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庆荣华-分卷阅读212

去后花园散散步,有时会点评他的字画,大多数时候朱恒会把他看过的书拿来和曾荣探讨一番,主要是他现在没有先生,书中有些释义他不是很懂,因为之前几年他念书也是断断续续的,学的又大多是诗词歌赋类,经史类的书籍很少接触。
  曾荣见此,再次动了把欧阳思请到他身边的念头。
  谁知没等她提出来,朱恒倒先跟她说,说他要搬回储华宫住,之前的先生被他请回来了,他要重新捡起学业。
  原本依朱恒的心思,他是有意拜徐扶善为师的,徐扶善学问好,为人虽圆滑,但还算正直,不过朱恒最佩服他的是他对新生事物的宽容和接纳。
  原来,那日他们泛舟游湖时,有几位被请来划桨的年轻人是国子监的学子,徐扶善和这几位学子们聊了起来,一开始谈论的是学问,说着说着就说到了政务和朝堂。
  这话题朱旭也感兴趣,便命人把龙舟并过去,于他而言,是想听听这些年轻学子们在想什么,是否有什么新思想新策略,而于学子们而言,是难得的可以面圣直接陈述自己理想和抱负的机会,也是他们践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的机会,故而,这些学子们发言很踊跃,也确实有不少惊人之语。
  大部分官员,尤其是那些武将勋贵们对此是不以为然,甚至是嗤之以鼻,可徐扶善不但认真听了,还和他们探讨起来,朱恒记得很清楚,其中有一名学子提到人口和税赋的关系,那人说,人口之所以增长缓慢,除了疾病和战事外,和税赋太重也有很大关联。
  这个观点当即遭到大多数人反对,他们认为战事刚结束四五年,人口增长快速期还未到,再等五六年,人口肯定会有一波爆炸式大增长。
  可那名学子持反对意见,人口增长需要粮食,现有的粮食生产跟不上,说是农民大部分田产收入都拿去缴税,哪里还有多余的粮食来养小孩?
  徐扶善把这话听进去了,当即和户部尚书以及户部侍郎算起了帐,也和皇上讨论起减赋的可能,可在场的部分官员一听减赋二字就反对,生怕影响到他们的利益。
  “这人是真的有本事,当即就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可惜,没几个人听进去了。若不是父皇对他太过了解,肯定会以为是徐大人故意撺掇那几个人来发言的。”朱恒说道。
  事实上,的确有人怀疑那几人是徐扶善安排好的,哪这么巧,这么多会划桨的侍卫、护卫、太监不找,偏找几个文弱书生来,要说徐扶善没有目的,谁信?
  “现在人口出生少吗?”曾荣真不太清楚这些。
  她从未关注过人口问题,主要是她家孩子真不少,之前就有四个,田水兰进门又生了两个儿子。
  还有,貌似她那几位叔叔家孩子也不少,也有两三个,徐靖家孩子就更不用说了,嫡出庶出的一大堆。
  不过重生这几个月在乡下待着,她倒是意识到一个问题,穷人家真不能养太多孩子,孩子一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对父母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折磨。
  朱恒见曾荣答非所问,忍不住笑了,“你可真行,我的重点是徐相的应变能力和对政务的精通,你可倒好,想什么呢?”
  “你说的重点我早就知晓,徐大人当年可是一甲状元,能没点真本事?”曾荣也笑了。
  “这倒是,可惜……”后面的话朱恒没有说下去,而是看向曾荣。
  “可惜什么?”
  “可惜,我怕他不肯收我为徒。”朱恒不无遗憾地说道。
  若不是因为曾荣来自徐家他想避嫌,他是真想拜徐扶善为师的。
  “只怕他若收你为徒了,有人该按捺不住了。不过我倒是有个主意。”曾荣话说到这也打住了。
  这件事要怎么做她得好好掂量掂量,是直接告诉朱恒她和欧阳思的关系还是先瞒着,托徐扶善推荐给他。
  问题是这种欺瞒能瞒多久?朱恒知晓后会不会生气会不会误会她?
  “什么主意?”朱恒见曾荣话说一半没有下文了,主动问道。
  “我,我还没想好呢。”
  “你骗人,若没想好,你怎么可能说出来?阿荣,到底是什么主意,说来听听,放心,我会自己权衡利弊的,你只管说。”朱恒很诚恳地看着曾荣问道。
  “既这样,我说实话。”曾荣选择了坦诚,她还是不忍心欺瞒他。
  得知欧阳思曾经是曾荣的启蒙先生,又教过她辨识草药,年龄不大,未及弱冠,朱恒不吱声了,看着曾荣久久不曾挪眼也不曾眨眼。
  “你别误会,人家只是同情我们的遭遇帮了我们一把而已,我也是想到他既有学问又有祖传的医术,人又正直可靠,故而才推举给你,你若是不愿意就罢了。”曾荣被盯得不好心虚了,只得出言解释。
  可这种事情似乎越描越黑,曾荣看朱恒的神色也越来越不明,想了想,再道:“好吧,我说实话,事实上我的确有点私心,不过跟你想的真不一样,我欠了这人很大一个人情,想借这个机会还他人情是真,但我想帮你也是真,他的医术正经不错,至于学问,可能做你先生还有点欠缺,但陪读应该不错,正好可以瞒过外人。”
  “好,这人情我替你还。”朱恒松了口气,说道。
  至于怎么还,他没说,曾荣也没敢再问,不过朱恒倒是问起了她老家的亲人,曾荣挑一些能说的说了。


第二百八十八章 谁给谁抹黑
  朱恒搬进储华宫后,曾荣没有理由再过去看他,太后和皇上两人也心照不宣地没有再找她,不过阿梅去司药司取药时会拐过来看看她,和她说说朱恒。
  进入六月后,随着天气越来越闷热,宫里苦夏的主子越来越多,太后带着朱恒搬去了南苑避暑,皇上搬去了西苑住。
  西苑近多了,就在皇宫以西,由三处水域和几处岛屿组成,岛上花草树木繁多,因地制宜,修建了不少园林式建筑,也是夏日避暑的好所在。
  为了朝政方便,皇上没有选最大的那座岛,而是选了三面环水的一座岛,可以马车直通,不需坐船,这座岛上除了皇上住的别院,还有一座大殿可以议政,早朝也搬到这边来了。
  随之搬来的有部分内侍监成员,药典局也在其中,不过因着岛上地方有限,药典局就抽了曾荣一个,和太医署过去的几位太医并到一起办公,晚上则和郑姣等人一起住在别院里的一座小院内。
  皇后和皇贵妃以及贵淑德贤四妃也搬来西苑了,只不过她们在别的岛上,晚上有需要,皇上会打发画舫去把人接来。
  岛上地方就这么大,偏曾荣每日早晚要跟着太医们去给皇上请平安脉,难免不会碰上这些女人们,因着前段时日她的名气实在太大,这些女人们看向她的目光无不带着戒备、审视甚至鄙视。
  不光是女人们,偶尔也能碰上来议政的官员,有些官员可能也听过她的名字或知晓她的事情,也带着探究和审视的目光打量她。
  其中最让曾荣难堪的就是镇远侯王柏。
  这天也是巧,曾荣和曾太医一早去皇上的外书房找他请平安脉,被太监拦住了,说是皇上和几位大臣在议事。
  等待的空当,机会难得,曾荣便向曾太医请教起针灸之法来,曾荣找的理由是家中有老人腿脚不便,经常发麻,偶尔还有一根从大腿处到脚底的筋脉有明显的痛感,像是什么东西勾着疼。
  曾太医信以为真,说这也是痹症的一种,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需以方剂疏通经脉为主,辅以针灸疗效更佳。
  曾荣问了几个方剂名称,主要是想知道这方剂是否人人都能适用,有无个体区别。
  讨论完方剂后,曾荣又问起针灸之法来,说是她老家那边乡下有不少女人都有这种手脚关节变形的痹症,南方气候本就潮湿闷热,乡下看病本就艰难,钱财是一方面,没有女医也是另一方面,这种病,哪好意思找男大夫去针灸?
  这位曾太医也是粗心的,见曾荣真对针灸很有兴趣,又有一副慈悲心肠,也没细想,便拿出一根银针来,教曾荣如何辨认手背上的几个重要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