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七十年代锦鲤村花-分卷阅读220

又可以要拿去送亲友,别人只要听说是友谊饭店买,都会觉得正宗地道。
  不过这种粽子价格可不便宜,比豆沙粽子、红豆粽子、咸肉粽贵一倍,舍不得花大价钱就买便宜,也别再其他地方买粽子好吃。
  窦涛这小伙子今年也十七岁了,可能年纪大了,再加上在裴静姝这里受到了不少锻炼,现在变得勤快又机灵,除了帮裴静姝照顾家禽禽圈等,空下来也会帮着裴静姝做一点灶台上活,人家说技多不压身,这个道理是假不了。
  他年轻,做事也利索,还是包粽子一把手,裴静姝按个数给他算加班费,这小子动作麻利,晚上做到十二点也不嫌累。像杨孟英这种上了年纪,多做几个小时就要叫腰酸腿疼。
  顾明轩这次回来只有几天假,裴静姝趁着端午休息没什么事,便又给顾明轩做了五十只粽子,让他带走。顾明轩把粽子钱和顾珊珊抚养费给了裴静姝,裴静姝也没和他客气,全部接下。
  顾明轩离开早上,一辆吉普车开到他们门口,顾明轩带着自己粽子上了车,还对裴静姝道:“你们这公路修得不错,桌上有一张存折,你拿去捐给生产队吧,就当我也出一份力。”
  裴静姝回去一看,桌上果然摆放着一张存折,上面数额也不小,下面还有一封信。裴静姝拆开信纸,不禁轻笑,顾明轩确实变了许多,竟然也学会了开玩笑。
  裴静姝把存折给了生产队,现在公路已经修完,这笔钱就和上次剩下钱一并留着作为公路养护费用。不过上次修路钱几乎剩了一半,数额也不小,生产队拿在手上,被无数双眼睛盯着,他们也不自在,觉得这事一只烫手山芋。
  后世人常常说这个时代人比较质朴,大概也就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吧!生产队干部不敢贪一分一毫,就算手里捏着一笔巨款,也不会耀武扬威,更不敢变着法子占为己有。
  大家都把这笔钱让刘支书保管,刘支书握着也是睡不着,就对裴静姝打倒苦水,“静姝呀,上次你们捐得太多了,我们公路修完之后还剩了一大笔,这些钱还是退给你们出得多吧!顾明轩平时也没在家里,你都已经捐了那么多了,他这笔钱我想了又想,还是觉得返还给你们才合适。”
  裴静姝笑道:“我是我,他是他,这是他心意,你实在要还,就当面还给他。”
  刘支书道:“他都走了,我去哪里还给他?反正你们家也是你当家,还给你也一样。”
  “不一样。”裴静姝也不好直接说她和顾明轩离婚了,就转移话题:“你要是实在棘手,我倒是有一个法子。”
  刘支书巴不得裴静姝给自己出点子,就问:“什么法子?”
  “前段时间学校倒了几间房,一直没有钱修,不如你把这笔钱捐给学校,让学校把硬件设施修好一点。反正我们生产队也有不少小孩在学校念书,学校条件太差,也影响小孩健康,就当做一回好事,多少留一些钱养路就行了。”裴静姝说。
  前段时间接连下了十多天雨,本来河坎乡学校也破破烂烂,其中几间房在一个晚上被大风吹断大树砸中,已经完全不能用。
  最近,学校也调整了各个班级学生,让他们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这样才能勉强坐下念书。
  现在全国上下都穷,像河坎乡这种不受重视地方就算想让政府拨钱,也不知道要等多久,那修房钱才会到位。汇水县穷学校穷乡镇还很多,不止河坎乡一处,遇上这种事情也只能学校自己解决。
  其实就算学校教室没有被毁,那些教室也十分简陋,房子是几十年前修,虽然年年都有检修,但还是处处漏风又漏雨,尤其是冬天,一个个小孩都被冻得鼻子红。
  顾珊珊有一次穿得稍微薄了一点,回来就重感冒,更不用说那些家庭条件不好,几乎一个冬天都是鼻涕虫。
  刘支书听后道:“还是你想得远,不过不知道生产队人怎么看待,如果这笔钱是你我倒还好,而且学校也不是我们开,我怕有人不同意。”
  其实知道剩了不少钱之后,有人家想把没用完钱退了,但他们路碑已经刻好,金额都已经刻上去了,退钱显然不适合。厚道爱惜名声就坚决反对,说这样传出去让人笑话,所以那笔剩下钱才一直留到现在都没动。
  裴静姝道:“不同意就退钱,到时候再在路碑旁另立一块,注明哪些退了钱。”
  她在这个世界生活了四年了,对这个地方百姓还是很了解,大部分人都比较好面子,毕竟整个生产队人都认识,亲戚朋友都离得不远,如果退钱还要在路碑上标注,他们肯定丢不起这个脸。
  刘支书按她说和生产队人交涉了,果然一开始有人反对,尤其是那些不注重教育,或是没有上学子女家庭,就很反对这个提议,毕竟钱花在他们本生产队,他们会受益。捐给学校,到时候方便了那些读书人,他们却占不了什么好处。
  不过刘支书又说了钱可以退,到时候会在路碑注明,那些人又觉得丢面子,毕竟大家捐得其实也不多,也都是十多块、二十多块,还有只捐了几块。现在大家赚钱容易,以前让他们拿一块钱都觉得艰难,现在只要勤快点,一个月赚十块钱也并非难事,倒也没必要退那点钱,说出去也会让人看轻。
  最后,大家还是同意了把钱捐给学校,不过相应,他们也提出了自己诉求,等学校教室建成,今后要在学校也立一块好人碑,标注教室是由承山大队出钱捐资修建。
  这个要求也算不得过分,毕竟并不是人人都是做好事不留名活雷锋,只要有社会责任感,愿意捐出这笔钱,就值得肯定。
  端午之后,学校教室便开始正式修建。


第154章
  本来他们只是想修几个房间, 不过裴静姝和萧长风等人提议学校重新修一处教学楼,确保所有的学生的安全问题能够妥善解决。河坎乡的学校破烂不堪, 这所学校还是有一些年代了, 周围的大树参天,校园外还有一片茂密的竹林,遮挡了学校的阳光。
  竹子这种植物繁殖速度快,而且终年都在掉竹叶, 飘落的竹叶积在瓦房上, 每年都需要人工疏通一次。
  学校花的是承山大队修路剩下的钱,以及友谊饭店的捐助, 在动工之前,自然也请了刘支书、裴静姝和萧长风等人一起商榷。
  萧长风道:“现在上学的小孩越来越多,那几间旧教室实在太挤了,学校也没有可供学生活动的操场,不如就把外面那片竹林砍掉一部分, 再并上倒塌的这几间教室的地基, 重新修一座三层的小洋楼。”
  听说要修小洋楼, 唐校长完全不可思议,“小洋楼要花不少钱吧?要不还是修宽大一点的瓦房,至少也能管十多年。”
  目前河坎乡还没有小洋楼,就连最为气派的粮站也只是用石块和砖块砌成的高大仓库,并不是楼房, 小洋楼只有城里才有。
  刘支书没说话, 出资最多的是萧长风和裴静姝, 其次是罗小慧和顾明轩,他只是一个钱财保管者,而且修学校不像修公路,他也没有那么大的权利决定怎么修。
  萧长风转而问裴静姝:“你的意见呢?”
  裴静姝道:“我也赞同修多层洋楼,学校是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的,瓦房虽然能省钱,但占地宽,而且容易漏雨,可居住的年限没有楼房多。”
  接下来的几十年,上学的小孩只会越来越多,以河坎中心校这样的占地面积,显然是不够的,不如趁着现在把地界拓宽点,硬件设施跟上,今后来这里上学的学生也会越来越多。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今后会有一批乡下的学校被淘汰掉,裴静姝对河坎小学的老师们也很有好感,这里有几个老师其实是城里下乡来的知青,很多知青选择离城,而在这所学校任教的几位却留了下来。
  不得说,他们很值得人尊敬,也很有奉献精神。裴静姝也希望这个地方能越来越好,才不会辜负这些选择留下的知青。
  “可……”唐校长有些不好意思,“我们学校不知道能不能拨到政府的款项,到时候如果缺钱……”
  “钱的问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