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本文作者的其他小说

老身聊发少年狂-分卷阅读38

方氏温柔小意,又善于以诱导而不是以说教的形式教育弟弟们学好,邱老太君见了她几次后很喜欢,就准备让李老国公去提亲。

李老国公也是个妙人。他大儿子的妻子是自己看上的,当然合意的不得了,可是他那二儿子性子说好听了是沉稳谨慎,说不好就是闷葫芦一个,而且二儿子长得颇像他,方脸浓眉,长相一般,肚子里有货还倒不出来,老国公怕那姑娘嫌弃二儿子,勉强成了夫妻反倒不和美,就打听到了那姑娘去上香的时候,带着儿子去“偶遇”。

邱老太君知道了李老国公的打算后哭笑不得。她这一辈子跟着老国公,见他做了太多像这样毫无章法的事情,竟已成习惯。这次小儿子娶亲,她早料到肯定又要有什么名堂,仿佛他不这么做,才真叫奇怪似的。

小儿子正在对未来另一半好奇的时候,老公爷又是个不靠谱的,邱老太君也不好打扰那对父子的“兴趣”,只让李蒙悄悄的告诉了方家的亲人,说是老国公担心方家姑娘对他儿子不满意,老国公想让小两口先培养感情,正到处找“门路”去“偶遇”呢。

古时男女大防,现下天下刚刚承平不久,旧日里丢掉的规矩正一件件的捡起来,年轻男女接触的机会远没有以前多。

但信国公府一来位高权重,二来颇有“侠”风,三也是最重要的,他家世子结婚几年,一直只有张氏一个,就是孕中听说都未分房,说明婆婆是绝对不会管儿子房中事的。老国公也颇有“专情”之名,家风甚好。方氏的父亲觉得刻意为两个年轻人创造相处条件未免有些荒谬,但禁不住方母的一哭二闹三上吊,最终还是大开了方便之门。

方家经常制造机会让这对儿女接触,自然是比到处“偶遇”来的有效率的多。两人君子之交了一年,也互相交换过信物,双方提起对方都是很满意的样子。老国公这才一颗心放在了肚子里,拉出一条长街的聘礼去方家下聘。

婚后,两人果然琴瑟和谐,方氏的父亲也因这门姻亲,从刑部升去了大理寺做少卿。

当年,以左都御史为长官的都察院,除“职专纠劾百司”之外,还有两项重要职能,其一为天子耳目,即所谓的言官,在特定时期特定情况下甚至可以风闻奏事;其二为重案会审,即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三法司就是指刑部、都察院、大理寺。

李蒙的老丈人张泽,当时还算的上方氏父亲的顶头上司。

长久以来,管着刑狱之事的职司不免给人带来不好的印象,尤其是刑部侍郎,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吏”而非官。但掌断天下奏狱,司着_0_ping_0_fan冤假错案的大理寺,却有着相当高的威望。大理寺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_0_fa_0_yuan,对任官人品经验都要求很高,方氏的父亲调了官署,从“吏”变成了“士”,官虽没升多高,却与往日不可同日而语。

就是现在,方府的老太太也认为自己这辈子,做的最对的一件事就是把女儿嫁到了信国公府。李茂会袭了爵,从此一跃成为国公,自己的女儿也有了一品国公夫人的诰命,这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偏就落到她女儿头上了!

尤其是当年的胡搅蛮缠让老爷松口,给小两口制造机会更是让她得意了一辈子。整个京城里像她女婿这样成婚十年只有正妻一人,从不拈花惹草的,能找到几个?

这老太太从此就在府里摆起来了,两个儿子的婚事都是她大包大揽,亲自相看的。而且从此多了个爱说媒的癖好。但凡哪个人家里有好姑娘,互相走动的时候她是非要去相看相看的。有些世族人家相当烦这妇人,对她风评也不太好,她却装作不知,以点评各家女儿为乐。

大家看在她的夫君以及女儿女婿的份上,不与她计较,她也就越发以“月下老人”自居,喜欢给各家牵线搭桥。

若不是这几年她女儿府里重孝,她被方老太爷勒令“收敛”,这么多年过去,还不知道要出多少对“怨偶”。

方氏的家室还算显赫,但和当年国公府的大少奶奶,她的大嫂母族比起来,还是要差了不知几等。他的父亲是大理寺卿也就是这几年的事,而张氏的父亲还在从龙之时就深受信任,当年任太子少师,当今圣上也要喊声“师傅”的。虽然这位左都御史领太子少师的老大人去的早,但就是现在,方氏的几个弟弟,也没有一个能像他们家几个儿子那样能做到封疆大吏或掌一地兵马的。

这也是这么多年来方氏惴惴不安的原因之一,这李锐的母族实在太强了。若李锐再能干点,又被母族撺掇着兴起了争爵之心……

所以她只能把李锐往不知天高地厚里养,最好变得不堪入目,让他母族对他彻底失望才好。

只可惜她教养李锐的时日尚短,李锐也还没到寻花问柳的年纪,孝期也不能经常出府,连让外人带坏都不行。不然弄出个糜烂豪赌的声名,就算他的舅家再显赫,为了自己的官声也不敢多伸手。

顾卿知道今天李锐的舅舅和舅母们要来贺年,她一大早就让丫头婆子们收拾好了李锐,千叮咛万嘱咐要低调,回头又时间让他们相聚,万不可太出格,让方氏看出马脚。等李锐听得都不耐烦了,她才让李茂把他带到了前面去迎客。

十二岁的小子,现在也可以接待同辈了。就是今年刚八岁的李铭,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不过,他招呼的是自己外祖家的几个弟弟。

当香云来报,说是方氏的家人来给她拜年时,顾卿不由得有些失望。她以为先来的会是张府之人。但既然来了,当然不能说“啊哟我今天有重要的客人懒得见你们你们磕个头就走吧”这样的话,即使她是这么想的也不行。

方氏的两个弟妹一个是圆脸,一个是瓜子脸。圆脸的是大弟的妇人王氏,瓜子脸的是小弟弟的妇人赵氏。两个人身后都带了几个小萝莉,都长得明眸皓齿,样子互相有几分相像。几个小萝莉也不怕人,一进门就跪下磕头,还脆生生地给顾卿说了一箩筐的祝福话,逗得喜欢小孩子的顾卿直乐呵,笑的嘴巴都合不拢。

方氏的亲戚自然不能和府里的下人一样,顾卿让人拿出一盘子的金锞子,有传统的海棠式、梅花式、荷叶式、葵花式,八宝如意等等造型的,顾卿见过周大福等金店里的金玩意儿,除了这些好口彩的金锞子以外,还让府里管事另造了小动物样式的。

一盘子零零散散各种造型的金锞子,每个都有一二两之间,绝称不上小。这堆金锞子沉甸甸的端出来,晃得人眼睛都花了。

在现代从来没有如此“一掷千金”过的顾卿笑眯眯地说:“孩子们来给奶奶磕头,奶奶自然不能让你们空手回去。奶奶不知道你们喜欢什么,自己挑,喜欢哪个拿哪个。”

饶是方氏的两个弟妹见惯了富贵人家,也没见过邱老太君这样给小孩子发压岁钱的。外面有传闻说老公爷把值钱的东西全给了公府的太夫人,怕是真的。

几个孩子也没见过这么多金锞子。她们犹豫了半天,又看了看自己的母亲,竟是每一个人敢伸手去拿。也不知道拿几个才好。

“挑花眼了?来,奶奶先给你挑几个。”顾卿也是从小时候过来的,捡了几个小葫芦和小动物,放在手上让她们拿。赵氏和王氏对着孩子点了点头,她们才高兴的接过顾卿给的小金锞子,然后又在盘子里挑起喜欢的样式起来。

“老太太,不过是一个小孩子,那这么重的压岁钱未免有些压了福气……”王氏红着脸说,“常听说大姑说公府太夫人最是慷慨,可这般慷慨法,还是让小辈们受宠若惊。”

她家婆婆可没这么慷慨。她家大姑子实在太好命了!

“都是些身外之物,图个高兴就好。我们这样的人家,是不怕福气多的。”顾卿见几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