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娇娘春闺-分卷阅读114

,阿娇的身份变了,有大将军姑父撑腰,又过去了那么久,说不定阿娇已经忘了兄长,也嫌弃兄长官小,不愿与兄长再续前缘了。
  真这样,她确实要注意言辞,不能让京城那边知晓阿娇给兄长做过妾,免得给阿娇添麻烦。
  “大哥放心,我也会提醒翠娘他们改口的。”沈樱郑重道。
  赵宴平颔首,旋即解释谢郢的信:“大人让我动身前写封信过去,他好为我接风洗尘。”
  除了这个,谢郢没有提及旁的事。
  沈樱很是失望,她还以为会得到阿娇的一些消息,过得好不好,有没有改嫁之类的。
  收起两封信,赵宴平对母亲妹妹道:“我去收拾收拾,明早便动身。”
  柳氏道:“带上郭兴吧,路上有人照应。”
  赵宴平正有这个打算。
  沈樱想了想,道:“这边地方小,大哥走了,我先带母亲、翠娘她们去我那宅子住。”
  一家人又聊了聊些起居安排的琐事。
  赵宴平去西屋收拾东西了,过了一会儿,柳氏走了过来,将一个钱袋子递给他:“宴平,这里有七十多两银子,你初进京,各处打点都要花钱,都带上吧。”儿子当捕快这么多年,或许存了些家底,可先是纳妾之礼,又是给老太太做丧事,银子都花的差不多了。
  赵宴平去年将家里的银子交给母亲保管,虽然没细数有多少,但肯定超不过十两,多出来的那六十多两,都是母亲的。
  “官员上任,做官船不用花钱,我到了那边很快就能拿俸禄,您给我十两足够了。”赵宴平一边收拾包袱一边道。
  柳氏难受道:“你是不想用娘的银子吗?嫌娘的银子都是沈家给的?”
  赵宴平立即停了手里的事,转身看着母亲道:“不是,您别这么想,儿子只是不想动您的养老钱,而且我也用不上那么多。”
  柳氏红着眼圈看他:“什么叫我的养老钱?娘既然搬过来跟你一起住了,以后就靠你养老了,自己藏私做什么?穷人富路,你带上这些娘才放心,若真用不上,等娘过去了你再把钱袋子给我,娘继续替你管家。”
  赵宴平看到了母亲眼中的泪,他再不答应,母亲就要哭了。
  “好,我先收着,您过去了再给您。”赵宴平接过钱袋子,数出几两放在身上,其他都装进了包袱。
  柳氏不放心,拿了针线,将钱袋子缝在了儿子的一件旧衣上,这样不容易丢。
  等柳氏忙完出去了,沈樱又来了,进屋后也从手里拿出了一个荷包。
  荷包里是一张百两银票。
  “大哥,你……”
  “我有银子,不要你的。”赵宴平不容商量地将荷包塞回妹妹手里,对母亲他不敢太强硬,对妹妹,赵宴平直接训了沈樱一顿。
  柳氏在外面听见,赶紧进来将女儿拉走了,她的儿子责任心强有担当,不像隔壁的朱时裕,病得要死了,还惦记着让金氏快点给朱双双找个婆家,换聘礼买药供他续命。
  “你哥有钱,你的你自己收着。”
  兄长不要她的银子,沈樱很生气:“就你们俩是一家人,我是外人行了吧?”
  柳氏瞪她:“胡说八道,你不是打算出孝后继续做生意吗,你大哥是不想动你的本钱。”
  沈樱都明白,可她也想对兄长好,万一兄长因为没银子在京城被同僚瞧不起怎么办?
  这话又不能明着说出来,第二天早上,趁兄长去解手,沈樱偷偷溜进西屋,将荷包塞到了兄长的包袱里。
  吃过早饭,李管事就要赶车送赵宴平、郭兴去码头了。
  一家人都出门来送,明明进京是好事,此时分别在即,柳氏、沈樱、翠娘的眼圈却都红了,只有秋月还算平静。
  “到京城后马上写信回来报平安,千万别忘了。”柳氏恋恋不舍地道。
  赵宴平点点头,叫四人进去,他带郭兴上了马车,让李管事出发。
  李管事一甩鞭子,启程。
  “就这么急着走吗,也不多跟咱们说说话。”眼看马车走远了,沈樱小声抱怨道,虽然心里知道,兄长是不想看她们这么伤感。
  “行了,进去吧。”柳氏牵着女儿回了东屋,再把儿子私下交给她的荷包还给了女儿。
  沈樱急得跺脚。
  柳氏被女儿逗笑了:“傻丫头,你也不想想你大哥是做什么的,连你这点小手脚都发现不了,他凭什么破格提拔去京城做官?”
  沈樱不听,趴到床上生闷气去了。
  柳氏看向窗外,窗外春暖花开,风和日丽。
  柳氏忽然想起来,去年阿娇随着孟氏进京时,也是这个时节,也是这样的好天气。
  一晃眼,儿子也要去京城了。
  两人会不会在京城遇见呢?


第89章
  通州码头, 谢郢带着顺哥儿站在岸上,每当有官船靠岸,主仆二人便一起看过去。
  终于, 又一艘官船的船门打开时, 从里面走出来一道熟悉的身影。
  顺哥儿立即挥手招呼:“赵爷,这里!”
  赵宴平在船上就发现二人了, 朝谢郢笑了笑。
  谢郢回以一笑,目光投向赵宴平身后,然而郭兴出来后,赵宴平便直接朝这边走来了, 说明船上再也没有赵家的旁人。
  “劳大人久等了。”双方碰头, 赵宴平朝谢郢行礼道。
  谢郢按下他的手,笑道:“在县衙你喊我大人也就罢了, 如今你我同朝为官, 你再那么叫,便是存心与我生分。”
  赵宴平顿了顿, 改口叫他谢兄。
  “怎么只有你们俩, 太太她们没一同前来吗?”谢郢关心地问。
  赵宴平解释道:“她们孝期未满, 等出了孝再启程北上。”
  谢郢懂了, 招呼赵宴平走向他的马车。
  “数月不见, 赵兄越来越白了, 颇有文官风范啊。”上了车, 谢郢打量赵宴平片刻, 突然调侃道。
  以前赵宴平当捕头,天天在外奔波抓人破案, 晒得脸、脖子与衣领里面两个颜色,这一年孝期他几乎没有出过门, 每日读书,竟把脸给捂白了,恢复了本来的肤色。若不是谢郢回京前去见了赵宴平一面,今日突然瞧见,第一眼谢郢可能都认不出他。
  赵宴平没怎么照过镜子,并不认为自己有多大变化,他也不习惯调侃,沉默以对。
  谢郢了解他的性子,也不计较,叙叙旧,开始给赵宴平介绍京城这边的风土人情,以及大理寺现在的任职官员情况。前任大理寺卿卢焕卢老太公卸任后,短短四五年里,大理寺卿连换了三人,圣上都不满意,又亲自去将六十五岁的卢老太公请了回来。
  “老太公为人刚正,任人唯贤,以赵兄之才,不出两年必能高升。”谢郢十分看好赵宴平。
  赵宴平不敢托大,不过他对卢老太公敬仰已久,如今能在卢老太公的任下做事,赵宴平深感庆幸。
  “我这次进京,全靠谢兄与侯爷提拔,等我安顿好了再请谢兄喝酒,侯爷那边,我若登门道谢,不知是否妥当?”赵宴平询问道。
  谢郢笑道:“不必不必,如果不是我再三夸你,家父也不会帮忙,这点小事对他来说只是举手之劳,你真想谢,谢我足矣。”
  赵宴平笑了笑,他也只是想全了礼数,侯爷无暇见他这种小人物,赵宴平并不会失望什么。
  马车徐徐而行,黄昏时分进了京城城门。
  谢郢问赵宴平:“不如咱们先去吃饭,吃完我再送赵兄去住处歇下?”
  赵宴平听他安排。
  谢郢便吩咐顺哥儿:“去醉仙楼。”
  都是常去的酒楼,顺哥儿一甩鞭子,朝醉仙楼去了。
  风和日丽,窗帘一直挑着,赵宴平朝外看去,只见京城的街道比府城更宽阔繁华,来来往往的百姓说的全是官话,与江南的吴侬软语相比是另一番韵味儿,街道两侧的宅院建筑也与江南小院大不相同。
  夕阳西下,在远近宅子的屋顶上洒了一片金色的霞光。
  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天下脚下尤为昌盛繁荣。
  赵宴平却神色微黯,收回了视线。
  谢郢一直在观察他,见此试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