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本文作者的其他小说

劝娘和离之后-分卷阅读115

和煦,目光落在钟谚青那一身华丽的锦袍上,意有所指道:“卫大人这是认了你?”
  钟谚青以为盛言楚问的是认侄子的事,开心的点头:“我一提我娘,杜姑母立马就记起了我,还怨我为什么这么些年都没写信给她,哎,哪里是我不愿写,实在我漂泊在外,根本就没机会写信寄过来。”
  盛言楚默默的松了口气,眼神示意孟双去客栈要壶热茶来,他则挑了钟谚青的话头,和钟谚青聊起临朔郡外的风光。
  钟谚青虽是咸庆郡人士,长这么大真正呆在咸庆郡的时间相当少,自打会走路吃饭后,钟谚青就在五湖四海上流浪,在江南府学了两年后,钟谚青又跑到京城小住了个把月,说是‘住’,实则过得跟乞丐的日子相差无几,吃百家饭,行乞讨到了银子,钟谚青就会拿去买笔墨纸砚和书籍。
  读了一肚子的学问后,钟谚青打算回咸庆郡下场科举参加县试考个功名,然天不遂人愿,他家祖屋倒了,做保用的几两银子埋在废墟下没有踪影,钟谚青仰天无泪,正当走投无路时,偶然听到有人说隔壁临朔郡的郡守姓卫,钟谚青一下留了心,辗转打听后钟谚青开怀大笑,暗道天无绝人之路。
  得知临朔郡郡守夫人和自家亲娘有弯弯绕绕的关系后,钟谚青立马背起家伙步行至临朔郡。
  当盛言楚听到钟谚青说自己是一步一步走到临朔郡的,盛言楚不由竖起大拇指:“天寒地冻的,也难为你有这份耐心和毅力,只不过你就不怕你找错了人白走了这一遭?”
  “找错了就找错了呗。”钟谚青厚脸皮的道,“我这些年走的错路又不止这一条,若临朔郡郡守不是我卫姑父或者杜姑母不认我 ,我是不会有怨言的,到时候在临朔郡吃吃喝喝玩一趟再回去就是了。”
  “你没银子拿什么吃喝?”盛言楚背靠着墙,手里捧着孟双让小二刚送来的热茶,热茶腾起的氤氲在他眼前升起丝丝雾气。
  这话问的钟谚青一张俏脸悠悠泛红,赧言道:“我爹娘死后,这么些年我都是四处要饭吃的,总之饿不死……”
  盛言楚怔了怔,忽而笑开:“从前艰辛都是积淀,你瞧,你现在锦衣加身,总算是否极泰来了。”
  “啥?”钟谚青听得云里雾里,指着身上华丽的衣裳道,“等我借了做保的银子,这些衣裳我要还回去的。”
  “还?还…回去?”这次换盛言楚瞠目结舌了,只听他结结巴巴的道,“你现在都是郡守府的公子哥了,卫家还能缺你一身衣裳?”
  钟谚青略略一忖,便明白了盛言楚的话,凉凉开口:“城中谣传杜姑母有收养盛小兄弟为儿子的意思,如今看来是真的了。”
  “假的!”盛言楚低声咆哮,“卫夫人从来没提过这事,你可千万别信,刚见你一身华服进来,我还以为你、你…哎…”
  末了,盛言楚深深叹了一口气,眼神怨怨的睨了一眼钟谚青:“白瞎了你这一张好看的皮囊,怎么就没拢住卫夫人的心?”
  他还要过几天才能回静绥,只要进郡守府,肯定还要跟杜氏打交道,若是钟谚青当了杜氏的干儿子,他就不用再假笑应付杜氏了,以及杜氏那一堆补品。
  钟谚青心思活络,听出了盛言楚话中的深意,扑哧一笑,道:“盛小兄弟果真有趣,若换做旁人,知道自己入了杜姑母的眼,怕是做梦都能笑醒。”
  盛言楚干笑两声,没接话茬。
  钟谚青看出盛言楚不太喜欢开这个玩笑,话锋一转,说起游学路上的趣事,果然盛言楚又恢复了之前的温和。
  听着钟谚青嘴里跑出来的精彩故事,盛言楚由衷的羡慕,见钟谚青说起京城的见闻,盛言楚含蓄的问:“听说京城几位未封王的皇子都在国子监求学?”
  皇家书院是有,但老皇帝并没有命人开院,而是将膝下几个未及冠娶妃的儿子全部塞进了国子监,美名其曰是磨炼,实则是放任不管罢了,丢的远远的也好省心。
  放在心尖尖上的太子和四皇子的待遇就相当好了,太子东宫有数不尽的先生,四皇子也不遑多让,翰林院的编修编纂轮休上府教学,两两一比较简直是天壤之别,盛言楚都开始怀疑老皇帝是不是只把太子和四皇子当儿子。
  “几位皇子的确在国子监求学。”钟谚青直起身子,正色低语道,“此事在京城都快成了老百姓饭后茶余的笑谈,除了太子和四皇子,混在国子监的皇子足足有三人,五皇子,六皇子以及七皇子。”
  盛言楚捧着茶盏贴过来,亦是哑着声音,问:“你见过几位皇子没有?”
  钟谚青摇头:“国子监我倒是站门口看了两眼,但几位皇子我是一面都没瞧到。”
  见盛言楚满脸失望的坐回去,钟谚青嘴角含笑:“盛小兄弟难不成对某位皇子有了儒慕之情?”
  盛言楚眯眼看过来,顺着钟谚青的话悠悠道:“儒慕?谈不上。说句大不敬的话,宫里的皇子才学出色的唯有太子和四皇子,其余三位……上不了台面。”
  钟谚青很是赞同:“你说的对,虽说都是天家的孩子,但国子监的三位皇子属实难登大雅之堂,我是去年进京的,恰好年底国子监选馆,几位皇子的学问都没过关,此消息传出来后,据说宫里的皇上气的好几天没吃下饭。”
  “竟这般差劲吗?”盛言楚五指收紧,试探道,“三位皇子不会都还待在称颂馆吧?”
  嘉和朝国子监沿用的是分馆积分的教学制度,也就是说进到国子监的学生,会按资历分到国子监下边的六馆学习。
  六馆中最为初级的三馆分别是尚文,高节,称颂,这三馆别看是同一层次的学馆,实则亦有高低之分,备受唾弃的就是称颂馆。
  称颂馆里的学生都是一些纨绔子弟,把他们放在称颂馆纯粹是为了让权贵子弟在国子监镀一层金罢了,要说做学问想都别想。
  “六皇子有点出息,去年侥幸升入了廉明馆。”钟谚青捡起桌上的干果吃的欢,边剥壳边道,“其余两位还是老样子,呆在称颂馆已经成了老人了。”
  在尚文、高节、称颂三馆修业一年半或者一年,娴熟四书五经的学生可以跟祭酒大人申请升馆,经过司业官考核通过,就可以正式进入凛然、廉明二馆继续深造。
  凛然、廉明还不是国子监的顶级学馆,学了一年半载后,若经史兼通,学子性情襟怀坦白,便可以进到国子监最高级的学馆——赤忠馆。
  只有进到赤忠馆的学子方有入朝为官的机会,要么走祭酒大人的推荐前往朝廷六部任职,要么肄业后不做官,而是继续走科举之路。
  一路攀爬到赤忠馆的学子,大抵都会选择前者,毕竟赤忠馆的存在就是为了给官宦子弟开做官的后门,真要下场科举,这些从小锦衣玉食的公子哥未必能考中科举,所以想做官只能走赤忠馆这条路。
  当然了,如若家族有人是朝廷重臣,族中子弟想入朝为官,重臣去吏部说两句就行,也就没必要这么麻烦了。
  不过这种靠山制度近几年不太好使,试问皇上的儿子想步入朝廷当值都要一层一层的在国子监考试,那些大臣的孩子哪里还敢越过赤忠馆直接进到朝廷?
  只要三位皇子苦逼的待在国子监,那京城权臣的孩子就只能跟在后边一级一级的考,谁要是敢耍小心思,立马有御史官上奏朝廷。
  思及此,盛言楚突然有些想阴谋论了,老皇帝甘心将自己的亲儿子丢在国子监,莫非是为了洗清朝中那些闲散不干事却领着俸禄玩乐的世家子弟?
  “六皇子倒是争气。”盛言楚夸了一嘴,却没往下说,而是问起五皇子。
  “五皇子?”
  钟谚青以为自己听错了,略带讽意的笑:“京城人送‘小霸王’,这称呼可不是喊着玩的,知道路家吗?路家嫡长女属意他,他倒好,将路大小姐的荷包牵了绳子仍在路上钓鱼,然后放出消息让京城那帮爱慕路家大小姐的公子哥前往京城最大的花楼等他,你猜他怎么着?”
  盛言楚斟酌着语气:“他用路大小姐的荷包钓权贵世家公子哥玩闹?”
  “正是呢!”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