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我是一棵许愿树(快穿)-分卷阅读41

前,孤心中也多有疑虑,直到听说你家那金兰书院中的情况,孤这才意识到问题所在,朝中需要的是会做事,而非只会读书的栋梁之材!”
  何艾听到这话,心中喜忧参半,稍作迟疑,还是决定说出自己的顾虑。
  “圣上,金兰书院的这种教育模式,目前尚处试行阶段,传统的科考教育模式,是已经被大家都接受认可的方式,两者之间差距甚大,就目前这形势看,尚需多观察一些时间,看看金兰书院出来的那些学生,能做些什么,能走到哪一步后,才好比较两种教育模式的孰优孰劣!”
  被何艾这么一点出来,明景帝迅速明白这其中的关键,金兰书院的教育模式乃是革新之举,纵然他是执掌天下的皇上,也不一定能够随心所欲,文臣势力与传统文林学派牵连甚深,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也不为过。
  任他再怎么欣赏金兰书院的这种新型教育模式,也需给其留下充足的成长空间,想到这些,明景帝的情绪迅速低落起来。
  “你的顾虑是对的,这事要慢慢来,希望你们金兰书院能够早日为朝中培养出一批栋梁之材!”
  发现明景帝虽然知道书院里的教学情况,却并不清楚书院的归属权问题,这实在与她的初哀相违。
  何艾立刻趁机又对明景帝详细讲解一下,自己与金兰书院已交接清楚,何家作为金兰书院的创办者,仅象征性的拥有百分之十的分红权,其它一切都归金兰书院所自有的事。
  明景帝听完,更加毫不掩饰自己对何艾的欣赏之情,心中对这金兰书院也更加看重。
  因为何家主动放弃对金兰书院的拥有权后,将意味着那里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打上何家,以及这位新科状元何莨的印记,再结合他所知道的那班现在执掌金兰书院的先生名单,可以确定的是,这些学生只要他事先给安排好,就不用担心会被别的派系给招揽。
  “既然你们何家已经放弃金兰书院的权利,不如将它交给朕如何?那墨湖先生接了你的院长之位,就由朕来做那个什么名誉院长,不干涉书院中的任何事务,真正只挂名,你看可行?”
  何艾还真没想到,皇上的脑子竟然转这么快,但这对书院而言,绝对是件好事,她当然不会拒绝,就算皇上不提,等到金兰书院的学生考出来,能让皇上亲眼看着金兰书院的价值后,她也会主动筹谋这事。
  “金兰书院乃是惠民书院,圣上心怀天下,怜悯子民,由您来担任这个院长,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第30章 第二集 08
  新科状元将自家创建的金兰书院献给皇上的消息, 与皇上将亲自担任金兰书院院长一职的消息,迅速由宫内传到宫外,从达官贵人口中, 传至寻常百姓耳中。
  而在随后, 宫里不仅派人去金兰书院宣旨, 还直接张帖皇榜,将这件事昭告天下,皇上对金兰书院的看重, 显然是不言而喻。
  当然,无论是圣旨,还是在那皇榜中, 说的都是皇上是因为认为金兰书院面向那些贫家子弟招生,行的是教化天下的义举,让皇上十分认可, 故而在新科状元何莨的盛情邀请下,才会同意担任金兰书院的名誉院长一职。
  结束与明景帝在私下里的第一次谈话后,何艾一出宫就立刻将这次谈话的主要内容写成信, 附加上她对此事的建议, 迅速派家仆尽快送到金兰书院, 让墨湖先生他们能够提前做好各项应对准备。
  何艾退出管理层后,墨湖先生接过书院掌舵的位置, 已担任的是事实上的院长一职, 沈万田仍是常务院长, 加上五位院务会成员, 七人共同执掌金兰书院的最高权利。
  如今明景帝突然空降为书院的名誉院长, 那性质显然是非同一般, 墨湖先生与沈万田为避尊讳, 都不敢再以院长的身份称号自居,按照何艾的建议,改称号为大先生、二先生,院务会成员的身份以此类推,其他先生倒是不用改正。
  赶在圣旨抵达前,就由墨湖先生在由诸位先生与学生代表共同参加的会议上,首次公布何家与书院的新关系,同时还在会上公开告诉大家,他们的前任院长,现在的新科状元何莨,已成功邀请圣人亲自担任书院院长一事的消息,顿时引来书院上下的一片哗然。
  对创办金兰书院的何莨与何家心怀感激之余,更为皇上亲任金兰书院院长的消息感到振奋不已。
  就连那些先生们,也都十分激动,能在由圣上亲任院长的书院里任职,对他们来说,绝对是个莫大的荣耀,哪怕他们并不会因此而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
  墨湖先生他们本身就具备着一定的政治敏感力,能够迅速从何艾的只言片语中意识到,明景帝是在获知学院中的教学内容安排后,才会对学院特别感兴趣,那些高学班中的学生,才是明景帝的真正目标。
  周朝立国近三百年,朝中派系林立,各派系的根系深植于民间,积弊已久,任凭明景帝有心想要改变这一局面,也没有办法解决,毕竟国朝的政务实施,必需要依赖他们。
  而金兰书院却不一样,它的出现,正好能够满足明景帝的需要。
  由一群深受派系相互倾轧之苦,因性情使然,不喜与人同流合污,最后或主动或被迫退出宦海的人,加上一群各有所长的能吏给教导出来的学生,背景足够清白,却早早的先被打上天子门生的印记。
  这个天子门生将与参加殿试的那些金榜题名的天子门生,有着根本上的不同,这个道理是谁都明白的,只是金兰书院这所新书院的名声虽响,文林中人提起,却多是报以嘲讽的态度。
  第一届毕业的学子,在那里学了三年后,不是去做些倒买倒卖,或是合作开设作坊之类的生意,就是去做状师、帐房等一系列的活计,更有甚者,竟还直接回家种田养猪。
  读过圣人书后,不思进取,不一心想着去考取功名,却整日忙于这些生计,令许多文人都大叹有辱斯文,耻于和金兰书院的学子为伍。
  明景帝亲自担任金兰书院的消息传出,没人认为皇上是冲金兰书院的那群上不得台面的学子去的,而是都相信他是出于政治需要,邀买人心等目的,才会这么给面子。
  放弃金兰书院的何艾,则处毁誉参半的状态,有人认为他是识时务,有自知之明,才会放弃他不辞辛苦一手创办的金兰书院,有人则认为他是为邀宠媚上才会献出金兰书院。
  若非资政阁待诏一职的安排在前,肯定还会传出更难听的各种非议,且因何家主动放弃金兰书院在前,他自荐要当院长一事在后,明景帝虽然很欣赏何艾,却也没有就此对他多做封赏,无意间倒是为何艾避免一些更难听的非议。
  何艾获得新科状元,且还颇得圣上青眼,被授予资政阁待诏,获得御前行走,成为天子近臣的资格,令何艾这个的状元的含金量更重,回乡祭祖省亲时,不仅要应酬府城中的那些父母官,还要应付何氏族人。
  五房哪怕人丁单薄,却因何艾的发迹而崛起,何家人为此感到与有荣焉之余,当然更加希望能将这些好处变现。
  按例祭完祖,将何艾所取得的,足以光宗耀祖的事迹郑重其事的录入族谱中后,由族中诸位有身分的长辈,以及颇受族里重视的后辈们参与的宗亲上,那些长辈们就开始讲族里的种种难处,认为何艾身为下一辈中最出色的子弟,理该担负起庇佑同族,提携族人的重任。
  听完这群倚老卖老的长辈们说完后,自认很守礼,也足够有耐心的何艾才道。
  “各位太爷、叔爷,还有伯父、叔父的想法,我已经知道了,现在,我来讲讲我的想法,金兰书院的一应事务与权利,早在我进京赶考前,就已经交接清楚,这所书院从创办之初,我就没打算留给我或是何家,要不然,我也不会在当初设了三位院长,我自己只担任挂名院长!”
  何大伯不赞成道,“九郎,这么大的事情,你该和我们这些长辈们商量过后,再作决定,你一个年轻人,只知意气用事!”
  “大伯,金兰书院是在我重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