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清】福运宝珠-分卷阅读160


  这简直是最近一段时间听过最好笑的笑话,胤誐半点也没藏私,他笑够了回宫去,就把这事分享给老十四,一个传一个,不多会儿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皇阿哥们听完都很感慨,直说做人果然应该善良一点,好心总是有好报的。毛氏仗孕而骄,她要冰你就给啊,要多少买多少,赔上嫁妆也把她伺候好了。
  为什么要和她抢着用冰?
  抢着用不说还闹得如此难看!
  图什么?
  在有心人的宣传之下,不过半日,八福晋也听说了,她听说之后喉头一甜,险些吐血,连拍了好几下胸口才顺过气。
  她黑着脸坐了半天,而后吩咐说:“嬷嬷你往毛氏院里去一趟,替本福晋问问她,先前送去的冰可够使?不够使一定要说,热着谁也不能热着她肚子里的小阿哥,她怀着孩子,她金贵。”
  嬷嬷无声的叹了口气,想劝福晋忍忍,又深知她的个性,这口气不出迟早把她憋坏了。
  要说福晋这心其实也没那么坏,就是那张嘴,一开口必定得罪人。
  嬷嬷过去就发现毛氏房里的冰盆已经撤了,比起之前真是热了不少,热成这样她也没抱怨,听完福晋的吩咐她笑得很难看,红着眼眶回说理应福晋为先,直说从前是她不懂事。嬷嬷让她别客气,既然怀着小阿哥就别委屈了自个儿,有什么需要直接同管家说,管家不给就来找福晋。
  毛氏脸上的表情简直绷不住,嬷嬷前脚走,她后脚砸了一地的碎瓷片。
  这八贝勒府也是个神奇的地方,上至福晋下至侍妾都爱砸瓷器听响,没沦落到用铁碗待客也挺不容易的。
  日子过得飞快,宝珠绣完那副百子图之后歇了没两日,就想起来额娘的芳辰要到了。头年她和胤禟一道送了画卷一幅,今年总不能出一样的招,她思来想去也没个好主意,决定去寺里烧香祈福,为额娘求个灵签回来。
  胤禟如今最怕宝珠受累,想着求个签不费事,就很支持。
  太子最近就没得过他好脸色,听说老九要带九弟妹去烧香祈福,也说同去,说也想为太子妃求个灵符带着。
  太子起了个好头,连带让老五老八也动了心思。
  五福晋他塔喇氏的月份更大些,至于老八府上,这不也有个情况很不好的孕妇?
  胤禟一回身就听说几位兄长要一道儿,他想了想,赶紧叫上老十,想说让十弟妹陪着宝珠,否则就她一个女眷挺不方便的。
  他们早先同康熙通了气,挑个好日子就往寺里去了,宝珠拜的是观音菩萨,几位大老爷们拜的是送子娘娘,别提那画面真挺美的。
  拜完宝珠找明慧_0_da_0_shi请了灵签一支,正是佛前第四十五签,谓之上上。
  宝珠接过签文也没多看,就叠好装进锦囊里,妥善收起来。
  其其格觉得有趣,也说想求一签,_0_da_0_shi就念了句阿弥陀佛,说她不信佛,何必求签?
  倒是后来的太子、老五、老八,也都求了一支,同问子嗣。
  前两人倒还凑合,哪怕没抽到上上签,至少也占个吉,唯独老八,他是衰运叠一块儿了,一抽抽了个下下签,看过签文他直接没绷住脸色。
  那签文是这么写的:
  水中捞月费工夫,费尽工夫却又无;莫信闲言与乱语,枉劳心力独身孤。
  这签不用解,傻子也看懂了。
  让你别费那劲瞎折腾,反正到头来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他求的是子嗣,这签说的却不仅仅是子嗣,简直完美契合胤禩的处境。
  正因为太契合,他才忍不住恼恨。
  一家兄弟,别人都好,就他倒血霉,他这是投胎就把运气用光了?
  他出身就比别人低,费尽心思娶了个郭络罗氏,远不如胤禟赶巧娶来的富察氏,妻族半点靠不住,府上个个都是扯后腿的……处境之艰难不提也罢。
  胤禩显然忘了一句话: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猪的差距都大。
  他做什么想不开同太子等人相比?咋不和那些托身在贫贱之家食不饱腹衣不暖身的比比?
  须知欲壑难填,生在皇家还有啥不满足的?
  前头胡老就说毛氏这胎不做好,他问子嗣又求来个下下签,这对胤禩的打击不可谓不大。看他脸色那么难看,胤誐这么嘴贱的都没多话,太子伸手在他肩上拍了拍。
  “求签不过求个安心,八弟别太当真,须知事在人为。”
  太子这话当真安慰了老八,他就想到前朝开国皇帝还是个放牛娃,那都能成一番大业,自己凭啥气馁?太子绝想不到激励老八同他对着干的就是自己,索性康熙还是疼他的,没想过让其他儿子取代他继承大统。
  胤禩听太子一席话,稍稍宽心,觉得毛氏这胎还能抢救一下,生下来才知道好不好,届时再做打算。
  倒是老九,因为自家福晋的关系,他比兄弟们格外相信一些,觉得八哥是该及时止损。并非指子嗣,他指的是皇位。
  安分点待皇阿玛百年之后,新君也不会亏待兄弟们。不安分要想争个头破血流就难说了,搞不好自个儿不得善终还要把母族妻族全拖下火坑去。


第124章 告状
  七月尾, 京中气温不降反升, 简直热出了新高度。当天热到切块生肉丢地上都能直接烤熟, 哪怕有胤禟的援助,老十还是觉得这日子没法过了。
  本以为皇阿玛该带着人浩浩荡荡往行宫去避暑,宫里却一直没消息传出来, 后来有一日, 太子说热河那边发了疫病, 一旦染上就发热发晕上吐下泻不止,还出斑, 倒是没有因为疫病送命的,纵使如此,染上也不好受。
  出了这样的事, 避暑的计划就只得打消, 非但如此,提督衙门领命封了城门, 不许染上疫病的百姓进京,他们还在城门口熏上艾草以防万一。
  热河临着京城,距离很近, 对这次疫病, 朝廷非常关心, 他们迫切的想找出根源并拿出防治章程,生怕情况恶化牵连到京中。
  为此,皇帝指派了几位信得过的太医走一趟,听说胡老很想去, 他就喜欢研究疑难杂症,可上头不允,让他老实在京中待着,还将太子妃这胎交托给他,让他走点心,平安脉别落下。
  疫病也不是新鲜玩意儿,不过京中向来发得少,拿本朝来说,数得上来的没几回。听说这次的不致命,康熙略略松了口气,而后他又想到太子妃等人都怀着胎,疫病一旦蔓延到京中,哪怕大人能熬过,肚子里的孩子恐怕就要保不住了,他方才放下的心又悬起来。
  可以说,对太子妃这胎,康熙看得很重,甚至比同期怀孕的后宫妃嫔还要重得多。
  活到这岁数,他真不缺儿子。
  ……
  有一队太医去热河查看,留京的也做了不少事,他们综合整理出一份预防须知,让药童誊抄之后,发去贵人们府上。让各家各户做好预防,又说尽量多用热食,杯盘碗碟每日都要拿开水烫过等等。
  胤禛看过之后,过府同太子商议,而后他俩求见了康熙,提议让巡逻的衙役边走边敲锣将注意事项告知百姓,全京城都得做好预防,避免出现不可控制的情况。
  康熙听他二人说完,觉得可行,当即发下圣旨一道,将防治疫病一事交给户部,让太医院并提督衙门配合。
  等于说,权力下放给老四,责任也同时归属于他。
  这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试想,热河爆发疫病的消息笃定是压不住的,不多时就要传遍京中,各大药房必定会有所动作,像艾草霍香这类恐怕要涨价不少,说不准连醋价都要跟着升。
  朝廷不可能让药商无私奉献,涨价是大势所趋,控制涨幅就是老四要做的事。
  允许涨一倍价还是多少,超出又当如何,这些都要由他来拿主意,并且监督执行。
  这是个很得罪人的事。
  你允许涨价,穷苦百姓就高兴不起来。
  你要控制涨幅,又势必得罪药商。
  老四倒是不怕挨千万人骂,他担心就这样百姓还是耗不起,朝廷须得在京中设几个点,适量的发放一些药材,也不能因为他穷就眼睁睁看人去死。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