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庆荣华-分卷阅读24

绝不是虚张声势的假哭。
  这小姑娘到底有什么伤心事,看到她为何会如此失礼呢?
  还有,她为何要对着徐靖一个十岁的孩子哭呢?
  难不成她对自己孙子有了什么不该有的心思?
  若果真如此的话,她是断不会带她进京的。
  祖孙两个正说着时,紫苏进来回话,说是去镇里寻的大夫来了,老夫人忙命把人带进来。
  原来,得知孙子被蛇咬伤,徐老夫人命人去请虚无_0_da_0_shi的同时也命人去镇上请大夫了,因为她怕虚无_0_da_0_shi不懂如何解蛇毒。
  说来也是巧,来的正好是济民堂的东家,姓吴,吴大夫查看过徐靖的伤口,也看了他脚上敷的药,最后也给徐靖把了下脉,得出的结论也说是处理及时得当,再吃两剂药便无大碍。


第三十二章 打听(一)
  得知整个镇上就两家医馆,老夫人心念一动,主动说起自家孙子是如何被蛇咬的,又是如何被两个在山上采药的小姑娘所救,可她心里没有把握,便想着找个大夫再好好瞧瞧。
  吴大夫一听是一位十二岁的采药小姑娘,笑了笑,“老夫人说的这位小姑娘是姓曾吧?这小姑娘做事一向稳妥,老夫人尽管安心。”
  “哦,莫非吴大夫认识这位小姑娘?”徐老夫人问。
  “有过两面之缘,她采的药材都是送到小的铺子来卖,听伙计们说,每次她送来的药材都分门别类地挑拣包好,比一般人细心多了。”吴大夫顺嘴夸了一句。
  “哦,那这个小姑娘家境如何,这么小的年纪就要出来讨生活,家里没有别的大人吗?还有,她跟谁学的辨识草药?是祖传的吗?”徐老夫人一口气问了好几个问题。
  吴大夫摇摇头,因着王牙婆的缘故,他对曾荣的事情倒是知道不少,可这些话他一个外人不好说出来,因而,他略斟酌了一下,回道:“曾姑娘家境贫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这个年龄的孩子一般都要为家里做事的,听说她是跟一位书院先生学的辨识草药,不是祖传的。”
  徐老夫人一听是师从书院先生,倒也没多想,以为是曾荣住在书院,书院先生见她可怜,所以教她如何辨识草药,因而,接下来她着重问了些曾荣对草药的了解以及她的医术如何。
  得知曾荣并没有真正拜师学医,只懂一点粗浅的草药功效,徐老夫人略有点失望。
  不过转而一想,一个才十二岁的小姑娘刚学了两三个月的采药就能有如此认知,也算有点天分了。
  送走吴大夫,去村里和镇里打探的人也陆陆续续回来了,他们听到的绝大多数是对曾荣的褒奖之词,勤快、朴实,寡言,可能因着生母去世的早,从七岁开始就要操持家务,所以性子有点闷,不过这是跳湖之前的事情,跳湖之后,像是变了一个人,敢反抗家里的安排,也不知如何说动了族长从家里搬出来,唯一没变的是对家里人依旧上心,尤其是对那个她从小拉扯大的妹妹更是好。
  还有一点,那个后母确实是一而再地想把曾荣卖了,说是要给老大娶亲老二交学费,可那个后母并不是个好相与的,嫁进这个家后非但没有帮着好好操持过日子,反倒把这个家越拖越穷了。
  当然,这个家的穷也不能单怪这个后母,毕竟后母也为这个家生了两个儿子,不是没有一点贡献。
  说到这个后母,丁婆婆还说了一件事,说即便这个后母对曾荣再坏,可她坐月子时,曾荣仍是每天回去做半天的工,帮着做饭洗衣服,说白了,就是伺候这个后母坐月子,可这个后母还不知足,嫌吃的不好奶水不足,让曾荣把挣的银钱拿出来,曾荣没答应,这个后母便让自己丈夫去河沟里摸鱼捞虾给她改善伙食,为此,耽误了不少地里的活,全仗着大儿子没日没夜地在地里忙乎。
  去镇里的人先去的绣铺,看过曾荣的绣品,确实可圈可点,不像是小地方的手艺,也绝非初学者的手艺。
  另外,他们从绣铺的绣娘那得知了曾荣和王牙婆的那场吵架,再后来,他们又去见了王牙婆,知道了曾荣和欧阳思的事情。
  不过有一点,不管是那绣铺的老板娘还是药铺的伙计,对曾荣的印象都不错,小姑娘不多言不多语,活做得干净利落还好看,也不斤斤计较。
  这些徐老夫人倒不是很感兴趣,她比较好奇的是曾荣和这个姓欧阳的究竟有无私情,还有,曾荣跳湖被救后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是不是这个姓欧阳的在背后指点了她。
  还有,为何族长会出面答允让曾荣搬出来,搬就搬吧,还非搬去书院,要知道,正常的书院就连做饭扫地的都是男的,即便要雇女的,也是四十岁往上的婆子,让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住里面,外人会怎么想?
  因着有太多的疑问,徐老夫人次日一早命人去把曾氏一族的族长请来了。
  曾老夫人并没有当面见族长,而是隔着门帘问话,先是开门见山地问他为何答应让曾荣从家里搬出来。
  族长未见到徐老夫人之前还以为是欧阳思的母亲要见他,因为他也听说了,昨日下午有人去村里打听曾荣的事情,所以他想当然地以为是欧阳思的母亲派人来打听曾荣的风评,好为将来提亲做准备。
  可这会见了徐老夫人的排场,他知道自己错了,他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他儿子好歹也是官场上的人,可和眼前的这户人家相比,他儿子估计给人提鞋都够不上。
  因而,听了对方的问话,他战战兢兢地把曾荣差点二次被卖的经历学了一遍,“小的也是见这个姑娘可怜,又答应只搬出来一年,等年底挣了钱就回去,小的寻思她留在那个家里也确实没法挣钱,每天的家务活都做不完,哪有心思琢磨挣钱?”
  说完,见对方没有回话,族长又吭哧吭哧地补充道:“另外,小的也担心,保不齐哪天她这个后娘又撺掇她那个糊涂爹把她糊弄着卖了,小的想着这也是一件积德行善的好事,便做主让她搬出来了。”
  “为何非要搬去书院?”徐老夫人问。
  这个问题族长在答应曾荣搬进去时就想好了说辞,“回老夫人,因为村里没有别的多余房舍,就算有,我们也不敢让她一个小姑娘单独过日子,正好书院的刘嫂子一个人住,小的想着阿荣也住不长,便答应了。”
  徐老夫人见问了半天族长都没有提到欧阳思,只得自己问了出来,不过她也没提欧阳思,她说的是曾荣救了她孙子的命,现在提出了三个条件,她想征求一下族长的意见,若是他们把曾荣带走了,曾荣的父母会不会答允,或者说,会提出什么条件来为难他们,还有,听说曾荣曾经答应和别人换亲,这门亲事现在还作不作数。


第三十三章 打听(二)
  族长得知曾荣想去京城,自是万分惊诧,同时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一个连县城府城都没有去过的人突然一下要去京城,这孩子哪里来的胆量和勇气?
  不过在听到徐老夫人问到曾荣的父母会不会答允以及曾荣的亲事还作不作数时,族长突然一下醒悟了,他猜想曾荣想去京城多半是有两个目的,一是想进京多挣点银子供欧阳思念书,二是想和这户人家攀上关系。
  不用问也能猜到,这户人家的势力肯定不小,从对方的口音和排场上分析,他猜测对方不是当今内阁大学士徐扶善家就是户部侍郎欧阳若英家,因为儿子曾说过,目前安州府在京的大员唯有这两位。
  倒是也还有几位小官员,可那几位小官员和他儿子多少有些来往,唯有这两户人家是他儿子够不上的。
  当然了,也有可能是外放进京的官员家属,可能做到外放进京的官员至少也是五品以上,他倒是也听儿子提过一嘴,好像有那么四五个,只是都跟他儿子不熟,他就更不清楚了。
  但有一点,不管是外放进京的官员还是京城的那两位要员,都是他儿子平时高攀不上的大人物,因而,他是万万不敢得罪的,非但如此,族长还拿定了主意,说什么也要成全曾荣进京!
  难怪老话说的好,莫欺少年穷,当初他赞成曾荣从j家里搬离出来就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