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本文作者的其他小说

那些男孩教我的事-分卷阅读381

栋他们几个MC和一位动物保护协会的人,再加一位以贩卖狗肉为生的店家都被温庭筠拉到棚内,谈所谓的动物保护到底在保护什么,是人的利益还是动物的利益。是传统必须要遵守,还是社会进步的道德感更值得推崇。
  温庭筠为了这档节目让作家组搜集了全世界对猫肉狗肉作为食无肉的数据,出乎所有人预料的,包括动物保护协会的人都没想到的是,猫肉全世界吃的少,但狗肉的历史不管是亚洲还是欧洲乃至全球都有。这不是所谓的亚洲文化的毒瘤,这是人类进化食谱的普遍性。
  狗肉在东亚文化里属于饮食风俗,别的国家不谈,韩国对狗肉的态度是很有意思的,七零年海那边的邻居周主席访韩,当时的总统给与的高规格招待中就有一桌是全狗肉的席面,没看错,狗肉上国宴了。光从这一点就能看得出来韩国人对狗肉的态度,那是当珍馐来的。而且韩国还有三伏天喝狗肉汤的老传统。
  各种原因让大家都认为吃狗肉主要是东亚的问题,海那边的邻居有狗肉节,为了这个狗肉节西方媒体大肆讨伐过亚洲人的茹毛饮血,简直就是野蛮人。但实际上去世界上查一查,真正更具规模和市场的狗肉节反倒不是海那边的邻居被西方媒体讨伐的狗肉节,而是美国堪萨斯镇狗肉节,年年办年年游客都很多,动物保护协会敢去龇牙那边的商户就真的敢开枪硬刚。
  但动物保护协会去了吗?没有。
  为什么呢?刚不过。
  在可以携带枪支的国家,动物保护协会只要敢拦车抢狗,那他们被爆头就是真实会发生的事情,不是段子。宠物真的很重要也非常爱,他们是人类的好朋友。但爱到愿意牺牲生命?愿意盲目的牺牲生命?未必吧。
  温庭筠给动物保护协会的人提供了一个惊人的数据,亚洲吃狗肉因为动物保护协会的阻拦出现大量的市场空白其中七成以上被美国占据,奥巴马曾在日记和媒体面前都公开表达过自己很喜欢吃狗肉。堪萨斯的狗肉节是一场狗肉爱好者的狂欢,是动物保护协会深恶痛绝的活动,但媒体说什么了?
  媒体叫嚣茹毛饮血了?叫了。
  然后呢?然后节日照办,狗照杀,肉照吃,钱照样赚,而且因为这也算是一波宣传,让堪萨斯这个小镇一下火了有没有,镇上顺势扩大狗肉节范围,邀请全世界喜欢吃狗肉的人士光临,大家都是朋友么~
  美国媒体叫他们的,人们做他们的,大家各自开心。
  英国呢?很长一段时间吃狗肉是身份的象征,只有贵族可以吃,狗肉在这里的存在就不止是历史的问题还是地位的问题。想在这里讨论禁止屠宰和食用狗肉?呵呵。
  有意思的是西方的动物保护组织对本土的屠杀犬类的_0_kang_0_yi方式是上街游|行,他们游|行他们的,媒体有的支持有的反对,武力冲突也有,但新闻里很少上升到种族问题,这是会被告种族歧视的,媒体不敢这么写。可到了亚洲,分分钟就是黄种人都是恶魔,也是很有意思了。
  是西方媒体的区别对待?可以这么理解。
  但也可以理解为,东亚的某些国家比如韩国想要创造国际声誉,力图打造自己是文明的形象,国内媒体对狗肉的_0_di_0_zhi比国外媒体还凶。从这个角度来说,吃狗肉的获利者是谁?不吃狗肉的获利者又是谁?这就很难分清楚了。
  这么难说清楚的事情节目上能说清楚吗?不行的。
  节目上动物保护协会的人和狗肉商贩都在尽可能的用文明的语言,证明对方是傻子。MC们的存在效果变成了左右为难的吃瓜群众,姜虎栋差点遇到职业生涯的滑铁卢控不了场。而这些所有的争执温庭筠原封不动的剪辑播出,舆论爆了。
  《遇见》刷新了自身最高收视率,有线台历史最高收视率,历史最高复播收视率,历史最高三次重播收视率,温庭筠再次进入大众的视野接受了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官方媒体‘朝鲜日报’的采访。
  采访的主题是‘我是一个媒体人。’
  媒体人是什么,在温庭筠的眼里,媒体人应该是中立的,中立的把观点拆分成观众看得懂的存在,然后让观众从这些观点里选择自己想要或者是愿意接受的。输出价值观不是媒体人应该做的事情,因为那是思想上的霸凌,是用自身的知识结构去压迫别人的知识边界的霸凌。
  这期采访最为人所称赞的是温庭筠最后的一句话。伏尔泰说,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一点是媒体人的准则,但这一点里有个悖论,既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那你说的话在我这里就没有意义。因此,媒体人要做到的首先就是没有观点。
  这份采访出街,温庭筠被诸多很有观点,并且认为自己的观点就是自己立足核心的业内组团开了嘲讽,创作者没了自己的观点,没有自己的核心诉求,跟没有目标盲目的往前走有什么区别。就这样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媒体人?当个综艺PD算了,别出来丢人现眼了。
  能在纸媒上发飙的都是知名人士,温庭筠有点被群起而攻之的意思,因为《遇见》的最后一期换个角度看就是在说这帮人都是舔狗,什么像西方文明靠拢不吃狗肉之类的,通通都是舔着脸去讨好别人的做法。这就是踩了底线了,当然会被攻击。
  温庭筠的反击简单有直白,把《遇见》的收视率拍回去就行了,她本来就是综艺PD,为自己的综艺发声怎么了,有本事你们出一档节目出来硬刚啊。什么叫综艺PD不算媒体人?综艺不是大众传媒?有点基础常识再出来说话。
  硬气的一点都不像温庭筠的新闻稿是金丹珍发的,发的铺天盖地,找李莉娜支援把数得上的媒体都发了一遍。想谈专业就来谈专业,跟一个综艺PD不谈综艺谈什么?玩笔杆子难道我们还怕你们不成?
  新一季的《遇见》是在业内惊叹中结束的,外面有掌声有骂声,但收视率才是根本,只要有这个温庭筠就是稳稳的大佬。温大佬在业内的脚跟已经站稳了,外面的人的骂声就都是废话了。
  能如何呢?让堪萨斯的狗肉节不办?不行的。
  能让温庭筠有损失?反倒因为骂战关注度上升了哦~
  这份热度没让温庭筠飘的更高反倒沉淀下来,准确的说不是热度对她做了什么,而是随着《遇见》的火热播出,之前参与过节目拍摄的义工嘉宾团队也陆续给了反馈。
  波比它哥拿到了一个助学贷款,不完全是节目帮的忙,但帮他的人确实是看到节目才在他工作的地方认出来,表示自己或许可以帮忙。助学贷款不是想贷就贷的,对学校资质有考核,对申请人也有考核,什么都没有的波比它哥本来没机会的,现在有了。
  过去和全家关系都不好,怀疑自己进入更年期跑到救助站的主妇,因为成了一个小红人周围的人际关系也变好了,有节目话题的加持生活也顺了,还领养了一只猫回去,特地到公司送了亲手做的蛋糕来,感谢他们。
  一档节目的传播性随着观众的扩张而扩张,让温庭筠更深入的了解节目的影响力,也让温庭筠开始着手为《十字路口》寻找新主PD,因为她有新的项目要做,而对于《十字路口》的执念,随着《遇见》播出带来的衍生效果逐渐消散。
  温庭筠依旧热爱《十字路口》但她的热爱更多是源自于对于温姐姐的残留感情,对节目本身有些审美疲劳了。不是只有观众才会审美疲劳的,事实上真正喜欢节目的观众只想让节目长长久久的做下去,而创作者一直持续同类型的创作是会疲劳的。
  发现了这一点的温庭筠觉得止损,她可以继续往下拍,但《十字路口》不需要她硬撑,也没有这个必要。温庭筠从MBC挖了个专门做纪实类节目的PD过来接手《十字路口》,对方的节目温庭筠是一直在看的,对他的能力有信心,也对他的个人风格和处理事情的方法很欣赏。
  换主PD对一档节目来说是很大的事情,换了主PD意味着核心团队都会更换。温庭筠后退让位给新人,金丹珍带着作家组跟着撤出,同时退出节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