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全能奶爸[快穿]-分卷阅读215

块零嘴,而是吃一顿饱饭。
  ...
  韩老婆子愁云满面的望着只剩下一碗米的米缸,前些日子几个儿媳妇轮流着做饭,老大媳妇精打细算会过日子,老二老三两个儿媳妇大手大脚,几下子就把家里粮吃完了,她一气之下,也不让她们做饭了。
  她叹口气,想了想抓了一把米,这一把米只能熬稀粥,剩下的明天还能煮粥。还有一个月麦子才能收,家里就没粮了,这一家老小吃什么?
  总不能去问人借钱买粮。
  就算去借银钱,村里人知根知底,都知道他们家外面欠了债,借给他们,一时半会儿还不上,谁又愿意借给他们。便是去闺女家借钱,她也没那个脸啊。欠闺女十几两银子的药钱,她都不知何时能还。
  韩泽扛着粮食到家里的时候,韩老婆子正坐在灶膛后面唉声叹气的烧着火。韩泽气喘吁吁地走灶屋门口,喘着气问道:“娘,面粉放哪里?”
  韩老婆子哎哟一声,忙不迭站起来,她惊叫着:“咋买那么多面粉?你这身子刚好,可不能累到了,买了粮,怎么不让二郎三郎过去扛回来。快把它放石台上,等会我来收拾。”
  心里却忍不住犯嘀咕,这么多粮,得多少银钱?他们哪来的银钱?
  王采薇手里拎着大米还有从书馆里拿回来的纸张,跟在韩泽后面。
  二郎媳妇三郎媳妇听到婆婆的声音,纷纷领着孩子从屋子里走出来。
  韩泽把面粉放石台上,笑着道:“采薇卖绣活的钱,她说家里没粮了,就买了些回来。总不能让孩子们饿肚子。”
  韩老婆子也猜测是大儿媳妇卖绣活的钱,她斜瞥了眼老二老三媳妇,意有所指的道:“还是老大媳妇好啊,知道惦记着家里,不像有些人,只知道吃喝,想着自己的小家。”
  老二老三媳妇脸色变了变,心里却很不服气。老大看病读书花了家里那么多银钱,他们买些米面粮食回来,难道不该吗?刚刚对王采薇升起的点点感激,瞬间被婆婆骂的消失殆尽。
  其实不光老二老三媳妇变了脸色,婆婆当着王采薇的面夸她,贬低两个弟妹,她也怪不自在。
  婆婆心里喜欢哪个人,那人便是有不好之处,也是好的。不喜欢哪个人,任何时候都能知道他们的错处。显见,两个弟妹,便是婆婆不喜之人。
  韩老婆子骂完,又去问韩泽,看了大夫没有,听他说,大夫说他身子好了,没病了,一家子都齐齐松口气。
  不管老二老三媳妇多么不服气婆婆的偏心,王采薇和了面,擀了面条,每个人都吃了一大碗,摸摸终于吃饱的肚子,她们笑的心满意足,什么都比不上一顿饱饭。
  这两日地里活不多,韩有田带着两个小儿子就能忙完,几个媳妇不用下地,吃了饭,收拾完毕,王采薇便拿出针线筐绣手帕,她绣的比较快,花样简单,加上绣的娴熟,不忙的时候,一天便能绣一张帕子。
  韩老婆子想到大儿媳妇凭借绣活就能卖那么多银钱,看着坐在旁边歇息的两个小儿媳妇,她大声喝道:“两个懒婆娘,你们大嫂天天针线不离手,你们不说跟她一样一天绣一张帕子,便是两三天绣一张帕子,也能给孩子挣些零嘴儿,不用下地了,整日里就窝在床上睡懒觉,咋那么多瞌睡呢?”
  老二媳妇郑氏眼珠一转,她说道:“娘,我们绣手帕卖的银钱,能都给我们吗?”
  韩老婆子脸一沉,虎着脸、瞪着眼、叉着腰说道:“老娘眼皮子没那么浅,你们尽管绣,卖了多少钱,你们自己攒着,我一文钱都不要你们的。”
  老二老三媳妇一喜,想到大嫂说一张手帕十五分钱,一个荷包十文钱。一个月不说绣多了,便是绣五张帕子五个荷包,也能挣一百多文钱,有那一百多文银钱,给孩子买什么不行啊。
  想到此,两人忙不迭去屋里拿针线筐,等到真的开始绣帕子,她们难住了,怎么绣出来的花儿,没有大嫂绣的好看呢?怎么看怎么不对劲。
  王采薇告诉她们,绣工差些也没什么,不过绣出来的帕子便宜些,也能卖钱。
  她们松口气,便宜些就便宜些,绣的多了绣工自然而然便好了,大嫂原先绣的也没这么好,都是练出来的。等到她们绣工好了,总能卖到十文钱一个荷包,只要有银钱挣,便打击不了她俩的积极性。
  韩老婆子瞅着屋檐下认真做针线的三个儿媳妇,满意的不行,她暗暗的点头,这就对了,老大身子好了,等到明年考了秀才,一家子齐心协力,不怕日子过不好。整日里闹腾,小话不断,再大的家也要散了。
  在韩老婆子心里,只要大儿子身子骨好了,便没有考不中秀才的想法。以他儿子的聪明劲儿,是一定能考中秀才的。
  韩泽略睡了会儿午觉,醒来便打算抄书,屋子里有点阴暗,不如外面干爽凉快,他不在意那么多,便直接搬了桌子椅子在院子里面抄书。
  韩老婆子瞧见他的动作,脸一凝,上前问他:“在练字?”
  韩泽垂着头,笔没停,继续写字:“久了没摸笔,手都生疏了,练练字。”
  他没有说瞎话,经历了几个世界,他会写毛笔字,而且写的还不错,但写出来的字和原身的字有所差别,原身是学霸型人才,字写的当然也不错。要说两人的字谁的字好些,他自大的想,他的字应该比原身的好些,但是他代替原身做任务,哪怕字写的比原身好,也只能把字朝着原身的字迹练习。
  所以,他说抄书能练字,便是要把他的字与原身的字融合,使得现在的字更进一层楼的情况下,还不能让人怀疑他的进步。
  当然抄书不仅能练字,便是他的字写的好些,也从没考过科举,这就需要时间把原身记忆里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不然别说考举人,便是明年的院试也没什么希望。
  再则抄书给的工钱,还能让他解决眼下的难题,不说挣多少银子,起码能让家里人吃个饱饭,或许还能存够明年院试的银钱。
  一举三得的事情,就是他选择抄书的目的。
  韩老婆子笑了道:“你慢慢练,娘不打扰你了。”
  说着把几个孩子赶到了外面,“走走走,跟奶去找野菜,晚上咱们吃野菜疙瘩汤。”
  七个孙子,最大的七岁半,最小的是老二家的小宝才一岁半,孩子年龄小,这会儿正在床上呼呼大睡。
  农家孩子带的皮实,大人忙完地里忙家里,根本没时间带孩子,一般都是大的带小的,再大些,还会帮着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小活儿,像在野地里或是路边找些野菜、割些猪草,喂喂家里的鸡鸭等等。
  韩老婆子挎着篮子,带着孙子孙女便下地了,走到半道上,遇到了韩有林老两口,韩有林和韩有田是亲兄弟,韩有林老伴姓王,韩王氏看着弟妹身后一串小孩子,颇觉得好笑,问道:“你们这婆婆孙孙的干什么去啊?”
  韩老婆子既无奈又好笑:“这不韩泽身子好了,在家里练字,我怕孩子们吵闹打扰他,他们闹着要吃野菜疙瘩汤,我就把他们领出来挖野菜,家里孩子多,可不就一串串。”
  韩王氏听说韩泽身子大好了,为他高兴,转而问道:“听你这话音,韩泽明年还打算下场?”
  韩老婆子叹口气:“老大那身子你说不让他读书,他还能干什么?现在身子好了,他愿意考便考吧。我还不信了,老天让老大活下来,会不给他一条活路。”
  韩王氏安慰道:“韩泽经历了这么多苦难,也该转运了。你也别太操心。”
  韩老婆子苦笑一声,大儿子一日没考中秀才,她就担忧一日,怎么可能不操心。
  韩王氏说着看了看她身后的韩锦绣,皱皱眉道:“吕老婆子放话说在村里找个徒弟,年龄六七岁左右,咱们村里,有六七岁女孩的人家,都把孩子领到吕婆婆面前让她看了,到时候选谁,任凭吕婆婆的挑选,你家锦绣七岁多了,年龄够的上,你咋不让她去试试,姑娘家学一身本事,将来嫁到婆家,免得被嫌弃。”
  韩老婆子怎么可能不知道吕婆婆在收徒弟,关键是大丫已经提前跟他们打了招呼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