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假'大儒成真记-分卷阅读95

扰。”
  三皇子也先行告退了,他爱好文学,典型的文艺青年范,也备受读书人的推崇,在很多举子中的名声很好。
  写出来的东西,确实是在皇子之中,算是有灵性的皇子。
  唐大儒接过三皇子写的顺口溜,这几句话,就描绘出来的火炕的特性,确实很不错。
  “二皇子多心,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是不是已经定下了太子?其实并没有,立太子作为立国之本,又怎么可以轻易的决定。
  你的父皇也会考虑很多,因为要对全天下的老百姓负责。”
  唐大儒看着二皇子司徒义的眼睛,很认真的说,像是看透了二皇子的内心。
  二皇子司徒义也是头一次放下嘴角扬起的45度微笑,脸上的微笑面具终于摘下来了。
  八面玲珑的二皇子,无论是在文官还是在武将中,名声都是非常的好。
  似乎是一个仁义之王,如果是二皇子登基之后,所有的官员的日子会好过很多。
  如果真正按照朝廷命官支持的皇子划分的话,二皇子算是最多的支持者,不过支持二皇子的多数是比较官员品级比较小。
  “求太傅教我!我什么都愿意……”
  二皇子跪倒在地,认真的求教,眼神中透露着欲望。
  “教不了,帝王之术,除了你们的父皇会别人谁都不会。”
  唐大儒直接拒绝,端茶送客,直接走人,心想:司徒家的人每一个都是_0_da_0_ma烦呀。
  不过庆幸这不是自己的儿子,对于唐大儒来说,自己两个傻乎乎的儿子真的是太好了。
  一眼就可以看穿内心,哎呀,多么的单纯啊~司徒家的四位已经步入朝堂的皇子,各有各的特色,虽然还是了解不多。
  唐大儒觉得就凭这几位皇子低头认错的这股劲儿,没有一个是好惹的。
  二皇子司徒义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回答,虽然心中不满,但是唐大儒也没有答应别人,他还有机会……
  二皇子重新树立信心,也离开了,至于五皇子,也没有人将他当做一回事。
  
  四皇子和唐家二兄弟被圣旨打的措不及防,但是皇上下令,不给钱也得干活呀。
  于是京城传出一首诗,“九曲银蛇火炕盘,托运截福脚生烟。”
  “老婆孩子热炕头,给一个神仙都不换……”
  火炕直接传遍了京城,似乎不知道火炕的人都跟不上潮流了。
  而四皇子请教了唐大儒该如何改善卖炭翁生计的问题,唐大儒说想要解决卖炭翁的生计,就要给另一条生路。
  唐大儒提出来了温室种菜,尤其是在寒冬腊月里,吃不到青菜的季节,一盘绿油油的青菜,清爽可口,那绝对要比卖炭挣钱。
  绝对要比烧炭,制炭,卖炭,轻松得多。
  于是四皇子找人去教导这些卖炭翁该如何制作火炕,同时利用火炕种菜。
  而唐家二兄弟都要做的,就是如何保证‘版权’,唐家会让毛老头一家人丝毫不保留的交给所有人制作火炕。
  但是制作火炕对于泥瓦匠来说,知道图纸就会制作,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绝对是一项难题。
  他们想的方法是直接竖起一个大箱子,只要学的工匠往箱子中放一枚铜钱,全凭自觉。
  而箱子中的款项,则会用于为“慈幼局”修筑火炕。
  先是制造舆论,让所有人对于火炕都有了期许。
  又是在最繁华的街道当中竖起来了,大大的箱子,写着每一位学习的人,需要投一文钱。
  毛老头一家人正式开始教学,不仅有很多大官家的工匠过来学习。
  就连很多老百姓们都觉得一文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学一点好东西也不吃亏。
  一通百通,很多朝廷官员家中很快就有了火炕,火墙,立刻就感受到了温暖。
  不少的富商也跟着朝廷潮流在行走,家家户户都竖起来了火墙火炕。
  由上至下的引发潮流,很多普通老百姓自家有力气的就自己家干活,自家没力气的就雇一些泥瓦匠干活!
  于是京城的泥瓦匠算是赚钱,各家各户挨不上班的去干活。
  泥瓦匠们也都知道,这是一项养家糊口的手艺。
  而且经过传言,老百姓们都知道唐府传出来的好东西。
  为了讨一个好彩头,泥瓦匠们每做一个火炕,都会向箱子中投一文钱。
  而老百姓们家家户户用上火炕之后,都感受到火炕的好处。
  不少人都觉得这个事儿实在是太好了,利国利民,一文钱,京城老百姓手里还是拿得出来。
  “哎哟,刘老头你也过来了?”
  一个戴着狗皮帽子的老头,身上裹得严严实实的,佝偻的身子,脸上却红扑扑。
  “你个老赖头都来了,我能走不动呀。哼!”
  刘老头也是京城普通的老头,家境更是普普通通,不过孩子们孝顺,先给他和老伴儿弄上了火炕。
  本来以为熬不过去今年冬天,谁想得到竟然到老了,还享受到一个温暖的冬天,这可真是死了都不怕了。
  这不不少心存感激的老人们,纷纷出来向唐家树立的大箱子里扔一文钱。
  而过来扔钱的这些老人们都抬头挺胸,因为自己家孩子孝顺,才让他们出此风头。
  果然,扔钱的老头们一个个的抬头挺胸撅_0_pi_0_gu,走出六亲不认的步伐。
  甚至是学着官员们走着一步三摇的八字官步,反正就是很骄傲。
  不少人觉得自家父母能骄傲一把,也是对自己的肯定,他们就是孝子。
  围观的老头们很羡慕哦,青壮年们可受不了自家父母的心酸的眼神。
  而且大家聚到一起就容易羡慕嫉妒恨的说话。
  “看到没,今儿个刘老头和老赖头儿两个人得瑟起来了!”
  “人家得瑟那能得瑟起来,谁让人家儿子孝顺呢,别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哦。”
  “谁让人家是咱们坊里,最先睡上火炕的人家呢。行了行了不说,俺家当家的回来了,这次说什么也得先给爹娘盘上炕!”
  “俺家也是,早晚摔土坯子,就等着来泥瓦匠给盘炕呢,咱们壮年还能扛冻,这孩子跟老人可受不了。”
  “俺家也决定了,都已经摔出来三个屋子的土坯子,要盖就直接全部到位。听说要安上锅呀,第二天早上洗脸的水都是温乎的。”
  ……
  京城的老百姓们都在讨论着火炕,因为火炕今年年都过得非常的好。
  不管怎么样,老百姓就觉得这日子越过越有个盼头,越过越有滋有味。
  除了京城,其他的北方府城的老百姓也都住上了火炕。
  而且城中最繁荣的地方,也都有一个大箱子,箱子写上‘版权费’只需一分钱。
  没有人感动这箱子里面的钱,就连小偷小摸的混混们都不敢动,感动‘唐府’的钱,那得被自己父母腿打断,肋巴扇打骨折。
  这火炕可是个好东西,外边下着。鹅毛大雪,屋里边暖洋洋。
  屋子有多么暖和,老百姓的心就有多火热,不少老百姓们纷纷多投上一两文钱。
  甚至有人家按照自家的人口,扔几文钱,算是感激‘唐府’付出。
  老百姓们心里都清楚,人家研究出来的东西,怎么白用呢。
  各地的慈幼局和安济坊,得到了官府的救助,城中最大的箱子被当地官府打开了,里面都是满当当的铜钱。
  用这些铜钱给当地的慈幼局和安济坊,也都安装上了火炕,有的有剩余,有的官府进行了补贴。
  有剩余的铜钱纷纷留给了慈幼局和安济坊,让里面的孩子跟老人们过一个好年。
  各地老百姓们通通都知道了这个消息,他们觉得自己做得好事,也很开心。
  
  就像京城的‘版权费’箱子,装满了一次又一次。
  因为有很多商人,还有官员们也纷纷的投掷铜钱了。
  唐家二兄弟带着自家的工匠,去给慈幼局和安济坊修了火炕,看着那些老人和孩子们的笑脸。
  唐康柏和唐康枫心中有所震动,他们觉得自己的事情似乎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而京城的今年的冬天似乎很不一样,在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