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快穿之教你做人-分卷阅读14

份一起努力,读出名堂来一定拉拔妹子,然后就收拾包袱带着钱出了门。
  郁春上了四年大学,开销不少,一来她好脸面,心里有点小虚荣,二来是入学没多久就喜欢上同校一个男同学,对方是城里的,家里条件不错,郁春为了让他注意到自己也用了很多精力在收拾打扮上。
  当时为了省一张火车票,郁春是独身一人去的学校,家里没陪。本来,在她了解到大学的真实情况之后可以写信回来告诉妹子,让郁夏复习一年,来年再考,不用担心开销。那会儿郁夏还没同高猛谈恋爱,也没结婚,无需考虑家庭……
  她的确犹豫过,犹豫过要不要说,后来想到说了要在从家里拿钱就不容易,郁夏要是学习好年年拿奖学金她更尴尬,所以就黑了心。
  得有四年时间,大队上只考出郁春那么一个本科,直到第五年才考出第二个,这时候,事情就兜不住了。人家老娘找上郁妈,问她国家政策这么好,当初咋不让郁夏去读?郁夏那孩子最聪明,她真是被耽误了。
  郁妈气病了一场,回头逼问郁春,郁春还说政策年年都在变,之前高考总分四百,现在都改六百分了!还让她妈少听点挑拨,人家是没事找事扎她心来的。
  这个情况郁夏也知道,乍一听说肯定气愤,气过了就释然了。那时她已经有家庭,刚结婚的时候同婆婆有些摩擦,后来互相包容嘛,也就融洽了。她生活挺好,不管还能不能考都没想过丢下丈夫去进修。
  八十年代政策放开之后,高家投入了一笔钱,包下生产队上的大池塘养起鱼来。当时做这个的不多,鱼养成之后拉进县里很好卖,他们在两三年间又发了一笔。
  这点子其实是高猛瞎琢磨的,怎么操作是郁夏看着农业书籍一点点摸索的,做成之后,高猛觉得两兄弟全扑在这上头多余了,就从赚的钱里头抽出一笔作为启动资金,养鱼这个活直接让给他哥,跟着就带郁夏进城去做起别的生意。
  从农村进城里打拼,哪怕手里捏着一笔钱,总也要吃苦头吃教训,那会儿大小事是高猛出面,账目之类是郁夏盯着,生活也是郁夏在张罗。高猛在外头受了气 ,好几回都不想干了,干啥搁外头装孙子活受罪?回家看到老婆忙里忙外又忍下来,他这辈子好运都用在娶媳妇上,娶回这么个好老婆,咋能叫她吃苦受罪呢?
  说是机遇遍地的年代,发家之路也是有很多坎坷的,受过委屈,吃过苦头,经受过诱惑,之后才有城里的厂房城里的别墅。
  要说上辈子的郁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可以说是老天爷总心疼这种踏实勤勉的好孩子,哪怕在这里受了挫折,转身也有机遇。
  郁春呢,后来不顺意的生活也算是为她浮躁虚荣黑心肝买了单。她上大学的时候挂过好几科,好在补考通过了,这才拿到学位证。哪怕有学位证,因为教授不喜欢她,后来给分配工作的时候她那个岗位就不咋的好。
  看着那些学习好讨教授喜欢的去了好岗位,她能甘心?
  她当然不甘心!
  因为不甘心做事难免带上怨气,当时是没有随便开除的说法,只不过就这个工作态度和效率,升职加薪没你份,干十年还是个小职员……后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步入社会,各行各业就不缺人了,又赶上郁春工作没做好,犯了不小的错,她跟着就被开除了。
  ……
  这些故事是小电影里没讲的,毕竟在那里头女八号没多少戏份,不多的几个镜头都锁定在八十年代末,当时郁夏已经过上好日子了,她作为久别重逢的高中同学帮助了遇到困难的女主角,也是从女主角的口中,观众才认识了她,这个认识也就是简单的人生概括,并没有细节。
  郁夏什么也不知道,她伸手扶着喜极而泣的郁妈,郁妈还在说呢:“国家好啊!社会主义好啊!”
  这种镜头就是报社记者需要的,他们赶紧抓拍了两张,省里领导想起来又提醒了说:“你们回头算算郁夏同学一学期要多少口粮,把口粮装上,拿去县里,凭录取通知书兑换全国粮票,拿粮票上京,到学校之后,再用粮票换饭票,拿饭票上食堂吃饭。”
  郁家人听得仔细,他们原先以为带上衣物就行了,顶多多备点钱,结果还有这些门道。
  领导还提醒说,咱们祖国首都样样都好,就是冬天冷得很,别的都能省,御寒衣物不能省,你以为咬咬牙就撑过去了,反过来想,冻僵了影响学习效率,得不偿失。建议有条件的最好备件羽绒服,不然也弄个厚棉衣。
  老太太抢着问:“那羽绒服上哪儿买?”
  “咱们南方冬天不咋的冷,落雪天都不多,羽绒服少见,你买到的拿去首都也顶不住,这个要去当地的百货商场,羽绒服比较贵,得要六七十一件。”
  能不贵吗?
  羽绒制品也就是最近这些年才有的,量少啊,原本他也不该同农村学生说这个,还是因为郁夏是省状元,手上捏着一笔奖金,对她来说负担得起。
  既然负担得起,买一件就有必要,羽绒服穿着是真暖和,穿上身不受冻才能更好的学习嘛。
  那衣服领导也见过,分里外两层,保暖的是里子,里子不用洗可以穿一冬,外衣脏了只需要把外衣剥下来洗干净。又因为做工好结实耐穿,买来能穿很多年,真的合算。
  都是郁夏够优秀,上头领导把能想到的全提醒了一遍,还好心告诉他们早点去买火车票,否则当心没座。再有就是火车上挤,什么人都有,千万注意行李和财物。
  郁夏都记住了,她拿着录取通知书和领导们拍了一张合照,又回答了报社记者的问题,送这一行人出去的时候还特别感谢了领导的关心,要不是他们提醒,自家啥也不知道,真是抓瞎。
  郁爸郁妈心里压的大石头已经挪开了,把人送走之后回去的脚步都轻快不少,老爷子老太太也高兴,本来还想着读书费钱,办酒席只要过得去,能省还是要省。
  现在好了,夏夏手里捏着奖金,那个是她凭本事得来的,就让她带去首都买什么羽绒服。家里办席靠她养猪攒那笔钱就够了,绰绰有余。
  “既然录取通知书到了,就明天办席,高家的你看能打上鱼不?”
  陈素芳拍拍胸脯:“我这就让高奎跟他爸下网去,郁老太你只管放心!”
  “那行,就麻烦你当家的。”
  “说啥呢?乡里乡亲有什么麻不麻烦?”她们家红红明年高考,还要指望郁夏的复习资料,这点忙咋能不帮?
  本来,高家条件好,陈素芳也没想着一定要高红红考出去,管她读成啥样以后总归差不了。还是刚才让领导洗了脑,大学生那可是国家养的,这待遇实在太好,哪里是厂里的女工能比的?这么看还是要考大学!
  不止她一个人这么想,全生产队包括其他生产队来凑热闹的都一样。家里条件好的不用说,条件差点咬咬牙也拼一把,万一考上了呢?
  老太太喊住几个手艺好的妇女,请她们明天来帮忙,就怕自家这么几个人张罗不过来,又说可能还要借点碗盆桌椅。
  “说了就中!多大点儿事?”
  “就是嘛,这可是办状元席,你不开口咱也要来帮忙的!”
  “状元席啊,还真没吃过!”
  老太太牙豁子都笑出来了,方方面面都说到了她就拉着郁夏回屋,想仔细看看录取通知书长啥样。乡亲们有眼力劲儿,没跟进屋,倒是自家几个亲戚跟了,还催着郁夏开信封看看,上头领导奖励她啥。
  “是钱吧?不知道装了多少。”
  这种事也没必要瞒,你瞒着给人瞎猜反而要传出夸张的谣言,这么一想,她就当着几个亲戚面把信封拆了,将里头的票子取出来点了点,四个信封加一块儿统共六百五十块钱。
  那几个亲戚瞪成了牛眼:“咋这么多?”
  还有人咽了咽口水,真羡慕坏了。
  郁夏又把多的装回去,取了二百递给老太太,老太太跟着就要推回去:“这钱你自己拿着,到京市还要买那什么羽绒服,要添置的不少,给_0_wo_0_gan啥?我一个农村老太婆有几个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