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本文作者的其他小说

抢了状元的系统后我只好给他当爸爸-分卷阅读42

残酷。
  “辩论赛?”别说是南山书院的老师们,就连在皇宫里的皇帝和太子, 听说了方一茗搞出的新花样,都有些意外。
  “正是。”林祭酒捋着胡子颇有几分得意地说道:“微臣受邀去做了辩论赛的评委, 后来也让国子监的学子们一起参与辩论, 所谓‘理不辩不明’,以此明是非,审治乱, 明同异,察名实,处利害,决嫌疑(注2),着实有助于提高学子的水平,大善也!”
  皇帝目光闪动,忽地问道:“那依林卿之见,方一茗着实有奇才?”
  “那是自然!”林祭酒对自己这个学生如今是再满意不过,先前曾因她弃考而生的几分不满早已随着渊楼和南山书院的兴起而烟消云散,“以前微臣只觉得他好学不倦,天资出众,不愧为子渊之后。如今才发觉,何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莫看他年纪小,这南山书院被他办得有声有色,假以时日,定然成为我大唐人才辈出之地。”
  “哦,想不到林卿对他的评价如此之高。”皇帝瞥了一脸郁色的太子一眼,说道:“那就看他的学生,能在科考之中,取得什么成绩吧!若是他的法子当真有效,林卿亦可在国子监推行,想来方卿泉下有知,也会为此子倍感欣慰。”
  方一茗此刻尚不知道,皇帝打算给她一个_0_jian_0_zhi的头衔,就把她辛辛苦苦琢磨出来的教学方案和模式_0_fu_0_zhi到国子监去,只是看着书院里日渐热闹的辩论场,笑得脸上都快开花了。
  其实辩论之风,在华夏古已有之,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百家争鸣,纵横家巧舌如簧,单凭一张嘴就能敌得百万军。各家学说,更是开坛讲经,坐而论道,都是辩论的雏形。
  到了魏晋时期,谈玄论道的“清谈”之风更是盛行一时,不能上去讲一讲的都很难在文坛坐稳领袖之位。
  可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名家讲坛,普通学子顶多只有提问的份,在方一茗看来,跟大课堂听讲差不多,都是被动接受观点。
  而她现在提出的辩论会,参考了后世的辩论赛流程,让举子们自己分组,抽签选题,限时辩论,最后总结成一篇策论。
  听起来很简单的模式,周举人等人一开始觉得犹如儿戏一般,可等到真正开始辩论会的时候,上面坐着的主持和评委竟是从国子监请来的林祭酒和几位博士,众人就不敢再轻视这场辩论赛,而是老老实实地抽签选题,分组辩论。
  第一场的第一道题,就是义利之争。一开始正反双方抽签分论点时,正方还以为稳操胜券,可没想到在辩论过程中,反方的观点奇招频出,怼得他们一时语塞竟无言以对,继而被对方辩驳得一败涂地,恍恍惚惚地下场之后,半天都尚未回过神来。
  从以前听人讲课,或是自己授课,都是单方面输出观点,只有在辩论会上,双方你来我往,即时辩驳,就不单单考的是知识面,还有反应能力和思辨能力,几乎从各方面都要求极高,初次上场的人,好些都从踌躇满志登场变成大脑一片空白退场,方才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林祭酒以前也没想到,对策论的分析和讨论还可以这么搞,听着他们在场上辩论之时,各种正理歪理层出不穷,气氛越来越热烈的时候,思想的火花也不断碰撞闪耀,比让他们一个个单独苦思冥想地做策论编织花团锦簇的文章,更有思想和创意。
  而参与的人,只要去辩论过一次,就没有不想第二次第三次的。
  输了的不服气,赢了的还想再赢,这种在言语争锋中“征服”全场的感觉,比在诗文会上写诗作词更让人迷醉。
  若是将写诗作词比作一杯清茶,回味无穷,那辩论会就是一坛烈酒,干脆浓郁,荡气回肠,让人欲罢不能。
  最妙的是,除了开始制定好辩论会的规则之后,剩下的时间,完全可以交给他们自己掌握,不用再费方一茗的时间和精力去给他们批改策论,论长道短,一下子将她此刻的短板给规避掉了。
  她还可以名正言顺地说是让举子们在辩论中自我批判,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
  只有小科系统知道,让她批卷,她也批不出个好坏来。
  方一茗:“作为一院之长,只要会用人,懂得怎么激发学生潜力便可,至于批卷子改卷子的工作,本来就该是各科老师的专业技能。还有你作为一个科举赢家系统,本身该做的事,与我何干?”
  系统顿卡了许久,才冒出了“_0_wu_0_chi”两个字送给她。
  饶是如此,也不能不承认,她这种做法,的确让书院的举人们犹如打通了奇经八脉,思路豁然开朗,整体水平拔高了不止一个等级。最后就连周举人都不得不服,这个法子,的确能够提高他们的策论水平,若是方一茗以这种方式锻炼许久,一朝下场考试,定然能一鸣惊人,金榜题名。
  可惜,她如今志不在此,开书院教学生已是乐不思蜀,哪里还愿意再趟进官场的浑水中。
  周举人问了,林祭酒问了,方一茗都一概答复,体弱多病,力不能支,这科举一进场七八天的考法,她就怕直着进去横着出来,倒不如教书育人,多培养出几个人才,替自己报效朝廷,也是一样的。
  话说的十分漂亮,还配上几声咳嗽做背景音,让人只能无可奈何地放弃劝说,就连曾经视她为对手的其他举子都难得深表遗憾,反倒让她的名声又在京城刷了一次好感度,连方家老宅的人都听了痛心不已。
  方老太爷:“若是其他儿孙有这份才华,或者一茗的身子能硬朗起来,我们方家何至于此啊!”
  这一年的除夕守岁,方一茗“病”倒,为了避免过了病气给老太爷,只能修书一封告罪,连大年夜和初一祭祖都未曾回去,方家的人虽有怨言,却也明白,人这是跟方家人撇清关系,不敢回来,或者说根本不愿回来,以后方家和她的荣辱兴衰,都已再无干系。
  方老太爷看着堂下两个儿子带着的一群孙子,一个个眼中写着算计,可脑子里是水肚子里是草,全部绑一起加起来,也比不上外面那一个的名声才学,可偏偏就是这些个草包,把人给折腾得没法再考科举,与主家彻底离心。
  而他却无能为力,只能眼看着渊楼名声鹊起,书院日渐兴盛,唯一安慰的,是方一茗再怎么离心,终究还是姓方,就算分支出去,那也是方家的荣耀。
  新年过后,冬去春来,街头赌档的盘口封盘,终于到了有史以来关注度最高的一届平安县县试。
  南山书院属于长安下的平安县管辖,裴澄宇和招财进宝的户籍落在了书院,也就不用再回原籍,都在此参加县试,由书院和周举人做保,他们五人再互相担保,还是得了太子派人送去的手书,才平平稳稳地报名参考,无惊无险地走进了考场。
  早就在书院里的模拟考场饱受毒打的五小,哪怕在县试中被众人的目光洗礼,都已经毫无畏惧,更何况没一个真正倒霉到被分在臭号,三场考下来,一个个精神抖擞,生猛活跃,简直在一众被考试折磨得蔫头耷脑的考生中成了格外显眼的奇葩。
  一行人精神奕奕地坐着马车回了书院,迫不及待地想要向院长报告自己这次考试的经历和感想,简直一点儿困意都无。结果一进书院的大门,就闻到了一股奇特的香气,类似蜜桃和米浆混合,瞬间勾起了肠中馋虫,撒开脚就冲去了食堂。
  果不其然,方一茗正坐在里面,优哉游哉地品尝新出炉的蟠桃饭。
  “你们来得正好,这是去年我让人封坛的山桃,今儿特地让人做了蟠桃饭给你们接风……”
  话还没说完,四小就欢呼一声,冲上前去抢饭,只有裴澄宇走到了方一茗面前,一双眼黑亮明净,“院长,我若是能夺得案首,可有奖励?”
  方一茗捏着汤匙的手一顿,抬眼看着这个才不过一年,就抽条拔高了许多的少年,比起初见时的模样,简直像是换了个人一般。
  “呵呵,你想要什么?”
  混小子,居然会跟我要奖励了,真是长进了哦


第三十五章 金玉羹(上) 久缘多病疏……
  “我想要山药的种植方子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