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韩四当官-分卷阅读704

切齿地说:“彭爱卿,仔细瞧瞧,这便是你给朕举荐的‘济变匡时’之才!”
 彭蕴章真不知道耆英的事儿,连忙地捡起折子,仔仔细细地看了起来,看到一半,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急忙一边磕头一边战战栗栗地说:“老臣昏庸,老臣糊涂,老臣无识人之明,老臣罪该万死……”
 “你的事回头再说,先说说该怎么治耆英这老奴才的罪!”
 彭蕴章吓得魂不守舍,正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咸丰便冷冷地说:“拟旨,著僧格林沁即将耆英锁扭押解来京,交巡防王大臣,会同宗人府刑部,严讯具奏!”
 “臣遵旨,臣这就去拟旨。”
 看着彭蕴章跌跌撞撞地退出大殿,咸丰又拿起一道折子道:“柏葰、穆荫、文祥,这是桂良的奏报,你们也瞧瞧。”
 “奴才遵旨。”
 ……
 桂良在折子里称正在艰难地跟西夷周旋,英、佛二夷究竟提出了哪些条件,折子中压根儿就没提,确切地说是不敢据实奏报。
 皇上不知道,但文祥很清楚,不过他一样是既不敢跟皇上说,这会儿也没心思说,因为看皇上的神色、听皇上的语气,耆英这次十有_0_ba_0_jiu凶多吉少,而庆贤很难说会不会被牵连。
 正胡思乱想,咸丰突然冷不丁问:“文祥,庆贤现在何处?”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文祥定了定心神,将刚看完的折子递给穆荫,小心翼翼地说:“禀皇上,据奴才所知,庆贤父子四人早被奉宸苑卿韩秀峰派到口外帮办营务了,也不晓得回了没有。”
 刚才没说话的郑亲王端华忍不住问:“文大人,奉宸苑卿韩秀峰不是在南苑疏浚河道整治海子吗,他为何把庆贤父子派口外去?”
 “禀王爷,其实下官一样纳闷,要说帮办营务,庆贤父子也只能帮办河营营务,应该在南苑效力,下官实在想不明白韩秀峰为何要派他们父子去口外办差。”
 “皇上,要不传奉宸苑卿韩秀峰过来问问。”
 韩四究竟为何派人去口外,咸丰能猜出几分,想到这种事不能搞得尽人皆知,干脆话锋一转:“还是议议桂良的奏报吧,柏葰,你先说。”
 “皇上,奴才以为……”
 柏葰侃侃而谈,说了一大通等于什么也没说,文祥听着心里却踏实了许多,暗想耆英凶多吉少,但庆贤应该能躲过一劫,至少不要担心会跟他哥哥庆锡一样被发配到黑龙江充当苦差,不禁暗叹韩秀峰的先见之明。
 ……
 国家大事跟大头没任何关系,所以懒得偷听殿里都发生了什么。
 就在郑亲王、怡亲王和柏葰、文祥等躬身退出大殿,行色匆匆地回去办差之时,皇上突然喊道:“冤大头,进来,朕有话问你。”
 大头愣了愣,急忙跨过门槛走进殿内问:“皇上,您想问啥?”
 “你上次去南苑,有没有见着庆贤?”
 “没有,”大头挠挠后脑勺,想想忍不住问:“皇上,您这一说我想起来了,您让我四哥做奉宸苑卿时,书肆里的那些老爷全升了官,个个都有差事,连吉禄都做上了主事,好像就庆贤老爷没差事,我四哥是不是打发他回家了。”
 咸丰很清楚大头是最不会说谎的,心想大头上次去南苑没见着庆贤,那应该是早被韩秀峰安排去口外办差了,觉得再追究下去反而不好,干脆心不在焉地问:“连吉禄都做上了主事,此话怎讲?”
 “皇上,我就是打个比方,吉禄其实挺有本事的,认得好多字,能写会算!不像我,只会算不能写。”
 看着大头一脸羡慕的神情,咸丰忍不住骂道:“没想到你这个憨货还有几分自知之明!”
 “皇上,我不懂啥子明,我就晓得要是识字,我就能去考武状元,就算武状元考不上,也能去考个武举人!”大头习惯性地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又很不服气地说:“杜三就是武举人,他贪生怕死,我一个能打他几个,可就是比我多识几个字,竟让他考中武举人,皇上,您说气不气人?”
 咸丰下意识问:“那个贪生怕死的杜三,现在身居何职,在哪儿当差?”
 “死了,听我四哥说他是在长毛攻破江南大营时战死的,刘存厚刘老爷和向荣向大帅好像跟他差不多时间死的,这几年会馆总是办丧事,每次办丧事都喊我去烧纸磕头。”
 见皇上脸色突然变得有些难看,大头急忙道:“姜六没死,猴子也没死,他俩命大,上个月还托人给我捎了封信,我请储掌柜帮着念的。他在信里说现而今在胜保大人麾下效力,在河南不光杀长毛、还杀捻匪!”
 “姜六是谁?”咸丰好奇地问。
 “是我六哥,以前带着我在码头上做脚夫的,后来带着猴子一起从老家跑固安去投奔我四哥,后来去静海阵前效力就没再回来,我已经好多年没见过他和猴子了。”
 “他是不是也贪生怕死?”
 “他不怕死,他就想做官,打起仗不要命!林凤祥和李开芳被僧王活捉那会儿,好多跟着僧王去山东河南的兄弟都被裁撤了,河营的那些兄弟都回固安老家接着种地,听他们说姜六有一次追杀捻匪,一口气追了十几里,结果大队人马没跟上,被反应过来的捻匪团团围住,整整厮杀了一下午,身边的兄弟几乎全战死了,大队人马才赶到给他们解了围。”
 “这么说姜六倒是个忠臣。”
 “我也是啊,皇上,您要是让我上阵,我杀的长毛和捻匪只会比他多,不会比他少!说起来打仗还是我教他的,他以前只会打架,不会打仗!”
 “好好好,朕晓得你是个忠臣,想上阵杀贼建功立业是吧,总会有机会的。”
 大头猛然意识到又说错话了,心想上阵杀贼搞不好会没命的,瓜娃子才想上阵呢,正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咸丰呵欠连天地说:“跪安吧,朕乏了,想歇会儿。”
第六百九十六章 于心不安
 四九城里就没啥秘密,军机处正在拟旨,惠亲王奏请法办耆英的消息就传开了。
 本就因为大沽口一战失利而群情激奋的御史言官纷纷上疏参劾,一些知道耆英已经到了家的满人,更是争先恐后地跑惠亲王那儿去禀报,想以此邀功请赏。
 而耆英已失势十几年,现在又犯下如此滔天大祸,当年的门生故旧谁也不想被牵连,所以满朝文武在这件事上的态度惊人一致,都认为耆英罪不可恕,真叫个墙倒众人推,破鼓众人捶!
 肃顺刚听说这件事时也很恼怒,也想奏请皇上将耆英明正典刑,后来发现就算乞求觐见耆英一样会被从严法办,干脆让曾国藩举荐来的几个幕友帮着拟了道折子递了上去,然后一心一意地接着追查户部这些年的亏空。
 不查不知道,一查气得他想杀人!
 就在他觉得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提醒自个儿应该再忍忍之时,家人阿福火急火燎地追到户部大堂,禀报起刚才圆明园那边打探到的消息。
 “尹老爷不晓得是不是吃错了药,上折子就上折子呗,竟在朝堂上跟王爷吵起来了,吵着吵着还痛哭流涕,把王爷弄得下不了台……”阿福禀报完事情的来龙去脉,又掏出一份“宫门抄”,小心翼翼地说:“这就是尹老爷上的折子。”
 家人所说的尹老爷便是湖广道监察御史尹耕云,而家人所说的王爷便是郑亲王端华。
 尹耕云力主抗战,奏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肃顺并不觉得奇怪,因为他一向很看重尹耕云,对尹耕云很了解,私交也不错,不然也不会举荐尹耕云做湖广道监察御史;端华担心战胜之后洋人会报复,会后患无穷,肃顺一样并不意味,甚至觉得端华这是老成谋国之举。
 他唯一没想到的是,他看重的人竟跟他的胞兄当着皇上和那么多廷臣的面闹起来了。
 想到端华一定很生气,肃顺恨恨地说:“这个尹瞻甫也太不会做人了,政见不和归政见不和,为何要让王爷下不了台!”
 “老爷,要不小的去把他请来,您跟他好好说道说道,让他赶紧去跟王爷请罪?”
 “他的官虽不大,脾气却不小,还贪慕虚名,就算请他过来,他也不会去跟王爷请罪的。”
 “那怎么办?”
 “他翅膀硬了,眼里都没王爷,又怎会有我?罢了罢了,由他去吧。”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