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男装-分卷阅读39

一万两银子没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最应该皇帝立即接手的是:马上将士就要班师回朝,皇帝是要出面封赏安抚了。
  “祖父,咱们晚点去吧,孙儿把事情安排好了,叫上叔叔们,孙儿也捞个随王伴驾的美差,到时候山里凉快,不用再去南苑窝着了。眼下,大军就要回朝,不出五日蒋钦就能上殿给您磕头了。咱们等这件事情结束了再出去吧。”
  皇帝沉吟了一番,点头答应了。表示承岳的婚事就在几天后,也是大事,不能说走就走,但是嵩山是一定要去的。
  大军到了京城北方,就地解散,各归大营,先是对阵亡和有伤将士的封赏,司徒越这笔钱出去的时候一点都不心疼,给那些阵亡的将士批复了高额的抚恤银子。有功的将士按照军功封赏,封蒋钦为定北侯,爵位三代世袭罔替。着京北大营当差任统领一职。余下都有封赏,皇帝也没干出卸磨杀驴的事儿,于是,皆大欢喜。
  白日里在崇政殿摆出国宴,皇帝刚刚病好,让司徒越领着各个王府的世子给有功的将士们敬酒。直接喝到日暮西斜,才把各个大臣送出了宫。
  随后两天天,承岳的岳家把贾氏的嫁妆送了过来,六王府开始紧张忙碌的筹备着婚礼。在外人看来,作为王府独苗的承岳肩负了整个六王府的兴衰,对承岳的关注几乎是无处不在。承岳娶妻忙忙碌碌的结束后,宫里面郁贵人生下了一个男孩,按照序齿正是皇十四子。皇帝纠结了几天给小儿子取名叫昂,随后给其母提了位份封作郁嫔,迁到兰英宫成了主位。
  这事儿宫里纷纷侧目,六王也有几分不高兴,对司徒越说“嫡出的才能把日字旁放在上面,你父亲上日下木,我名早,上日下十,其他人都是日在一旁,到了他这儿,上日下卯,岂有此理。”
  只不过是个名字儿而已,司徒越就不理解了,看六王如今过了而立之年还有几分想不开,也不再劝,这事啊,谁钻牛角尖谁生气,她也没有一颗圣母心去开解自己六叔,说白了观念问题,六王一直觉得自个是嫡出高人一等,这个时代也是觉得嫡子比庶子高贵,这种观念难扭回来。
  时间过了五月,郁嫔养好了身子,抱着儿子,跟在甄妃后面随着皇帝一起南巡,中间要路过嵩山。
  尽管六王再不忿,皇十四子还是叫了司徒昂,随着生母的得宠,一日十二个时辰,有十个时辰是跟着生母在一起的。郁嫔生了儿子,事事以儿子丈夫为先,再不见当年的各种出格举动了,皇帝为此展颜了几次,私下里和承岳讨论的时候总是安慰他,女人有了孩子就好了,有了孩子,就贤淑多了,看看郁嫔,以前一个人吃一个人玩,如今啊还知道给朕留一份。
  不怪承岳和皇帝因为后院之事能讨论到一起去,承岳的世子妃贾氏也是个贤惠人,但是遇上了承岳的真爱美娘就不一样了。美娘和媚娘就差一个字,女皇武曌据说以前叫媚娘,如果美娘能忍几年,等承岳上位了再有点心计和手腕没准就能成第二个媚娘,这一点六王是坚信不疑的,看看那个顶着荣王名头的大侄女,如今谁要是说她是个女人,全天下的人都不信,那是比汉子还像汉子的一个人。但是美娘以前是个戏子出身,没见过大世面,所有的宅斗水平都是从戏文上学的,狗头军师们也是那些走南闯北的戏子们,眼界几乎没有,被富贵人鄙视的下三滥手段很多,不懂的富贵窝里读着诗文的男人心思爱好,以前仗着泼辣漂亮还能让承岳高看一眼,等贾氏进了门,夫妻两个日日唱和,就没了美娘什么事儿。美娘不甘心,在承岳的后院掀起了一片波澜。六王正好在南巡的时候留京监察百官,就把承岳捉住,日日跟着他一起办差跑腿,承岳没事的时候就想着家里的那一摊子烂事儿,他不敢拿着个跟司徒越说,司徒越就是个女人,承岳能想到的就是司徒越知道了必定冷哼一声,加一句“你自找的。”
  果真,承岳的神思不属让皇帝逮个正着,祖孙两个说起了这事,司徒越恰好就在一边,果真像是承岳想的那样,冷哼了一声,没做评价。承岳想着她不做评价的原因肯定是祖父在这儿,祖父那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司徒越不敢当着他的面表现的太鄙视。
  皇帝就顺便把郁嫔最近的表现夸了一通,再批评了一番承岳的审美“美不美的不重要,一张皮相而已,你看郁嫔,要说是没有崔嫔漂亮,但是她眼界在那放着,有大事的时候从不在朕前面缠人,吃什么用什么自有一番气度,又年轻又活泼。再看看你的妾,除了会唱个曲儿还会干什么?和你一起读书,她连大字都不识几个,和你论吃的玩的,她都没见识过,上不了台面。”
  司徒越捧着装金简的盒子,在心里用眼神鄙视了两个男人一番,祖孙两个在当面讨论各自的妾,节操呢?
  作者有话要说:  先说,妾的地位不高,古人的妾可以买卖,可以陪客人那啥那啥。
  再说,女皇的赎罪金简是真的存在的,我曾经隔着展台玻璃看过,当地人,就是嵩山附近的人说当年的金简是三份,被发现交给国家的只有一份,另外两张仍在嵩山。等着有缘人去捡,大家听听就算了,三山五岳,嵩山不够秀美,不够壮观,但是因为地处中原,有很多的故事发生在嵩山,所以,它更多的是一种人文精神在里面。
  最后,求收藏,求地雷,求营养液。


第35章
  《诗经》上有描述嵩山“嵩高维岳,峻极于天”的句子,传说是地心之处,无数的皇帝登上嵩山,或登高或祭祀,留下了很多的传说,比如每次上朝的时候,文臣武将都要三呼万岁,这么做也是有来历的,传说汉武帝时期,中原大旱,汉武帝要登高求雨,当他在嵩山爬山的时候,听到有人喊“万岁,万岁,万万岁。”四面山中皆是万岁之音在回荡,就命人去找是谁在呼喊。随从没能找到何人呼喊,回来报告说,应该是四面之神,在山中觐见陛下。汉武帝听了龙颜大悦,登高求雨,果真祭祀完毕大雨倾盆。汉武帝回到宫中,让文武就在上朝的时候呼喊万岁,这就叫做嵩呼,也是三呼万岁的由来。
  嵩山是由两部分组成,一边是少室山一边是太室山,室,妻也,传说大禹的第一任妻子涂山氏娇在此地生下了长子启,故此得名太室山。太室山上有一主峰叫做峻极峰,皇帝一行的目的地就是峻极峰。少室山是大禹的第二任妻子涂山氏姚的住处,被称为少室山。姚也是娇的妹妹,启的姨母,很有名的故事《望夫石》说的是大禹和娇的故事。太室山多险峻少室山却很平坦,后世大名鼎鼎的少林寺就坐落在其中的少室山山脚。
  五月到了嵩高县,人马修整之后,皇帝换上礼服,交代了甄妃郁嫔二人带着人等在山下,自己带着大批的皇亲一行人登山而去。
  嵩山极高,预计要爬上主峰需要三天左右,越是往上山路越是难走,开始的时候,车架能过,再接着,只能用滑竿,再后来,滑竿也不能用了,只能靠人的两条腿。皇帝年纪大了,走不几步路就坐下歇息,如今已经到了山腰,马上就要上栈道,栈道仅能让一人通过,一边是山壁一边是悬崖。这里处处有三皇五帝的传说,皇帝站起来感慨万千,从三王的手里接过金简,金简是十寸长两寸宽一指厚的金片,上面刻着铭文,皇帝把金简拿到手里,嘴里默默诵读,然后在栈道口把金简从山腰抛下,金简在上午的阳光下反射着金光,明明灭灭间掉到长在半山腰的树丛里去了。
  人困马乏,三王自己站起来就十分的困难,别提享受过度的世子们了,眼看着日头越升越高,离着正午还有两个半时辰,吉时就在正午,山顶似乎就在头上,然而这几天下来皇帝也明白,还是离的很远,皇帝的脸色都难看了起来。
  “祖父,我背着你吧,众位叔叔弟弟让侍卫背着。我把您背到峻极峰哪儿,您再自个上去,想来天道不会埋怨您的。”司徒越从三王那儿拿来了最后一份金简,四个桃子,用布包住系在胸前。蹲了下来,皇帝大病初愈,瘦的厉害,背着他起初不算重,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