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女户-分卷阅读233

。最后方是如何收税,增要增几成?恐增得多了,商人反不堪重负。”

九哥懊丧道:“原以有个法子了,哪料也是这许多麻烦。国家哪还有钱修路来?不修路又重商税,是杀鸡取卵了。”

洪谦道:“事缓则圆,可缓缓来办,拣那往来客商多的道路修一修,不多时,商税便能将修路钱赚回来了。也不须增许多商税,只消与田赋相差仿佛便可,没道理一般是官家的百姓,有的税重、有的税轻。只臣所忧者,却是这税如何增,增在何处,又,如何防他逃税。”

九哥道:“这却是须细细思量。”

洪谦道:“可择一二试行之,一则一旦有失,损失不大。二则若成,也算办过了有经验了,可推行之。”

九哥称善。洪谦道:“三年无改无父道,官家且休急躁。”九哥应了。

————————————————————————————————

却说前线战事有了结果,天朝只与虏主册封,并些许金帛之赐,只留一处榷场,并不与他许多钱帛。虏主也只得认了。

前线将士归来,又是一番赏赐。陈熙即解甲,入枢府,为枢密副使,且荣养,北地却交与这一战里守城颇出色几位将校。太皇太后顾不得侄孙兵权被解,且欣喜于他平安归来。

恰遇着玉姐册封之典,太皇太后既开心,又要与玉姐和解,便一力主张要大办。玉姐虽看这煌煌盛典,心头得意,却也不免有丝心疼:这盛典虽有礼部出了,内库不曾动,然国库实不丰盈,她的心里,不免将这国家看做是她丈夫的、她的、她儿孙的,不忍这般胡乱花用了。

大典之后,玉姐便进言,将入于内库的银钱,减半成去。原本各地赋税入京,按比例,大半入国库,小半入内库,总在二八之间,玉姐此时便请将只消将一成半入于内库,余者入国库。又得贤名。

政事堂与户部眼里,这半成虽不多,凑一凑也好解个燃眉之急,譬如办这一场盛典。且做成定例,便不是今年一年,乃是日后年年如此。梁宿也不得不夸赞玉姐:“非有公心,不得如此。”皆以她是士人之女,是以如此明理。

然也有唱反调儿的。

崇安侯夫人虽是长舌唠叨,然她拿这皇后说话,却也并非毫无依据——开国近百年,从未遇着这般特立独行的帝后。九哥还好些儿,朝政上千头百绪,他不免束手束脚。亚圣说过“治大国如烹小鲜”,他不敢轻举妄动。所作所为,不过将妻儿挪至隆佑殿住了些时日而已。

相较之下,皇后便有些儿“出格”,俭省得令人发指,手也黑得令人发指。原先玉姐与皇太后扛上时,满朝上下都是赞她的,此时两宫退居守寡,不能再兴风作浪,便显出皇后之雷厉风行来了。她实不似个闺阁女子,行动间反带出些个男儿气来。女娘们有甚恩怨,不过拌拌嘴儿,背后说两句儿,便是要说人坏话也要拐个弯儿。她偏不,从来不怕说得直白,与人难看。

今又纵容宦官与家奴往外做经纪买卖,且打着宫里旗号,几月下来,如何无人得知?御史便忍不得要参上一本,谏上一谏。

岂料玉姐所为是经过九哥的,九哥即时便批道:“胜过和买,胜过加赋。”政事堂也只好装聋作哑,所谓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接了玉姐的钱,政事堂便不好出头。且九哥所批乃是关节,内库也缺钱来,不令她去叫钱生钱,难不成要国库来出?抑或是和买,弄得民怨沸腾?

这一本便如投石入水,泛些涟漪,不多时便又平静。玉姐依然故我。

如是秋去冬来,李长福处又有消息传来,原有十万贯,竟已翻做二十万。却是与个贩卖香料的蕃商做成常客,将那龙涎香贩运来卖。又有珠宝等物,他只做个转手儿的。因他有宫中这金字招牌,人都肯信他,是以顺利。

却又另有一事上禀:有蕃商等私携铜钱。

玉姐忆及昔年苏先生所说,又将此事告与九哥。九哥再去设法,下令严查。国内铜钱亦不足用,是以有短钱、有长钱、有不足陌、有纸钞——也有叫交子、银票的。

国家大政,总没有那般容易做得,九哥暗里留心,亦与政事堂商议,渐及这商税之事。梁宿等皆是读书人出身,眼界虽开阔,却皆以农为国本,不肯行重商事。

九哥也不恼,却问他们:“诸位执政秉国多年,难道不知兼并之事?不知冗官之事?国家缺钱,却不是天下无钱之故。是也不是?”

诸相默然,谁个都晓得要抑兼并,然除非天下大乱,兼并是抑不住的,纵乱了,乱后而治,还是有兼并。真个要抑兼并,还要弄出乱子来,譬如王莽。冗官之事亦然。皆不是好插手的,不如另辟蹊径。

梁宿道:“官家一片为国之心,然官家初登临,不如暂缓兼并与裁汰事。”这便是默许了,却又提醒九哥,他才登基,威望且不够,无论甚事,都须缓行。

九哥亦默许之,却又将李九福往穗州半年来之事一一说与诸相,郑重说及收买绣品之事:“如此,只消使不弃耕令国家无粮,可消弥兼并之祸。是既不使民为乱,又可为国家增税,一举而两得。”

梁宿道:“请官家慎之,治大国如烹小鲜,不可急躁,请慢来。且于一地试行,有效,再请多试几处,更有效,方可通行于全国。且商人重利,须严加管束,毋令坏了风俗教化才好。”

九哥许之。



123

却说玉姐暗中使宫中宦官往穗州做经纪买卖,不数月间便见盈利丰厚。虽因有着宫中招牌,无人为难之故,也是这经商确实有利可图之故。九哥比玉姐更上心,每逢李长福“奏折”送到,九哥必要讨来细细看一回,甚而至于要拿往政事堂,与宰相们商议。

宰相们并非“口不言利”之辈,能做到宰相的,何止不能口不言利?国家赋税几两几钱都要有数儿,市上米价,几文几厘都要清清楚楚。眼下明摆着,地是有限的,兼并是抑不住的。要限田,在座的又岂有不要吐出来的?纵自家清廉了,亲朋故旧未必都干净。不限田,民失其田,便是流民,流民易成流寇,继而天下震荡。

便似九哥所说:“总要与他们寻一去处,不令生事。”

是以事是玉姐挑的头儿,后来却是九哥与政事堂上下用心,她只管看李长福收钱,余者竟不须她来管了。梁宿更与九哥商议,暗令穗州附近将近年徭役用于修路。

玉姐不管那外头事,外头却又有人来寻她。年节将近,章哥眼见便有三周岁,玉姐正与他开蒙,无非教些个《三字经》一类,先教他识些简单的字,又教数数儿。章哥已能磕磕绊绊数至一百,字儿也识了不少,小茶儿于旁便夸他聪明。玉姐没养过孩子,有个金哥,小时候的事儿到如今也有十年,都记不大清了,小茶儿正好有个略大些的儿子,玉姐便当她说的是实。心里也觉章哥并不愚笨。

这日,玉姐正听着章哥背《千字文》,她坐着,章哥于她对面立着,将两只小手儿往背后一背,慢悠悠背那“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也不解其意,只管先硬记下了。正背间,顶了李长福缺儿的一个宦官于同平抱着柄拂尘进了来,单膝一跪,禀道:“永嘉侯夫人蒙召入内。”

自玉姐蒙册立,洪谦升做永嘉县侯,秀英亦做国夫人,然称呼上,却还是妇人随夫,内外皆唤她做永嘉侯夫人。秀英欲来见,玉姐自是乐间,往往头日请见,次日便得入内。

秀英来时,章哥将将背完一段,玉姐原含笑听着,待他背完,一招手来:“往娘这里来。”章哥蹬蹬蹬走了来,抓着玉姐的手来,爬往坐榻上,端端正正坐了,一双胖手却不肯放开。玉姐便也由他抓着。

秀英往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