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盘秦-分卷阅读108

  虽然李牧护送的是位秦国公子,但郭开是回来搬家的,李牧却是回来救灾的,谁心里有他们,谁心里只有名利富贵,那不是一目了然的吗?
  车马赶了一夜,缀在后头的邯郸郡百姓靠着双脚跟了一夜,扶苏静_0_jing_0_zuo在车中,一直留意着外面的动静,难得地没有与张良说话。
  到天色将明,邯郸近在眼前,扶苏叫人把马车停下,和张良先后下了车。
  他们停了,后面跟着的灾民也停了,他们衣衫褴褛,鞋子大多被磨得快穿不住了,很多人已经直接赤脚走路,脚边隐约带着血泡磨破后渗出来的血迹。
  这些百姓没有像样的盔甲,更没有像样的武器,却秩序井然地立在后头。连年战乱,哪都不太平,每个普通百姓大抵都曾经到过军中服役,甚至曾经当过李牧手底下的兵,如今听说李牧回来了,他们便自发地跟了上来。
  只要李牧想,他们可以立刻和以前一样跟着李牧出生入死。
  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啊。
  扶苏立在马车边看向后面黑压压的一群灾民,再看向身后巍然而立的李牧,恳切请托:“李将军,赈灾可能需要不少人手,劳烦你带人将他们登记造册以便调配。”
  李牧看着眼前还不到自己前胸高的半大小孩,被俘之后始终积郁心头的阴翳忽地烟消云散。
  他活了大半辈子,自少年起便征战四方,手上染满了鲜血,从不觉得自己是个有着慈悲心肠的人。
  心慈手软永远和他沾不上边,对别人是这样,对自己更是这样。
  赵国没了,李牧始终觉得一个为赵国戎马半生的赵国将军不该厚颜苟活于世。
  只是这一路走来,李牧心中的坚持已经动摇了大半,赵国没了,赵国百姓还在,他们都是手无寸铁的普通人,护不住手中的粮,保不住自己的家,灾年一到,连为他们说话的人都没有,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父母妻儿饿死。
  他已经愧对过许多人,往后至少该照应好他们的家人,一死了之才是没有担当的懦夫行径。
  至于身后之名,留给后人评议便是,他本就不在乎!
  人活于世,但求无愧于心!
  李牧抱拳应道:“末将遵命。”
  扶苏交待完李牧,给李牧分拨了一批隶卒,自己与张良一同走向城门方向。
  此时天色大亮,城门初开,得了信的邯郸郡守第一时间出城相迎。刚才听人来报说城外来了黑压压一片人,少说也有几千人,说不定还过万,邯郸郡守心中大惊,一路连走带跑地出了府,生怕那些流民伤到了扶苏。
  赈灾做得不好还有商量的余地,扶苏出了事他们一准得掉脑袋!
  邯郸郡守快步出了城,第一眼就看见领着一行人立在城门外的扶苏。
  虽然早已打听清楚扶苏的年纪,乍然看到个比自己最小的儿子还要年幼的小孩,邯郸郡守心里还是嘀咕了一下:还这么小,大王竟也放心让他出远门。
  等再走近些,邯郸郡守立刻收起了心中的轻慢。
  难怪这位大公子会被传为“仙童降世”,他周身气度与寻常小孩完全不同,哪怕他眉如春山、口若含珠,浑身上下看不出有哪里值得人敬畏,立在那里仍叫人不敢生出半点亵渎之心。
  “见过公子。”邯郸郡守毕恭毕敬地上前见礼,热络地说道,“公子一路奔波,不如先随下官入城用过早膳再谈正事。”
  扶苏也不推拒,和气地说道:“也好。”
  扶苏边和邯郸郡守一起往城里走,边问邯郸郡守这些天有没有彻查底下的受灾情况。
  大队伍走得慢,要是等他们来了再开始核查和放粮,百姓不知还要饿死多少,所以扶苏早已叫人快马加鞭先行赶往邯郸郡安排前期工作。
  邯郸郡守办事能力还是不错的,这半个月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熬了挺久夜,连梦里都在按照扶苏的要求在整理各县的受灾情况,如今扶苏一问,他便利落地报出哪些县受灾格外严重、哪些县还勉强能撑一撑以及最近半个月都做了什么补救措施。
  那些断粮已久的地区,他们已经按照扶苏的吩咐核算好受灾人数和男丁人数,让他们按户领粮。
  因为都是救命粮,当地人自己也护着,所以没出现太严重的哄抢情况,只是没匀到粮的县快要闹起来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邯郸郡的存粮就那么一点,各县又都有饿死人的情况,只能先紧着最严重的地方。
  扶苏耐心地听着,等草草用过早膳,他立刻安排自己带来的人和府衙的人对接,两套班子一起运作,把各县按照灾情轻重排了个序。
  第一批粮肯定是要放出去救灾的,因为再不放很多百姓就要饿死了,但放完这批粮以后就得安排人干活,要不然邯郸郡今年的收成救不回来,朝廷那边也接受不了这么无休止地白耗粮食。
  扶苏拿到整理成册的受灾情况后马上开始分派人手,把随行的专业人才按照各县的需要分了下去。
  一队队带着粮食的人马分赴各县,沿途经过的村庄听说朝廷派人来赈灾,仿佛一下子活了过来,乡老们纷纷奔赴县城,想知道这些粮食怎么分发。
  各县都有这么多灾民,光靠县衙那点人肯定忙不过来,不过李牧那边有人,而且人还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李牧按照扶苏的吩咐给每个县分拨了不少人手,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把朝廷的赈灾方案传了开去。
  首先,朝廷不会再让大家饿着。
  其次,朝廷免邯郸郡赋税两年,还带来了补种用的粮种,大家领到后要赶紧补种下去,再饿也不能把粮种吃掉。
  最后,吃饱了,有力气干活了,都把名字报上来,朝廷有许多活给大家干,只要家里出一个人干活,就可以领粮回去养活家中老小;家中没一个人能干活的鳏寡孤独,也都报上来,朝廷会想办法安置。
  自己人回去传话,用的自然都是最简单易懂的说法,不少见着了扶苏的人还要和人吹一把,说那果然是位仁厚善良的小仙人,无怪乎秦国百姓都那么爱戴他。
  各县的人很快都知道秦王让自家大公子过来送粮,李牧将军也回来了,他们有救了!
  以前他们都是一起骂秦国、骂秦王的人,这一次绝处逢生,领到了朝廷送来的、可以救他们一家老小的口粮,不少人都忍不住开始对比起来:以前哪怕赵国还在,赵王也不会派自己的公子来赈灾;哪怕仓中有粮,赵王也不会让人一车车地送过来分给他们,只会让他们卖田卖地和当地的富户豪强买。
  小老百姓不懂什么家国大事,他们只看到秦人训练有素地把粮食运了过来,还有一批隶卒打扮的人手拿纸笔记录着他们叫什么名字、家里有几个人。
  有胆子大的人问那些隶卒是不是当官的,记东西这么快,平时肯定没少写字吧?
  提到这个,隶卒们可就来劲了,可着劲吹起牛来:“我可不是当官的,我只是县里一个小吏罢了,和我这样的小吏我们县里到处都是,还是我够幸运才被公子挑上,可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和公子一起出来做事的!”
  提起扶苏时,他们脸上满是由衷的敬慕,明显是去云阳学宫接受过_0_xi_0_nao教育的。
  邯郸郡百姓可不知道各地隶卒几乎都要去云阳学宫接受培训才上岗,听他们这么说被唬得一愣一愣,震惊得不得了:难道秦国的百姓都识字吗?这么能干的人秦国一抓一大把?
  见他们震惊,这些隶卒又和他们吹嘘了一把,说他们朝廷很有远见,费了很大力气兴修水利,秦国各郡早就不是看天吃饭了,哪怕遇上旱年也能熬过去;又说现在分发给他们的新农具都是他们公子改进的,用起来可好使了,分发给他们的粮种也是他们公子让人选育出来的,产量比以前高多了;最后他们还夸起扶苏今年要修的路,说等路修好了,所有人的日子都会好起来!
  围过来的百姓忍不住问:“修路多苦啊,你们就不怕吗?”
  他们之中有不少人就是被修路弄得家毁人亡的,有些是去修路被累死了,有些是被人趁着修路夺了田地,还有些是被迫“自愿”给县里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