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综]红楼之圆梦巨人-分卷阅读33

月初一出生的孙女,都是有福气的。
  738也是及时将荣国府发生的事情同步给江映蓉,它没想到本来是玩闹的事情竟然起了连锁反应,直接将红楼梦中的主角二房打落到尘埃里,再也翻不起一点浪花。话说那个破石头贾宝玉还没出生呢,这红楼梦该如何演下去。
  江映蓉不甚在意,事已至此,何况她们的任务又不是维持剧情,荣国府中这种病态的关系早点结束也好,说不定能免去后边不少悲剧。再说现在她们一人一系统早就不是以前那种患得患失的时候,只要主线任务完成,即便玩出事情自然有上边的人去兜着。
  

  第30章 黛玉的七个小哥哥

  外界的任何事情都影响不到林府的其乐融融,五个小公子足够阖府上下忙活, 林老夫人这些年真是越活越年轻, 哪还能见着当初的郁结之色,每天看着五个乖孙子,感觉饭都能多吃两碗, 晚上睡觉都能做梦笑醒的那种。
  往年因为寡居不长走动的老姐妹全都热络起来, 哪个不羡慕林老夫人, 儿子孝顺, 媳妇能干,孙子乖巧,排排站在一起,任谁都想拐到自己家里去,你说这世间的大福气是不是都聚集到林家,这样有福气的人家不想着多拉拉关系,那就是傻。
  这林家什么时候能生个闺女啊,肯定能继承林夫人的福气, 到时候第一时间拐到自己家里去, 不过照林夫人这彪悍的生子能力,想来要不了多久就能有软萌萌的小闺女出来, 先让家里的小子提前跟大舅哥处好关系,将来好惦记人家闺女啊。
  林如海不知道将来唯一的小闺女已经被京城里能数得上号的人家惦记上了,他现在正头疼五个儿子的发展问题,没儿子的时候想着多多益善,真一下子来了这一二三四五个, 林如海也有些心慌慌。作为书香世家,要是儿子各个能科举入仕,那他即便立时死了也能开心的从地底下爬出来。
  可是如若真的每个都成了人中龙凤,才学湛湛,那林如海就要担心上位者会不会起了防范之心,这么多儿子在朝中拧成一股绳,没有哪一个上位者希望出现这样的局面,所以要不要牺牲一下教一两个小纨绔出来?
  林如海坐在椅子上盯着按照身高排排站的五个萝卜头,刚学会走路的小四小五懵逼的咬着小指头,不知道为啥要站在这里。林如海脑海里天人交战,不不不,绝对不行,真这么做了岂不是对那个挑出来的不公平?身为父亲怎能为了所谓的大局、还未发生的臆想就剥脱了儿子成为好男儿的资格。
  老大老二已经跟着六皇子,且作为长子就是要继承家业的,那科举出仕就势在必行,这才不复林家书香世家的传统。再说跟着六皇子接受的教学绝对不会差,且看老大的样子确实在读书上颇有天分,只要能一直保持下去不长歪,绝对担得起林府继承人的身份。
  老二这小子的聪明劲儿绝对不输老大,只是看起来志不在读书上,对兵法谋略反而更加有兴趣,也是个好事。只是林家没这方面的资源,看来得请个好老师才行。
  老三……,还有刚学会喊爹娘的小四小五……,目前还看不出天赋兴趣在哪,要不从现在起就每人先接触一样----琴棋书画,先熏陶熏陶,不能入仕做官,当个名流_0_da_0_shi、文人骚客也不错,这类人的地位甚至堪比_0_gao_0_guan权臣,更加受人追捧、受人尊敬,也不担心皇帝起了戒心。
  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林如海就让管家把林家历代收集的孤本名画找出来,也不管三个儿子懂不懂,会不会因为年纪小糟蹋了这些宝贝,每个人的房里按照琴、棋、画摆了不少好东西,势必要让他们从小培养成为一位名流_0_da_0_shi该有的素养。
  当然林如海不会强制要求老三要学琴,小四小五学棋、学画,只是想先培养着,等过两年大些了能看出资质来再根据情况因材施教,他绝对不是专横的老父亲,他娘那里第一关就过不去,哎,果然是有了孙子就忘了儿子,尤其有五个孙子。
  在林老夫人眼里,现在的地位是这样排序的:五个乖孙子---儿媳妇---儿子,林如海几天不去请安都不带惦记的那种。目前作为食物链底端的林如海只能含泪忍下来,媳妇进门六年生了五个小子,孝顺婆母、体贴夫君,可谓劳苦功高,放谁家里不是宠着敬着,必须排在前边;身为老子总不能跟小儿子争宠,也必须忍了。
  江映蓉看着林如海忙叨叨的布置儿子们的房间,猜着他的打算,也算与她一开始的基调不谋而合,乐得林如海在前边操心,她只需在背后默默支持一下就行,比如弄点兵书名画、孤本真集啥的,空间里还存着几把珍贵的古琴呢,资源绝对杠杠的。
  而有了一年时间的试种,土豆、红薯、玉米正式在大齐开始推行,第一个试种的地方就是南边一个发了水灾的县,这个县人口众多,因为地理位置往年也发生过几次水灾,每次都要死伤不少人,这次皇帝将这三类高产作物当做灾后的种子发放给灾民。
  凡是种植的农户不仅有专人指导,并且免除这三类作物的赋税,同时朝廷会用小麦大米等粮食以一定比例与种植的农户回收新种,毕竟单靠皇庄的产出无法尽快在大齐大范围推行良种,只能先让一部分人种起来,才能获得更多种子。
  因为政策优厚,当地百姓很是积极的参与种植,而且据过来指导的农官说新的种子可以亩产千斤,若是侍弄的好,产量可能更高,哪怕是换小麦大米也会比自己种得的多,这样好的机会整日为了吃饭奔波的庄稼人怎么会放过。
  当然为了尽快积累更加丰富的种植经验,考虑到南北差异问题,同时在北方一个县城进行试种,不过因北方未发生灾祸,百姓不像南方那般觉得是要救命的东西,自然有所抵触,推行起来没那么顺利。
  各家各户的地都是有数的,北方山地又多,适合耕种的地方不似南方那般广袤,若是分出来种了新种,万一将来收成不好,那未来一年说不得都要闹饥荒,所以围观的人众多,可是真正领取的人很少,即便同样有不收赋税,可以换粮食的政策,参与度仍旧不是很高。
  谁知道一年后是什么光景,换粮食的比例又是如何,底层的老百姓有了苦楚都是求告无门,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还是能实在握在手里的才最踏实,剩下的说的再好基本都是空头支票。
  不过负责此地的农官还是有些才干的,他连夜写了封折子快马送至京城,这新种的种植对土地要求并不是很高,完全可以让百姓自主的开垦山地,这些山地虽然无法种植小麦之类的粮食,可是也足以种种土豆和红薯了。只要打开局面,相信来年百姓会自发地选择新种种植。
  于是,当百姓听说可以自行垦荒占田种植新种,且朝廷不另外收取土地的钱,只要不是人为原因即便新种产量出了问题,也不会追究责任。这条政策一出,百姓的积极性瞬间高涨起来,不就是多花几把子力气嘛,农家人最不缺的就是力气,这里边的好处仔细想想可是很大的。
  这次外派指导的农官便是农政司的众人,被皇帝发配皇庄种地,说起来最后还是有些效果的,最起码这新种的经验还是有的,皇帝挑了几个经验比较足的、看着有些实干的人派到推行之地,这一去就要一年半载,但是回来了绝对可以更上一层楼,不说平步青云,但绝对可以在皇上面前挂上号。
  豆文星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结果竟然还有这样好的机会,因着在皇庄后来的表现还算可以,又求着穆瑛托关系顺利加入指导农官的队伍。临走前穆瑛因为要大半年见不到头号小弟,心里还颇为不爽,两人在皇庄的关系可比之前巴结与被巴结真心实意了许多。
  再说回农政司被发配皇庄的事儿,自打738露了一手,这些人才算是打心底里服了,后边自然是738让往东就不敢往西多走一步,等各自分配的地都顺利种满东西,并且长势良好,皇帝也就免了这些人的处罚,放他们归家去了。
  回去之前,738难得好心,用土豆、红薯还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