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九叔万福-分卷阅读96

也适时放下筷子:“祖母,孙女伺候你喝盏热茶?”
  程老夫人点头,程瑜瑾从丫鬟手中接过茶,递给程老夫人。说是程瑜瑾伺候,其实她就是过个手罢了,真正需要她干活的地方,少之又少。
  程老夫人换到外面的罗汉床上用茶,丫鬟们见机将盘盏撤下去。程老夫人喝完后,庆福郡主也慢悠悠来了。
  庆福郡主来给程老夫人请安就是点个卯,没人指望她做更多。往常程老夫人和大儿媳做个面子情,随便问两句,便直接放她回去了。今日不知道怎么了,程老夫人竟然留庆福郡主下来,多问了几句:“宝哥儿最近可好?前几天降温,天又冷又干,最容易得风寒,宝哥儿那里的人警醒吗?”
  “母亲放心,我已经敲打过好几次了,她们每天夜里起来三次,专门给宝儿盖被子,不会有事的。”庆福郡主快言快语地回道。
  对于她自己的儿子,庆福确实上心。程老夫人点点头,转而说起另一件不着头脑的事:“前几日那阵变温,病倒了不少人,听说宫里皇后娘娘也感染了风寒,连着几日都不见好。太后娘娘担心皇后,就去给皇后求了个平安符,没想到果真皇后就好起来了。太后娘娘十分高兴,说是要去和菩萨还愿呢。”
  “哦?”庆福郡主也惊讶地挑起眉。宫里的事和他们这样的人家委实扯不上干系,只不过程家毕竟是侯府,几代人经营下来多少积累下一些人脉。就比如宫里娘娘们的动向,庆福这个郡主都不知道,反倒是年老体衰、看似成日困在侯府里的程老夫人,能最先得到消息。
  程瑜瑾吃完饭后没着急走,也跟在程老夫人这里刷名声,没想到听到这样一桩消息。程老夫人但凡说出来,就绝对不是随便说着玩玩,这背后一定有什么含义。
  程瑜瑾原来并不怎么关心宫里的事,那些贵人离她太远了,她虽然是侯门闺秀,可是离出入宫廷还差好几个量级。她连平平无奇、不得圣宠的淑妃都没见过,谈何拜见皇后、太后这些人物?
  规划眼前的事叫先见,规划和自己不在一个阶层的事就叫不自量力了,程瑜瑾明白自己的斤两,于是更不会做浪费精力、毫无回报的事。
  但是自从她偷听到程元璟和程老侯爷的对话,得知了程元璟的真实身份后,仿佛遥远的宫廷一下子拉到她的眼前,程瑜瑾不知不觉间也开始关注宫里的变化。就比如现在,程老夫人说起皇后、太后,从前根本不会多做关注的程瑜瑾,此刻也悄悄支起耳朵,仔细听程老夫人接下来的话。
  庆福郡主问:“母亲,太后娘娘这是什么意思?她要还愿,是怎么个还法?”
  程老夫人叹口气,声音里带着外人听不懂的凝重:“太后娘娘要亲自出宫,去香积山还愿。”
  “啊?”庆福郡主吃了一惊,连忙追问,“这消息作准吗?”
  程老夫人默然不语,只是微微点头。庆福郡主和程瑜瑾都懂了。看来,这位尊贵的皇太后已经做好决定了。
  皇太后出宫,那可不是小事,而现在这位皇太后身份地位尤其高,她出行的排面更不会小。多半,京城中有品级的女眷都要随行。
  宜春侯府现存的男子在仕途上都毫无建树,但是惭愧,他们家有爵位,二品。
  而庆福本人还是有封号郡主,光自己身上便有正二品品级,无论从那个方向算,程瑜瑾都是有机会随行的。
  程瑜瑾有点理解程老夫人为什么一大早神思不属,但是却没法理解她为什么心事重重,以至于没胃口吃饭。程家这么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半吊子侯府,有机会随皇太后出行,不是大好事吗?程老夫人何至于隐含忧心?
  庆福郡主没有程瑜瑾想的这么远,她确认了这个消息后,眼角眉梢都是抑制不住的喜意:“这可太好了,我已经有些年没向太后娘娘请过安了。”
  程老夫人却叹了口气,说:“若只是太后出宫便罢了,太后娘娘本来便是主意极硬、说一不二的性子。奇的是,圣上竟然也要陪着太后去山上还愿。”
  程瑜瑾听到皇上,心里顿时一咯噔。单说太后出宫,虽然有些莫名其妙,但还算说得通,毕竟他们这位太后尊崇佛法,每年要为寺庙捐不少功德。但是皇帝陪同出宫,就很不同寻常了。
  这正是程老夫人想不通的地方,如今皇帝过了春秋鼎盛之年,二皇子渐大,而太子依然下落不明,庆福看不明白,程老夫人这种经历过改朝换代的人却十分敏感。
  程老夫人之前就隐隐担忧,然而想到两个儿子的模样,又觉得凭程家如今的气数,任凭你多大的浪花也拍不到程家身上来。但是这次皇帝忽然一反常态地出宫,将程老夫人尘封的焦虑一瞬间引爆。
  莫非,这么快就要变天了?皇帝出宫,是不是知道了什么?
  庆福郡主兀自欢喜着,她见程老夫人沉着脸,不住长吁短叹,程瑜瑾也低头不说话,觉得十分不理解:“皇上想出宫就出宫呗。今上素有孝名,当初继位也是太后一手扶持的,他孝顺太后,陪着太后一起还愿,也没什么不寻常的呀?”
  程老夫人叹气,道:“兴许吧。”
  程瑜瑾站在一边,沉默不语。程老夫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她却大致猜到了。
  从前程瑜瑾或许不会多想,但是现在她知道了程元璟的真实身份,哪里能不明白皇帝出宫到底是为了什么。
  或许,皇帝故意兜这么大一个圈子,不惜以陪太后还愿、孝顺知恩等做幌子,真实目的只是想见程元璟一面。
  程元璟,快要恢复身份了吧。


第67章 香积
  杨太后是一位注意很硬、极喜欢自己做主的人。这可能和她的人生经历有关, 杨太后这一生可谓十分顺遂,少女时出身在小康之家,衣食无忧, 后来选秀入宫, 更不必为生计发愁。
  入宫后她虽然圣宠平平,但是架不住运气好,有限的几次承宠后便怀孕了,之后更是直接生下皇长子。母凭子贵, 杨太后因此被封为皇后,隔了几年后,最得皇帝宠爱、骄奢跋扈的贵妃才生下二皇子来。
  二皇子小小年纪就封了荣王, 先帝十分喜爱这个孩子, 甚至一度动过立其为太子的念头。但是碍于祖宗“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矩和前朝庞大的文官,这个念头迟迟不能推行。当时还是皇后的杨太后因为生下皇长子, 迅速在后宫中变得心狠手辣,还大力提拔自己的弟弟,与贵妃荣王一系可谓斗得腥风血雨。
  神仙打架, 凡人是掺和不了的, 即便是一样的皇子,彼此之间也有高低贵贱,生母仅是低位宫女的康王李桓显然便是低贱的那一档。杨太后原本也没有在意康王, 不过一个不受宠也没什么才干的皇子罢了, 早早领了封号就藩,在藩地上多生几个孩子,便是对朝廷最大的贡献了。
  但是后面的事情谁也没有料到, 太子与荣王斗法,一时不查意外身故, 先帝得知后大怒,杨皇后和杨甫成也不肯罢休,闹得不依不饶,终于查明,太子所谓的意外,不过是荣王的暗杀罢了。
  荣王因此被贬为庶人,飞扬跋扈的贵妃也轰然倒台,先帝接连失去两位儿子,处理完荣王后,便一病不起。
  杨太后诚然报了半生之仇,手刃仇敌,然而她的儿子也再回不来了。杨太后痛苦过后,在杨甫成的建议下,主动召在藩地生孩子的康王回京。
  皇位必然是要便宜别人了,与其到时候由大臣们选出来一个母家实力强、不好拿捏的,不如自己动手,还能卖新帝一个人情。杨太后选中了康王李桓,不等李桓抵京,先帝没撑到见不受宠的三儿子最后一面,便撒手人寰了。
  之后杨太后一手安排了先帝的葬礼和李桓的登基仪式,她也由此荣升太后。随即,杨太后在后宫的权力迅速膨胀,在杨家出了第二位皇后后,基本到达顶峰。
  与此同时,杨家众人也大肆升官,杨甫成更是把持着内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基本是这个国家的实际主宰。
  杨太后一辈子虽有波折,但大致上是按她的预想发展,因此她也变得极其专断强硬,没有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