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分卷阅读411
二甲进士,没能考进翰林院,起点就低了!
原来还有万贯家财可以打点,被崔鹏搞没了。
程卿怀疑崔老爷是富贵险中求,要以自己的方式推崔彦一把,把崔彦出身商户的短板弥补上。
程卿眼睛一热。
这才是最符合逻辑的猜测。
崔老爷为了儿子,为了崔家,在做着极危险的事!
屋里,崔彦的呼吸急促。
他和程卿想一起去了,除掉不可能的答案,剩下答案再怎么疯狂都是真的……就是手脚灵便的时候,他爹都不一定能从淮南全身而退,更别说现在了!
“程、程卿——”
崔彦好像快哭了。
程卿压低声音,“你先别声张,我试着去找找崔伯父,这事儿让俞三去办最好,崔伯父来了淮南这么久估计是有收获的,俞三能借助锦衣卫的力量,比大张旗鼓找人好。”
锦衣卫的密探到处都有,就是这五河县里现在估计就有锦衣卫不少人手,俞三是摆在明面上的,程卿相信还有更多人锦衣卫的人手在暗处。
要不皇帝莫名其妙给俞三升了个“千户”,让俞三去管谁?
“好,我欠俞显一个人情,随他要什么报酬,我都尽量做到!”
亲爹的命比面子重要,崔彦根本不在乎此时要向俞三低头。
程卿嘀咕道,“欠什么欠,俞三的人要能找到崔伯父,没准儿是双赢呐。”
崔彦的时疫还没好,就是隔着窗户说话,程卿也不好在这里待太久,她让崔彦安心养病,估计过几日平叛大军就要试着收复淮南,崔彦若是好得快还能参与到这一大事中。
崔彦暗暗握拳。
程卿说的没错,他一定要吃好睡好,赶紧好起来。
不仅要在淮南平叛赈灾中立功,还要把他爹平安带回去,一家四口齐齐整整的。
就是他娘整天嘴上骂他爹是“老东西”,要真没了他爹,肯定也难过的很。
……
程卿把事情偷偷告诉俞三。
俞三没说什么讥讽话,一口答应了程卿的请求。
俞三的确和崔彦针锋相对,在南仪书院的时候就看崔彦不顺眼,谁让崔彦是个满身铜臭的商人之子,还把铜臭带进了书院……没想到崔彦有个这么有胆色的爹。
俞三很想认识下崔老爷,或许他看崔彦不顺眼,却能和崔老爷处得来?
“希望崔老爷真像你猜的一样,能带给我们一点惊喜!”
第513章 :维稳之策!(1更)
俞三派人离开五河县找崔老爷去了。
现在五河县外的流民聚集已超过四万。
四万人的吃喝拉撒是能供给,但这些人每天闲着就容易生事儿,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为什么不做点什么?
朝廷提供粮食,为生病的流民看病,这些是应该的。
进入十月以后,哪怕是南方地区也一天比一天冷了,有些流民尚带着御寒的衣物逃荒,有些是空个手。
夹衣棉被什么的,五皇子在想办法,但现在只能先保障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还顾不上这些。
像虹县那样由县里百姓捐赠旧衣不现实,虹县外面当时的流民人数少,五河县外流民超四万,县里百姓哪有这么多旧衣可捐?
人数多了,需要的物资也多,不管是五皇子还是程卿,筹措到了物资也会优先供给老弱,他们是最需求被照顾的弱势群体。
至于流民中的青壮,有手有脚的,完全可以自己挣。
天冷了不想睡四面漏风的窝棚?
可以建泥砖房子嘛。
城外的流民都可以向五河县申请一小块地皮建房,买地的费用允许在三年内支付完成。
如果灾情结束后想要留在五河县定居,这笔费用就必须要给,灾情结束后要离开五河县回老家,买地的钱就不用给了,当然,在城外修盖的房子,官府也不会赔偿什么的……泥砖小屋也不值什么钱,暂时过渡个一两年可以,长期居住经不起风吹雨打,并非长久之计。
申请盖房的地方有规划,一家几口人,最大能申请多大的地方,都有规定。
程知绪觉得程卿这是浪费人力,这些泥房在五河县城外,长巾贼的大军一到,都会毁于战火!
程卿笑笑:“下官以为平叛是要派兵到淮南,到濠州,把长巾贼占据的州府夺回,原来侍郎大人是想在五河县守株待兔,等着长巾贼来围攻五河县?”
那怎么行。
这里可以是朝廷收容流民的地方,可以是平叛大军驻扎的地方,唯独不能是两军交战之地!
赈灾的物资都在五河县,几万流民也在五河县,连程卿这个外行都知道五河是平叛的大后方,若是被战火波及,朝廷的损失就太大了!
程知绪不是心疼流民建造的泥房,其实是嫌程卿浪费人力,有几万流民在城外,完全可以把五河县打造成坚固的堡垒。
城墙可以修筑的更高,护城河可以挖得更宽,朝廷养活这些流民,自然要让他们以劳力回报!
“本官记得,这还是程学士在临清时提出的办法,以工代赈。”
程知绪提醒程卿。
叔侄俩剑拔弩张的,差点又要在五皇子面前吵起来。
程卿赞道:“侍郎大人好记性,多谢侍郎大人对下官的认可,不过此一时彼一时,五河县的情况和临清大有不同,临清距淮南尚远,长巾贼不会去攻打临清,五河县与淮南比邻,长巾贼恐怕时刻都想窥探五河县的情况,让流民修城墙、安置陷阱是小事,若其中有长巾贼的奸细,岂不是将我们在五河的兵防摸得一清二楚?”
程知绪没说话。
这的确是有风险的。
程知绪也不能因为和程卿唱反调就要担保流民里没有长巾贼的奸细。
五皇子打着圆场,“程学士可有别的建议,不妨说来听听!”
程卿也不卖关子。
五河是个县,在后世,程卿对这个地方也没印象,时空不同,地理环境是一样的啊,“五河”这个名字得来,不就是因为有淮、浍、漴、潼、沱五水在此汇聚么,水资源充沛,为何就是发展不起来?
程卿找出五河县志,又问了当地的官员,发现五河县因五水相连,在雨季经常有水患!
现在城外有这么多劳动力可用,今年又逢干旱,五条河的水位都在下降,露出了干涸的河床,这么好的机会,应该清淤固堤才对!从河底清理出来的淤泥,是肥田的好材料,也能是修筑泥砖房的原料,一举数得。
“如果平叛花的时日久,五河县这个后方据点我们要长期使用,河道通畅,对我们是有利的。就算平叛的时间短,清淤固堤对五河县也很有好处,来年不会受水患困扰。”
长巾贼的奸细们若藏在流民里,那就通通派去清淤固堤呗。
程卿这建议说出来,旁人还没什么反应,五河知县就差点抱着程卿的大腿叫爹了。
程学士这样的好人,世所罕见,河道工程在哪里都是政绩,淮南的叛乱平定后,五皇子和程卿等人都走了,流民们也走了,留下这么大的政绩。
知县不仅想抱着程卿腿叫爹,此时此刻,程卿就是五河知县的亲爹!
往常,程卿等人在五皇子面前说话,五河知县是没资格插嘴的,此时知县也顾不上别的,说了一大通话支持程卿,希望五皇子能同意程卿的提议。
程卿又道:“让流民们自行修筑泥砖房子,是让他们的心安定,不至于轻易被长巾贼挑唆,这是他们过冬御寒的地方,他们自己就会很上心……不上心的,大概是觉得自己不用在五河县过冬。”
真正的流民肯定是要在五河县过冬的,回不回家乡另说,这里有朝廷的救济,不留在五河县又去哪里?
只有长巾贼的奸细们,才不需要考虑过冬问题,他们烧杀抢掠,巴不得把五河县一起抢到手,哪有心情靠双手挣些工钱买夹衣、棉被,修房铸屋,慢慢在五河县安置一个“家”!
程卿这建议俞三最喜欢。
找奸细是俞三的职责,俞三觉得程卿是在帮他,自己脑补了一堆细节偷着乐。
除了程知绪一开始反对,程卿的建议连
原来还有万贯家财可以打点,被崔鹏搞没了。
程卿怀疑崔老爷是富贵险中求,要以自己的方式推崔彦一把,把崔彦出身商户的短板弥补上。
程卿眼睛一热。
这才是最符合逻辑的猜测。
崔老爷为了儿子,为了崔家,在做着极危险的事!
屋里,崔彦的呼吸急促。
他和程卿想一起去了,除掉不可能的答案,剩下答案再怎么疯狂都是真的……就是手脚灵便的时候,他爹都不一定能从淮南全身而退,更别说现在了!
“程、程卿——”
崔彦好像快哭了。
程卿压低声音,“你先别声张,我试着去找找崔伯父,这事儿让俞三去办最好,崔伯父来了淮南这么久估计是有收获的,俞三能借助锦衣卫的力量,比大张旗鼓找人好。”
锦衣卫的密探到处都有,就是这五河县里现在估计就有锦衣卫不少人手,俞三是摆在明面上的,程卿相信还有更多人锦衣卫的人手在暗处。
要不皇帝莫名其妙给俞三升了个“千户”,让俞三去管谁?
“好,我欠俞显一个人情,随他要什么报酬,我都尽量做到!”
亲爹的命比面子重要,崔彦根本不在乎此时要向俞三低头。
程卿嘀咕道,“欠什么欠,俞三的人要能找到崔伯父,没准儿是双赢呐。”
崔彦的时疫还没好,就是隔着窗户说话,程卿也不好在这里待太久,她让崔彦安心养病,估计过几日平叛大军就要试着收复淮南,崔彦若是好得快还能参与到这一大事中。
崔彦暗暗握拳。
程卿说的没错,他一定要吃好睡好,赶紧好起来。
不仅要在淮南平叛赈灾中立功,还要把他爹平安带回去,一家四口齐齐整整的。
就是他娘整天嘴上骂他爹是“老东西”,要真没了他爹,肯定也难过的很。
……
程卿把事情偷偷告诉俞三。
俞三没说什么讥讽话,一口答应了程卿的请求。
俞三的确和崔彦针锋相对,在南仪书院的时候就看崔彦不顺眼,谁让崔彦是个满身铜臭的商人之子,还把铜臭带进了书院……没想到崔彦有个这么有胆色的爹。
俞三很想认识下崔老爷,或许他看崔彦不顺眼,却能和崔老爷处得来?
“希望崔老爷真像你猜的一样,能带给我们一点惊喜!”
第513章 :维稳之策!(1更)
俞三派人离开五河县找崔老爷去了。
现在五河县外的流民聚集已超过四万。
四万人的吃喝拉撒是能供给,但这些人每天闲着就容易生事儿,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为什么不做点什么?
朝廷提供粮食,为生病的流民看病,这些是应该的。
进入十月以后,哪怕是南方地区也一天比一天冷了,有些流民尚带着御寒的衣物逃荒,有些是空个手。
夹衣棉被什么的,五皇子在想办法,但现在只能先保障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还顾不上这些。
像虹县那样由县里百姓捐赠旧衣不现实,虹县外面当时的流民人数少,五河县外流民超四万,县里百姓哪有这么多旧衣可捐?
人数多了,需要的物资也多,不管是五皇子还是程卿,筹措到了物资也会优先供给老弱,他们是最需求被照顾的弱势群体。
至于流民中的青壮,有手有脚的,完全可以自己挣。
天冷了不想睡四面漏风的窝棚?
可以建泥砖房子嘛。
城外的流民都可以向五河县申请一小块地皮建房,买地的费用允许在三年内支付完成。
如果灾情结束后想要留在五河县定居,这笔费用就必须要给,灾情结束后要离开五河县回老家,买地的钱就不用给了,当然,在城外修盖的房子,官府也不会赔偿什么的……泥砖小屋也不值什么钱,暂时过渡个一两年可以,长期居住经不起风吹雨打,并非长久之计。
申请盖房的地方有规划,一家几口人,最大能申请多大的地方,都有规定。
程知绪觉得程卿这是浪费人力,这些泥房在五河县城外,长巾贼的大军一到,都会毁于战火!
程卿笑笑:“下官以为平叛是要派兵到淮南,到濠州,把长巾贼占据的州府夺回,原来侍郎大人是想在五河县守株待兔,等着长巾贼来围攻五河县?”
那怎么行。
这里可以是朝廷收容流民的地方,可以是平叛大军驻扎的地方,唯独不能是两军交战之地!
赈灾的物资都在五河县,几万流民也在五河县,连程卿这个外行都知道五河是平叛的大后方,若是被战火波及,朝廷的损失就太大了!
程知绪不是心疼流民建造的泥房,其实是嫌程卿浪费人力,有几万流民在城外,完全可以把五河县打造成坚固的堡垒。
城墙可以修筑的更高,护城河可以挖得更宽,朝廷养活这些流民,自然要让他们以劳力回报!
“本官记得,这还是程学士在临清时提出的办法,以工代赈。”
程知绪提醒程卿。
叔侄俩剑拔弩张的,差点又要在五皇子面前吵起来。
程卿赞道:“侍郎大人好记性,多谢侍郎大人对下官的认可,不过此一时彼一时,五河县的情况和临清大有不同,临清距淮南尚远,长巾贼不会去攻打临清,五河县与淮南比邻,长巾贼恐怕时刻都想窥探五河县的情况,让流民修城墙、安置陷阱是小事,若其中有长巾贼的奸细,岂不是将我们在五河的兵防摸得一清二楚?”
程知绪没说话。
这的确是有风险的。
程知绪也不能因为和程卿唱反调就要担保流民里没有长巾贼的奸细。
五皇子打着圆场,“程学士可有别的建议,不妨说来听听!”
程卿也不卖关子。
五河是个县,在后世,程卿对这个地方也没印象,时空不同,地理环境是一样的啊,“五河”这个名字得来,不就是因为有淮、浍、漴、潼、沱五水在此汇聚么,水资源充沛,为何就是发展不起来?
程卿找出五河县志,又问了当地的官员,发现五河县因五水相连,在雨季经常有水患!
现在城外有这么多劳动力可用,今年又逢干旱,五条河的水位都在下降,露出了干涸的河床,这么好的机会,应该清淤固堤才对!从河底清理出来的淤泥,是肥田的好材料,也能是修筑泥砖房的原料,一举数得。
“如果平叛花的时日久,五河县这个后方据点我们要长期使用,河道通畅,对我们是有利的。就算平叛的时间短,清淤固堤对五河县也很有好处,来年不会受水患困扰。”
长巾贼的奸细们若藏在流民里,那就通通派去清淤固堤呗。
程卿这建议说出来,旁人还没什么反应,五河知县就差点抱着程卿的大腿叫爹了。
程学士这样的好人,世所罕见,河道工程在哪里都是政绩,淮南的叛乱平定后,五皇子和程卿等人都走了,流民们也走了,留下这么大的政绩。
知县不仅想抱着程卿腿叫爹,此时此刻,程卿就是五河知县的亲爹!
往常,程卿等人在五皇子面前说话,五河知县是没资格插嘴的,此时知县也顾不上别的,说了一大通话支持程卿,希望五皇子能同意程卿的提议。
程卿又道:“让流民们自行修筑泥砖房子,是让他们的心安定,不至于轻易被长巾贼挑唆,这是他们过冬御寒的地方,他们自己就会很上心……不上心的,大概是觉得自己不用在五河县过冬。”
真正的流民肯定是要在五河县过冬的,回不回家乡另说,这里有朝廷的救济,不留在五河县又去哪里?
只有长巾贼的奸细们,才不需要考虑过冬问题,他们烧杀抢掠,巴不得把五河县一起抢到手,哪有心情靠双手挣些工钱买夹衣、棉被,修房铸屋,慢慢在五河县安置一个“家”!
程卿这建议俞三最喜欢。
找奸细是俞三的职责,俞三觉得程卿是在帮他,自己脑补了一堆细节偷着乐。
除了程知绪一开始反对,程卿的建议连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