君舅到来,阿陶的母亲才停手,顺便把打折的棍子藏到身后。
  饶是如此,阿陶的兄长依旧没得好,差点在混合双打之后又迎来一场男子双打,论强度,足够让他数天无法下地。
  “希望阿兄能明白过来。”阿陶叹息一声,用鞭子把走远的羊赶回群中,“要不然,阿翁还会再动手。”
  阿石没说话,又拍拍阿陶的肩膀,权当是安慰。有这样一个闲汉一样的兄长,的确是心累。
  孩童们陆续来到垣门前,羊群拥挤在一起,犬吠声此起彼伏。
  守门人拉起门栓,推开木门,叮嘱孩童们小心,如果遇到不对,立刻大声求救。
  “遇到狼群就放犬,如是恶人,哪怕不要羊,也要尽快脱身,可记得了?”
  “记得!”
  上月刚处置一批掠买人口的恶徒,郡内各县都提高警惕,尤其是沙陵县下各乡,凡是有生人靠近孩童,都会引来怀疑的目光。
  孩童们结伴离开村寨,途中又遇到几支队伍,汇合到一起,浩浩荡荡向草场开去。
  几名七八岁的男童骑着小马驹,走在队伍最前方。肩高接近半米的犬只在羊群周围跑动,确保没有野兽胆敢靠近。这些犬平时用来狩猎看家,在出了人贩子的事情后,都被用来保护孩童和羊群。
  旭日东升,天光大亮,前方的视野越来越开阔。
  满目新绿中,能见到一片栅栏和土石堆砌的田封,孩童们都晓得,那里是赵嘉的田地和畜场。
  结束冬眠的旱獭从地洞钻出来,站在土丘上瞭望,看到羊群过来,立刻发出几声高叫。遇到奔跑的犬只,更是飞快的钻回洞里。
  “回来,不许抓!”
  孩童们高声呼喊,叫回自家的犬只。
  大狗们看着胖乎乎的旱獭,喉咙里发出呜咽声,颇有些依依不舍。下一秒就被孩童们抓住耳朵,或是抓住后颈的皮毛,告诫不许逮这东西。
  赵嘉三令五申,长辈再三告诫,孩子们虽然不甚明白,却牢记这玩意不能靠近。自己不碰,同样不许跟随放牧的犬只去碰。
  旱獭们很快就会发现,这附近的人见了它们绕道,连家犬都不会朝它们下嘴。没有危险,自然放心长胖,抓紧挖洞,形成了方圆数十里最大的一片旱獭群。
  畜场中,卫青和公孙敖也已经起身,吃过早饭后,召集起八个三头身,拿起小一号的木锨和铲子,照孙媪的吩咐清理羊圈。
  赵嘉策马从村寨赶来,同行还有数辆大车,上面是新打的农具。因为用了好铁,必须到官寺中报备,确认是用来打造农具,才允许批量制作。
  “媪,熊伯在何处?”赵嘉拉住缰绳,扬声问道。
  为行动方便,他今日穿了一身骑装。窄袖长裤肖似胡服,却是汉家的右衽,腰间系了一条革带,配一柄短刀。骏马跑起来,嫌短刀拍在胯骨上碍事,赵嘉干脆把刀绑在腿上,虎伯和季豹等人见了,纷纷仿效而行。
  “郎君来得甚早!”孙媪端着木盆,对赵嘉笑道,“熊伯带人朝西边去了,应是没出多远,路上还能看到蹄印。”
  “好!”
  赵嘉打了一声呼哨,踢了踢马腹,骏马一声嘶鸣,众人策马扬鞭,朝孙媪所指的方向追了过去。
  在他们身后,卫青和公孙敖都停下动作,目送马队驰远。放牧的孩童们聚到一起,踮起脚尖,望着赵嘉的背影,期望自己也能有如此威风的一天。
  驰出近两里,前方终于出现青壮和熊伯的身影。
  赵嘉当即加快速度,枣红马撒开四蹄,马腹贴地,转瞬来到熊伯近前。
  “郎君?”
  熊伯正指挥青壮给耕牛套上木犁,见到赵嘉,众人停下动作,纷纷上前行礼。
  “熊伯,我带来几架新犁。”赵嘉翻身下马,走到车前,掀开盖在车上的麻布,露出下面的新犁。
  “这是新制的犁,一牛可牵。”
  按照后世记载,武帝时期,赵过推行代田法并发明了耦犁。此犁适合深耕,却需要两牛合牵,一人引牛,一人掌犁辕,一人扶犁。
  赵嘉翻阅农书时,不只发现了驯牛法,还发现了关于耕犁的记载。结合记忆,找到熟练的匠人,尝试过多次,终于制出新犁。
  这种耕犁接近唐初的长曲辕犁,更加灵活机动,便于深耕,并且一牛可牵,一人可挽,远胜于目下使用的直辕犁。
  看着青壮将耕犁从车上取下,逐一套上耕牛,在田地中试验,赵嘉拍拍身边的枣红马,几乎控制不住脸上的笑意。
  在西汉生活十四年,终于点亮一回种田的科技树,真心是不容易!
  笑过之后,赵嘉又是一阵头疼。
  新犁在官寺做过登记,如今证明可用,必然要遣人送到太守府。以魏太守的为人,肯定不会贪他的功劳。但驯牛之法还没有结果,依赵嘉的本意,根本不想要这份功劳。
  之前的事让他明白,背景实力不够雄厚,有些功劳和催命符没两样。若是没有魏太守这条大腿,他恐怕早已经陷入麻烦。
  可东西又不能不送。
  最后也只能安慰自己,自己抱住的大腿足够粗,走一步看一步就好。
  “郎君,此犁甚好!”
  从田头耕至田尾,感受到犁身的灵活和便于操作,熊伯不由得大喜。
  “有此新犁,畜场中的牛尽够使用!”
  原本熊伯还打算请示赵嘉,为避免耽误农时,多找一些佣耕。如今有了新犁,人手和畜力至少能节省一半。
  赵嘉却是摇摇头。
  该雇人还是要雇。
  他有四百亩田,除了用作畜场的部分,其余都要开垦出来,不能继续荒废。
  去岁雪灾,他用牛羊换来粟菽分给村寨众人。现如今,即使他不开口,众人也会主动兑现承诺,用劳力偿还这些粮食。在春耕过程中,只要肯卖力气,他同样会分发一些工钱和粮食。
  “佣耕之事我会交给虎伯。今岁阿姊家的田也交给熊伯,尽快组织人手开垦出来,种植粟菽和麦。”
  “诺!”
  “还有,堆肥之法也可试用。牲畜肥料不多,可采用草木灰。”
  赵嘉取出木牍,上面既有他从农书上看来的法子,也有郡中鼓励农桑贴出的告示。凡是能用得上,赵嘉都会记录下来。他对此不甚精通,说给熊伯等专业人士,多少总能帮上忙。
  “郎君放心,仆定然办好!”
  边民忙着春耕,边军严守出没在边郡附近的匈奴,云中城内的军市和马市稍显得冷清,不如平日里热闹。
  太守府内,魏悦抱着几册木牍走进正室,将一份截留的口供送到魏尚面前。
  看过木牍上的内容,魏尚表情微沉。
  “此事属实?”
  “千真万确。”
  “好个太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