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在年代文里被渣了二十年后-分卷阅读47

备,赚岛国大会社一笔。
  听到周徽嵐分析岛国那边对他们大兴大米应该还能有一波采购,两位老人坐不住了,决定走一趟吴家和王家,和他们的话事人聊一聊。
  大兴村东边,吴氏的聚集地
  周永正前脚刚走,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周氏也太霸道了,这稻谷还在地里没收呢,他们倒好,连我们卖粮的事都管上了!”
  吴姓一个青年话音刚落,一直鞋子朝他飞来,鞋底狠狠地拍在他脸上,印出一个泥印子。
  一个花白胡子的老头子跳着脚在骂,“你倒是能一个给我们看看,成天说话酸了吧唧的,给吴氏带来啥好处了?你要是老头子的亲孙子,老头子能一脚将你从这里踹到西山脚下你信不信?”
  青年深感窒息,自己虽然不是他亲孙子,却也是他侄侄侄孙子啊。他就是看不惯周氏压在他们吴氏头上嘛,他这为的是谁啊,委屈!
  旁边的族人劝道:
  “四太公,你先别着急训人,正事要紧。”
  “对啊,今儿我们可是瞧得真真的,也听得真真的,永善爷爷那片菊花卖出了多少钱不知道,但那五百斤稻谷光是谷子就卖到了一块钱一斤,而且还是生的不是干的。”那稻谷说是晾晒了一下午,但一下午能晾干多少水分?和生的也差不离了。
  说话的人声音高亢,满心都是激动。
  一块钱一斤的谷子,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今年他们的稻谷比预计的要增值五六倍。
  周氏那边有路子,周永正亲自来交待那番话,这明显是要带他们赚钱的预兆啊。别说此时周氏那边只是过来约定让他们别胡乱低价卖粮,就是让他们去干点啥事,他们也愿意啊。
  吴氏这边,大伙儿七嘴八舌地发表着意见,最终由他们的老太爷四太公拍板,今冬的稻谷全都不许卖,且看看形势再说。
  大兴村刚割下来的生稻谷卖到了一块一斤的高价的事传遍了附近几个村子,不少人专程跑来看了个稀奇,亲眼目睹了大兴村的稻谷确实比他们那的高产,又听大兴村当地人就着考察团的事唏嘘了一波后才带着羡慕嫉妒恨的心情回去了。
  至于有些与大兴村村民有旧或者攀亲带故的,都叮咛了在大兴村的亲朋帮他们留点种子,他们来年拿来育秧。
  试想,能增产的水稻品种,谁不想呢。
  甚至省里报社记者知道后扛着相机跑来了大兴村,对着一片片金黄的稻谷拍了又拍,甚至她永正叔作为村长都出镜了,次日就在本省的报纸报道了。
  省报给了一个正面的A4页纸报道,大兴村取得的成绩也算是对土地承包政策的一个良好结果的反应,加之大兴村的菊花、稻谷两项农产品能出口岛国,亦是一件极为让本省长脸的好事。
  当地市里的报社反应慢了一拍,也紧跟着省报的步伐来大兴村采访,做了一个秋收的专题,作为后续的报道。
  这两张报纸可成了大兴村的骄傲了,不少人都托人在县里市里给他们将这一期的报纸带回来。虽然说不上人手一份那么夸张,但每户一份却是事实。
  像周永善周永正等老一辈人就非常看重这事,捧着报纸都觉得与有荣焉,周徽嵐倒是寻常。
  她如此淡定,看在周家那些老人眼中,就觉得她有大将气度,不骄不馁的。
  仪水县某个知名小区,韩海韩惠竹兄妹二人相顾无言。
  对手的实力越来越强,实在不是一个美妙的体验。
  韩海无知无畏,加上他自觉本身工程队发展不错,挺受上面领导待见的,真和周惠兰对上硬拼,他们不一定会输。相反,赢面还蛮大的。
  而韩惠竹内心是焦躁的,她二哥看不到他们的危险,她看到了。
  她是重生的,很清楚接下来几十年,他们国家注重经济发展,热衷于招商引资,尤其注重外汇储备这一块,对于能给国家创造外汇的产业和项目,一概都是一路绿灯的。
  工程队,他们是占了先机,却并非不可或缺的,没见周郢如今拉了人拿了资金就干起来了吗?
  而周惠兰做的事是很难被替代的,以后她会如何发展说不好,但现在至少周惠兰他们家这一步走对了。


第36章
  时间进入金秋,各村各地都开始收庄稼了。
  周徽嵐家的水稻大概有四亩多,收割的主力是周徽嵐和周父,周母主要负责做饭和摊晒。
  爷俩都商量好了,他们一早一晚加紧干,中午太阳太晒,就在家歇一歇,不在烈日下作业。这样子计划的话,保守估计他们得忙五六天才能收割完。时间拉得有点长,但问题不大。
  第一天,他们早早就起来了,快速地吃了早饭,就挑着工具出发了。
  他们刚到他们家水稻的地界,就看到周永正的婆娘董荷花领着几个年轻的媳妇等在那了,每个人都是大草帽肩上还搭着一条毛巾的标配,对了她们手里都抓着一把锋利的禾镰。
  李桂香上前,“孩他婶,你们这是?”
  “听大志说你们今天开割,我领几个手脚利落的小媳妇来给你们帮忙。我们手脚灵快,四亩地一天就能给你们整齐活了。不然这几亩地,你们一家子得忙和好几天。”
  “这怎么好意思?”
  农忙的时候谁家不忙着将粮食收归粮仓?说句夸张的,农忙时期连家里的看门狗都不得闲的,这也是两老没开口请人来帮忙的原因。
  董荷花罢罢手,“这有啥不好意思的?论起来都是嫡亲的亲人,相互帮忙不是应该的吗?况且我们地里的稻谷看着有些青,还能再等两天,闲着也是闲着。”
  她口中的相互帮忙可不是客套话,是真真儿的事实。
  就说前两天那岛国考察团要买稻谷,一块钱一斤,这样的好事他大伯都能想着他们家,而不是割他们自家的稻谷顶上,这不是相互照应是啥?
  约八分左右的地,五百来斤稻谷,他们家就卖了五百块钱。
  晚上她数着一叠的钱,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当时她就拉着她家永正感慨,国家的新政策真不错,大包干真好。
  要知道以往生产队吃大锅饭那会,他们家十几口人从春头干到年尾,除了按工分领到的口粮,钱领到最多的一年就是三百多块。如今不到一亩的地就挣了他们一家子以往干一年还多的钱,真是好啊。
  而且她家老头子还说,听惠兰预估,岛国那边的考察团估计还会再向他们大兴村采购一回稻谷,且这个量应该比五百斤要大得多。
  她当时听了,整个人跟打了鸡血似的。他们家人口多,分到的地也多,各种作物他们家都种了一些,水田就种了十六亩。今年收成好,每亩保守收获六百斤稻谷,晒干后也有_0_ba_0_jiu千斤,如果全部卖出去,那得多少钱啊?
  老头子说她这是在做梦。
  她想想也觉得自己太贪心了,不过她转而一想,如果能再卖出两三千斤就好了,那他们建房子的钱就有着落了。
  她这个退一步的想法仍旧被她家老头翻了个白眼,但她才不管呢,做人嘛,总得有点念想不是?
  “妈,你回去吧,家里的菜有些不太够,正好你回家把那只老公鸭杀了添菜。”
  周徽嵐轻声说,这时候在农村左邻右舍间的帮忙都是不要工钱的,但这么多人自发来帮忙,他们总得管顿好饭吧。那只老公鸭有七八斤重,加上家里还有点腊肉什么的,凑一凑应该能凑出一桌子菜来了。
  李桂香颔首,同意了她的提议。
  他们说话的功夫,小媳妇儿们都准备开干了。
  李桂香招呼董荷花,“孩他婶,咱俩回去吧,回家无炖个冰糖绿豆粥。我家新收了绿豆,前两日还买了些冰糖,你炖冰糖绿豆粥的手艺比我强,一会你亲自指挥,我来给你打下手。”
  董荷花会意,这是老妯娌心疼她哩。
  说着,老姐俩手挽手地回去了。
  她们的话,大家都听在耳朵里。
  中午有冰糖绿豆粥喝!善叔善婶一如既往的实在大方啊。
  她们来帮忙都是家里的老人让来的,当然,来帮善叔善婶两老她们也挺乐意就是了,一来两老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