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捡的美娇娘怎么变男人了-分卷阅读53

……对!
  自己就是个小兵,为什么要操心这种问题!
  应该交给王爷去烦恼啊!
  这事儿得告诉王爷!
  于是在席泉从袁记小吃回去的当天晚上,一只雪白的信鸽从沛城展翅高飞,三天后落在京城的宁王府墙头。
  后来据老管家说,那天宁王殿下又疯了一回……
  --
  这头,沛城寒河悠悠,草裹白霜,转眼便到冬至。
  按照习俗,冬至这天都要吃饺子,许多的小摊子这一日都不卖别的,改卖饺子,就连那些大酒楼,也会在这一天将饺子当作主食。
  所有人都对袁记翘首以望。
  毕竟像袁记这种总能推出新奇小吃的摊子,在冬至这种日子里也必然不会低调内敛才是。
  大家都在好奇袁记会在这天又推出什么新鲜口味的饺子。
  就连袁嫂子也好奇。
  “嗯?饺子?”钟姚摇头,“我不喜欢吃饺子,所以从来没研究过饺子。”
  袁嫂子愣了下,满满的期望都烟消云散。
  “那我们冬至卖什么呢……大家都在讨论我们会推出什么新口味的饺子呢……”袁嫂子有点泄气,她在饺子上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造诣,“而且那天我们的铺子也正式开张,如果没有新的东西会不会有点尴尬?”
  “我们就卖饺子。”钟姚并不见沮丧,似乎早有打算。
  袁嫂子:“……啊?”
  作者有话说:
  *紫柰果:便是古代的花红,类似于苹果的一种水果,但是不是现在我们吃的这种口感的苹果。


第38章 锦鲤饺子和状元饺子
  冬至自古又被称为小年, 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定出来的一个。先祖们认为,皑皑茫冬,寒阴覆野, 在冬至这一日后, 天地阳气又开始复苏, 新的四季循环即将开始,故而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不管是宫廷或是民间都对这一日非常看中, 因此历代便有在这一日举行敬天祭祀的习俗,意味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运昌盛, 百姓安乐。
  在京城, 这一日便是由皇帝亲临, 百官朝奉,在灵屏山的占天台上为大雍祈福。
  而在其他的城郡, 便由府衙和商会牵头, 各自举办祭天仪式。
  沛城的冬至祭祀还是在内城戏台的广场上, 广场朝南方向的高塔旁便有一个高高的祭台。
  做生意的尤其看中祭祀,几大商号基本都要全家出席, 钟家也不例外,所以钟姚也不能缺席。
  所幸冬至日一般百姓也都不吃朝食,早早的便去祭祀处想抢先占个祈福的好位置。
  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祭祀, 场面很是隆重盛大,主祭官、三献官、六鼓赞、六佾舞*轮番上阵, 三牢五谷*纷纷奉上, 百姓都虔诚的仰头祈福。
  唯独钟姚觉得这仪式实在冗长, 频繁的转头去看旁边的日晷*。
  仪式从辰时起一直到巳时末才结束, 敬神为表敬意所有人都得站着,钟姚感觉腿都快断了。
  仪式结束了人们也没离开,府衙的官差将祭台上的几十袋五谷搬到一边的小幕寮内,百姓则排着队每人去领取一小袋五谷。这是供奉了神明的供品,人们坚信将贡品带回去熬粥喝下,能驱厄纳福,来年平顺。
  钟姚没什么兴趣,只想找借口开溜,袁嫂子一个人在铺子操持,她始终不太放心。
  她走到老夫人身边,支支吾吾的想找借口。
  老夫人懒懒的斜了她一眼。
  “从刚才起就心不在焉的不停看时辰,这是又想溜哪儿去?”
  还没开口就被看穿,编好的借口都堵在咽喉,钟姚有点尴尬的抠抠额头:“奶奶,我……”
  “是和你绣房那些小姐妹约好要去玩儿?”
  钟姚怔了下,没想到奶奶说的竟然和她预想的借口不谋而合,于是连连点头。
  老夫人瞥了她一眼,不耐烦的挥手:“祭神都不诚心,快走快走,别在这儿碍我的眼。”
  “诶!谢谢奶奶!”
  钟姚开心的拉着闫清就走,走了两步,又转身回去抱着老夫人在她脸上亲了一口。
  “哎哟哎哟,羞死人了,快走快走!”老夫人嫌弃的直推她。
  钟姚哈哈笑的拉着闫清一溜烟跑了。
  老夫人在原地摸了摸脸,半晌无奈的嘀咕了一句:“小丫头真是的,像什么样子……”
  姜嬷嬷在旁边眯眼笑道:“丫头现在活泼伶俐的,不是挺好的嘛。”
  老夫人闻言眼神黯了下,低头默了两息,又转头看着钟姚的方向,喃喃的说:“是啊……挺好的。”
  陈子阳正同陈老爷陈夫人从祭台处走出来,在人群外围陈老爷遇到熟人,停下来寒暄几句。
  陈子阳带着淡漠的微笑默默站着,听对方对自己“前途无量”的夸奖和自己爹“过奖了过奖了”的自谦,心中觉着有点无聊。
  一阵脚步声传进耳朵,循声看去,眼前一花,只见钟姚拉着个姑娘很快的从面前跑过,边跑还边笑着说着什么。
  陈子阳不自觉皱了眉。
  旁边陈夫人见到小声对他说:“姑娘家家的疾步快跑像什么样子,果然是个没规矩的丫头,不让她进门是对的。”
  陈子阳点头收回目光,继续听他爹说话。
  许是那笑容太过于张扬,也或是那飞扬起来的青色裙摆太过于灵动,他自己也说不上到底为什么,又不禁抬起头,看着已经跑远的那个身影看了许久。
  钟姚和闫清到西门大街时,街上还没什么人,应该都还在祭台那边领供品五谷。
  她进到铺子,便见沈氏和她女儿沈莲坐在厨房边的桌子旁包饺子,两人动作很麻利,旁边架子上已经装满了好几屉。
  沈氏母女是铺子开张前两日袁嫂子回乡下招来的人,如今有了铺子和摊子,小吃品种会越来越多,售卖的量也越来越多,仅凭袁嫂子和钟姚闫清三人,劳动力便明显不够了。
  沈氏母女是当初袁嫂子和袁大郎同一个村的,袁大郎故去后,村长号召大家凑点钱给袁嫂子谋生时,沈氏的丈夫还在,日子也还算有点余钱,所以也是出了点钱帮袁嫂子的。
  半年前,沈氏的丈夫突然得了病,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也没救回来,最后留下老婆和一个十五岁的女儿撒手人寰了。
  正是沈氏母女日子难过时,袁嫂子却正好在这时回村了,不但风风光光的将当初所有人资助她的钱双倍奉还,还说要招两个人去她店里做活儿,开的工钱还和城里大酒楼的伙计差不多。
  之前有人进城时去袁嫂子的摊子上看过,说是她摊子生意不错,应该不是忽悠人的,于是沈氏便带着女儿进了城来。
  到袁嫂子的摊子上一看,不但是在这么好的位置租了摊子,竟然还在后面买了铺子,最主要的是,另一个老板钟姑娘嫌妹子长的太瘦,每日午食都必然要有肉吃,这待遇可是许多地方都比不上的,于是沈氏母女两当下便决定和袁记签订了十年牙契,钟姚也在附近租了个小房子给母女两住。
  “钟姑娘,饺子还要继续包吗?除了这一架子,厨房里还有一架子呢。”沈氏客气的问。
  “不够,还要继续包。”
  “可是……”沈氏好心的提醒,“这也太多了,肯定卖不完的。我早上偷摸着去其他摊子看了下,他们准备的饺子还不到我们三成多呢……”
  末了她又低声嘟哝了一句:“咱们的饺子也没什么特别的,卖的还比别家贵两文钱……”
  钟姚闻言只笑道:“你尽管做就是了,怎么卖我来想办法,你们至少再包……再包一架子吧,应该差不多够了。”
  沈氏瞠目结舌看着架子上和桌子上满满的饺子,疯了吧?还要做一架子?一个饺子摊儿十天也卖不到这么多啊!
  钟姚交代完便上二楼换干活的衣服去了,沈氏总觉得不放心,这钟姑娘看着年纪轻轻的,做事情怎么这么不着调,袁家嫂子难道就由着她吗?这么多饺子要是卖不出去,那到时候还有钱给她们母女发工钱吗?
  她想了想,跑到厨房去把这事告诉了袁嫂子,本以为袁嫂子会去劝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