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韩四当官-分卷阅读104


 “这我还真不晓得。”
 “四大恒就是‘恒久’、‘恒和’、‘恒利’和‘恒源’四大金店,原来主要做金银买卖,把‘荒金’改铸成‘赤金’兼发银票,后来又帮人代办报捐,连柜上的伙计都通晓朝廷的各种‘则例’和‘事例’。总之,来京报捐的人不一定非要去户部捐纳房,去他们那儿一样能办,办起来甚至比去捐纳房更快。”
 “王老爷,您是说这四家金店可以代办捐纳?”韩秀峰惊诧地问。
 “你以为呢,其实京城代办报捐的不只是他们‘四大恒’,有不少票号钱庄也代办。为了包揽捐纳生意,他们不光巴结户部捐纳房,跟国子监、内务府、吏部文选司也说得上话。我今年在捐纳房帮过几天忙,所以他们也请了我。”
 “王老爷,人家请的是您,我跟着去不合适吧。”
 “你不想早点补上缺?”
 韩秀峰当然想,可权衡了一番还是说:“王老爷,补缺的事我已经托了张馆长,再走别的门路反而不好。不过听您这一说,我还真有件事想请‘四大恒’帮帮忙。”
 “啥事?”
 “长生您是见过的,他也想跟我一样捐个官,我一直以为在老家才能报捐,听您这一说才晓得在京城一样能办,所以想帮他把这事早点办了。”
 “就是你那个长随?”
 “嗯。”韩秀峰一脸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京城捐官的人多了去了,大街上走的旗人十个有八个捐过官,王志荣早见怪不怪,下意识问:“他想捐个几品?”
 韩秀峰不晓得潘二身上到底有多少银子,沉吟道:“九品从九品都行。”
 “这用不了多少银子,算上出身也用不了多少。让他准备一百两,这事我帮他办。”
 “行,回去我就跟他说。”
 ………
 不来京城不晓得官小,不来京城同样不晓得在京城捐官竟这么便宜,韩秀峰虽然把潘二的事拜托给了王支荣,可想到自给儿为捐这个九品芝麻官竟花了两百多两,心里真有些不是滋味儿。
 这时候,张馆长招呼众人准备团拜。
 跟昨晚在重庆会馆一样,大官在里面,小京官在后面,然后是来应试的各州县举人……拜完各路神仙,张馆长便招呼众人入席,戏班也开锣了,韩秀峰被费二爷拉到举人们那一桌,边吃酒边听戏。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举人们开始吟诗作对。
 生怕坐在锦堂里的大人们听不见,嗓门一个比一个高,摇头晃脑,抑扬顿挫,赢的一阵阵喝彩。
 坐在同一桌的任禾觉得这是个报一箭之仇的机会,竟提议轮着来。韩秀峰不怕被人笑话,却也不想当众出丑,借口会馆有事先走了。
 任禾好不容易扳回一局,得意洋洋。
 费二爷、何恒、刘山阳心里跟明镜似的,不但没瞧不起借故先溜的韩秀峰,反而更瞧不起任禾了。
 吃完团拜酒回会馆的路上,何恒不屑地说:“那些圣贤书真是念狗肚子里去了,真不晓得他这个举人是咋考上的!”
 任禾今晚不只是羞辱了韩秀峰,也丢了重庆士林的脸,刘山阳一样郁闷,阴沉着脸道:“君杰,做人跟读书是两码事,他这就是常说的有才无德。”
 “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早晓得他是这样的人,我才不跟他约帮呢。”
 “来都来京城了,现在说这些有啥用。不过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他这种睚眦必报的小人不能深交。”
 “嗯,今后与他敬而远之。”
 …………
 PS:日常求订阅,求月票。
 今天不是女装求,而是裸奔求!
第一百三十四章 家书值千金
 正月里衙门一开印,县太爷就不断发签让捕班快班下乡催收历年来拖欠的地丁银,同时开始收今年的地丁银。据说广西战事紧,朝廷亟需粮饷,要是该收的赋税收不齐,县太爷别说指望把现在的署理变成实授,恐怕署理都署理不了几天。
 关捕头从正月二十就开始忙着收税,今天持欠税必须付清的“风签”去这儿,明天持银必到的“火签”去那儿,县太爷甚至隔三差五发不得拖过当晚的“雷签”,把他忙得焦头烂额,但时间倒是过得飞快,转眼间已是二月十二。
 本想着县太爷今天没发签,正准备找个由头回家歇一天,没出人命不会来衙门的柱子竟来了,把他拉到衙门口兴高采烈地问:“关叔,中午没啥事吧?”
 “今天应该没啥事,咋了?”
 “四哥来信儿了,托大票号‘日升昌’捎回来的!早上去给幺妹儿送东西,正好遇上段经承,段经承说也有你的信,让我来请你去吃酒。”
 关捕头在衙门当那么多年差,收过礼甚至收过黑钱,唯独没收到过信,想到远在京城的韩四,不禁笑道:“四娃子也给我写信了?”
 “我骗你干啥,来前我嫂子让幺妹儿上街买肉打酒,就等你去吃捎午。”
 “行,你等会儿,我进去跟他们说一声。”
 ………
 古人云: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书抵千金!
 琴儿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到了韩四从京城寄回的信,尽管一个字也不认得,但依然很高兴很激动,坐在桌边听她爹念了一遍又一遍。
 正意犹未尽,想请她爹再说说,柱子和关捕头风风火火赶来了。
 关捕头一进门就急切地问:“亲家,琴儿,四娃子在京城可好,缺补上没?”
 “劳烦关老弟挂念,志行在京城一切安好,至于缺………哪有这么快,不过信里说他已经托了可靠的人,补上是早晚的事。”段吉庆同样高兴,起身招呼他坐下,旋即取出一张用红纸写的信放到他面前:“关老弟,这是志行写给你的贺年请安帖,你先瞧瞧。”
 大红纸上写了不少字,字体隽秀挺拔,烘托出节日喜庆热烈之情,关捕头看了看,苦笑道:“亲家,我就认得一个关字,要不你帮我念念。”
 “哎呦,我光顾着高兴,竟然忘了你不识字。”段吉庆放下茶碗,拿起信念道:“叩请,年禧!敬贺叔父母二位大人尊前新春年禧之节侄膝下叩安,阖院老幼新春万安……”
 段吉庆抑扬顿挫,关捕头却似懂非懂,忍不住打断道:“亲家,志行咬文嚼字,我听不大懂。”
 “好吧,我给你说说。”想到女儿刚才也提过这要求,段吉庆捧着信不无得意地说:“这是志行正月初一申时给你写的贺年请安帖,是给你全家老小拜年的。”
 “四娃子就是懂事,在京城还想着我。”关捕头接过信,小心翼翼收好,想想又好奇地问:“亲家,你刚才说四娃子一切安好,到底咋个好,他在信里有没有说。”
 “说了,在这儿呢!”
 段吉庆拿起另一封信,摊开指着其中一段道:“志行他们是腊月十四到京城的,下榻在京城的重庆会馆。会馆的管事姓费,是璧山的一个老举人,年纪大了,打算再考一次,要是还不中就回璧山老家颐养天年。志行走前不是去顾老爷那儿求过一封书信吗,那封书信派上了大用场,原来会馆是顾老爷在京城做官时牵头倡建的,我们重庆府的京官和费举人见志行是顾老爷保荐的人,就让志行接替费举人照看会馆。”
 “这么说四娃子一到京城就谋了个差事!”
 “是啊,到京城第三天就做上了重庆会馆的首事。”段吉庆看了看坐在边上偷笑的琴儿,又指指桌上的另外三封没开拆的书信,眉飞色舞地说:“志行不光从客人变成了主人,还想法儿从在京做买卖的七个同乡商贾那儿筹到两千两银子,打算等殿试放榜之后开工翻建。”
 “翻建啥?”
 “会馆啊。”
 “为啥要翻建?”关捕头不解地问。
 段吉庆端起碗喝了一小口茶,耐心解释道:“会馆是顾老爷做京官时倡建的,算算已经有了十几年,期间又没好好打理,年久失修快不能住人了。而且倡建时没筹到多少银子,规模小、房间少,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志行现而今做的这个首事虽不是官却也差不了太多,自然要好好打理,要把会馆翻修扩建一番。”
 想到四娃子已经筹到了两千两银子,关捕头猛然反应过来:“对对对,是应该翻建,老房子年久失修,不翻建咋行!”
 段吉庆心照不宣的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