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林府长女-分卷阅读135

,老物件没有,倒是有些新奇的舶来品。另外想着娘娘是他表姐,再奉上五千两白银,做个添头。
  添头,添头个鬼!王夫人气得吐血,她原想着如林家、薛家这样的大户,总要借出个十万、二十万才行。至于这借了之后,谁管以后。
  王夫人拈着佛珠,对老太太也生了几分不满。还道这老太太能一呼百应,不想她那女婿和侄子没一个能帮上忙的。史家没钱,她倒是听侄女王熙凤抱怨过,可林家和大房哪里像是没钱的样子?
  还要那薛家,她的好妹妹,竟然让儿子拿五千两打发她,这是打发叫花子吗?
  老太太没想到林如海和史家兄弟是这般态度,再想哭一会,林如海还没发话,史鼎便先让鸳鸯送老太太回去休息了。理由也很充足,老太太上了年纪,方才忆往昔,哭了贾敏一回,怕她老人家精力不济,病倒了。
  瞧这话说的多亮堂,完全是为了老太太的身体着想啊。
  老太太倒是想辩解一下自己没事,可若说没事不就说方才哭贾敏并非真心实意吗?若真心实意哭这一场,年轻人也累了,何况老人家。
  最终老太太只能被王夫人和邢夫人搀着回了后院,留下一群爷们讨论。贾政在大家面前根本没有招架之力,最后除了贾珍划了造园子的地,三位侯爷许了送些摆件,及薛蟠拿出五千两,其他人根本没有支应。
  毕竟么,两位史侯尚且穷的叮当响,何况是贾家旁系族老。若是旁系有钱,分产时,族老们也不会因为贾琏的一个红封为他说好话了。
  造省亲别院是贾氏一族的荣光,共享荣光族人们自然乐意,可一提到套钱,十有_0_ba_0_jiu是不乐意的。贾政见此,自然是愁的不行。
  贾政愁,贾赦可不愁,送走客人,瞥了老二一眼,唱着曲儿得意洋洋回自己院里乐呵去了。
  事后,王夫人特意去见了妹妹,薛姨妈心软将自己的五千两体己借给了她。这个数目大大低于王夫人的期望值,然薛家如今是薛蟠掌家,就算是薛姨妈支取大笔银子也不能绕过薛蟠。王夫人这钱自然就没有借成,二房建省亲别院的计划只能胎死腹中。
  世上之事便是这么玄妙,在原本的命运中,林如海早逝,林氏之财都落入了贾家手中。贾元春不是贵人,而是贤德妃,贾琏不成器,贾赦对宫里的娘娘自然看中些。如今贾赦有个公主儿媳,就不大看得上这个贵人侄女了。


第115章 妙用薛蟠
  转眼, 徒元义与贾琏往威海建新盐场已有半年。
  威海晒盐场的出现了,改变了当下朝廷盐场的格局。成本低廉的“晒盐法”比之“煮盐法”大大俭约了燃料、铁锅等成本,且贾琏所提供的晒盐法是后世相对成熟的工艺, 前者必然逐步代替后者。
  威海盐场将这小小的食盐分成了不同品次, 买给百姓的低价盐比当下的平价盐价格低,但又推出了价格是平价盐数倍的精盐、香盐、椒盐等专供权贵和有钱人。
  徒元义按着林如海为他提供的盐商名单,邀请盐商往新盐场提盐,威海盐场凭借所产食盐品质、种类迅速冲击了两淮盐场。面对这样的情况,朝中大臣终于开始意识到晒盐法的先进之处。
  九月初,皇帝召徒元义返回京城, 禀告威海盐场诸事。徒元义快马加鞭赶回京城, 汇报了威海盐场详情。皇帝大悦, 有意派徒元义前往两淮整改原有盐场落后的产盐模式。徒元义趁机告假,准备参加重阳林云星的及笄礼再往两淮。
  徒元义此番回京, 距离前番为了婚约触怒皇帝已有半年。这半年徒元义没有留在京中, 与四皇子也少有联系,皇帝对他的不满倒是有所缓解。此番徒元义在威海的差事办得不错,皇帝便没有驳回他所请, 让皇后赏赐了林家,又令钦天监为徒元义选婚期。
  林云星的及笄礼上,钦天监送来了择定的婚期,乃是次年九月。皇帝许诺了徒元义, 若他在一年内让两淮盐场改“煮盐法”为“晒盐法”, 就予他亲王爵, 以亲王仪制大婚。
  本朝对皇子的授爵并不吝啬, 皇子出宫开府就是郡王。得宠的皇子入朝差事办得好, 或是大婚就会被授予亲王爵, 即便是那不得宠的皇子在新君登基时也能得亲王爵位。徒元义上面的兄长除了六皇子都已经是亲王了。
  徒元义出宫时便是郡王,其后没有入朝参政,也没有大婚,才顶着郡王爵位。如今他办了差事且办得不错,又大婚在即,册封亲王并不稀奇。
  对于婚礼是郡王仪制还是亲王仪制,不管是徒元义和林云星都不甚在意。不过,皇帝开了口,他们也不会去拒绝无端触怒皇帝。婚期定下来后,徒元义与林云星也放下了些许担忧。
  徒元义回京后,每日都极为忙碌,这般也不忘日日偷跑来见林云星。林如海知道些,然如今婚事已定,便也睁一眼闭一眼。
  两人日日见面,但因分别多时,自有说不完的话。直到林云星及笄礼后,徒元义出京在即,才想起正事,亦或是林云星与徒元义说一说这半年来,京中的局势。
  “我回京没几日就听说四哥得了陛下训斥,可知道什么缘故?”徒元义这些时日听了不少消息,真真假假难以区分。
  “还能有什么缘故,全是为了那省亲别院呗!陛下这道旨意名为允宫妃可享天伦之乐,实在在京中掀起了奢靡攀比之风。如今那省亲别院已经不是省亲那么简单了,倒是有几分斗富的意思。为了这省亲别院,京中生了不少官司。”
  建起一个偌大的省亲别院,即便是权贵之家,想要拿出那么多钱也不容易。有像贾家这样没钱也没势不得不放弃的人家,但更多是没钱却依仗着权势搜刮民财建省亲别院的人家。
  财大气粗的周家第一个建成了省亲别院,中秋那会儿就已经请旨周贵人回家省亲。见识了周贵人和周家的风光,其余人家越发疯狂。没有占得先机,便向盖一座能压过周家的别院。
  周贵人只是贵人,她上面的贵妃和四妃及嫔位的娘娘自然不乐意被一个贵人夺了风头。自各家省亲别院动工开始,京中建材、江南奇石、诸般摆件舶来品涨价不说,就连梨园的教习和小戏子都成了抢手货。
  听闻不少人家都是特意派人去扬州,江南等地采买小戏子。
  本朝禁贩良为奴,但也有例外,比如“自卖”自身,父卖妻女。不过自卖又有规定十岁以下孩童,即便是自卖,也视同拐卖。然这与通奸罪一样都是民不举官不究,以至于律法多似虚设。
  这些被采买的小戏子到底本就是贱籍还是良民被买卖谁也不知道。这场“体恤”宫中嫔妃,让他们尽享天伦之乐,允建省亲别院的风气不知让多少人因权贵的贪婪而家破人亡。
  “承恩公府并未盖什么别院,四哥虽非曲意奉承之人,但也不会轻易触怒君颜。”徒元义沉吟道。
  “你可知先帝时曾经允臣子向国库借钱?早年四王八公都借过钱,贾府也有。”
  “此事我听行知提过,那是当年贾家为了接驾借的钱。行知早就准备好了钱和利息,只是有所顾虑,不敢轻易去还钱。”
  “当今刚上位时励精图治,出事颇为严厉,很长一段时间都无人敢继续从国库借钱。可这几年,陛下自己带头享乐,京中风气自然就更坏了。此番建省亲别院,就有人动了国库的念头。”
  “他们像国库借钱盖别院,陛下竟然也准?”徒元义瞠目结舌。
  “自父亲任巡盐御史开始,国库便开始丰盈。去年盐案办结,国库更是前所未有的有钱。国库有钱,陛下就大房,这银子可不就是让人借出去了。”林云星无奈道,“四王爷督管户部,看着那银子哗啦啦的流出去。这银子借出去容易要回来难,他如何不心急?”
  徒元明夺嫡一是身为嫡皇子,他不似徒元义一般有退路;二是心中也有些大志向。眼见皇帝昏聩,朝中风气越来越差,国库也有空虚之兆,他又如何坐得住?
  “这两年边境上都不太平,指不定那头就要打起来。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若国库空虚——”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