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杀猪佬的小娘子-分卷阅读140

甚至有些畏惧和躲闪。而另一边平西王陈明楷则显得淡然许多,神色平和,根本看不出任何异常。
  散朝之后,高深被皇帝单独叫到御书房。他匍匐在地,身子颤抖不止,而永初帝的眼神严厉凶狠仿佛要赐死他。
  永初帝怒斥道:“你当初是如何跟朕说的,还说宋仝在西南不出三月必死,现在呢?你怎么解释!”
  高深跪在地上,不敢抬头,颤着声音道:“臣办事不力,陛下息怒。”
  永初帝更加怒不可遏:“你叫朕息怒?那宋仝马上就要将八大寨全灭,班师回朝啦?你让朕如何面对他?再封一个异姓王吗!”
  伴君如伴虎,登基一年多来皇帝的脾气越来越大,明里暗里杀的人也越来越多。
  可唯有对荣安亲王谢伯恩和镇国公宋仝,皇帝想杀却又忌惮世俗言论,怕后世史书给他也扣一个诛杀功臣的薄情冷血的帽子。
  毕竟谢伯恩是率先起兵发动靖难之役的号召者,也是诸藩王军队公认的盟主,而宋仝则是领兵攻进京都,逼得嘉平帝自尽的头号功臣,可以说永初帝燕夷吾之所以能迅速登上皇位,这两人功不可没,天下世人皆知。
  两人功高盖主,又实非燕夷吾心腹嫡系,他早欲除之而后快,却又不想杀得太过直白,令群臣寒心,惹百姓议论,因而将这难题抛给了丞相高深。
  高深额上冒出豆大的汗珠,他保持镇定,沉着道:“宋仝功夫了得,警惕心又强,臣前后派去数名杀手,不仅没伤他分毫,反而都无声无息折在西南。西南八大寨的那些个头目也因宋仝在江湖上名声太响,不愿同我们联合。臣该想的法子都用上了,为今之计,只能借他身边百名近卫军之手,只是近卫军从来只听平西王的调遣,臣使唤不动。”
  永初帝眼中满是戾气,叱声道:“平西王是朕留给太子的人,这事朕本就不想叫太子插手,所以才交给你。你倒好,眼瞧事情办砸了,又想把太子和平西王扯进来,早知如此,朕要你做屁用!”
  高深惶恐道:“陛下明鉴,非臣推诿,实在是臣手中无有兵权,调不动人。”
  永初帝气得面色通红,想了想,还是让杨泉亲自去东宫请太子和平西王过来共同商议此事。
  过得片刻,太子燕槐和平西王陈明楷传到。
  两人一前一后进入御书房,看到高深跪在地上,竟丝毫不惊讶。
  永初帝让高深将事情从头到尾简略叙说一遍,然后才给三人赐座,郑重商议对策。
  “谢伯恩虽不是燕家子孙,但他深受天下人敬重,羽翼丰满,朝里朝外党羽遍布。有他在一日,朕便寝食难安,燕家的江山也受到威胁。朕为后世子孙计,不能不除之。高卿同朕言,谢伯恩帐下最得力之人便是宋仝,因此才想出调他入西南剿匪的法子……”
  永初帝说着便暗示陈明楷调动安插在宋仝身边的百名近卫军,陈明楷听完陷入沉思,并不急着接话。
  高深见他不接这个烫手山芋,有些着急了,说道:“平西王,陛下此举实是为了太子殿下,如今陛下将大部分朝政都交太子处理,王爷您身为东宫辅臣,深受陛下信重,此事您不能不用心啊!”
  陈明楷淡淡望了一眼高深,见他如此沉不住气,心里实在好笑。
  但皇上和太子都在望着他,这出戏得好好唱。
  “回禀陛下,高相的计谋漏洞百出,臣以为即便近卫军得手,此事也必将闹得难以收场,届时恐怕地动山摇,朝政不稳。”陈明楷道。
  永初帝神色一凛,让他继续说下去。
  “杀了宋仝,不过是断了谢伯恩一臂,并不能置他于死地。如今谢伯恩虽不过问朝政,但在江州势力稳固,坐拥三万精兵。宋仝一死,打草惊蛇,他必然不会无动于衷,到时他高举义旗,振臂一呼,天下响应者将不计其数。不说别处,便是这京中,也处处是他的旧系,里应外合之下,高相觉得这场硬战我们能撑多久?”
  高深向来只懂得官场尔虞我诈,对带兵打仗之事并不通晓,听了陈明楷这番话,脸色极其尴尬。
  他闷着脸道:“依平西王所言,谢伯恩势大,朝廷是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啰!我等就在京中坐等宋仝立下剿匪大功,志得意满班师回朝啰?”
  陈明楷不屑地笑了笑,皇帝的脸色也霎时大变。
  太子燕槐这时连忙出声道:“父皇,平西王的意思是‘擒贼先擒王’,光杀一个宋仝并没什么用处!”
  皇帝见太子这般沉稳,而陈明楷又是一副风淡云轻的模样,知这二人早有对策,语气不觉变得温和,忙问陈明楷有何策略。
  陈明楷这才缓缓站起身,面朝皇帝,将心中早已想好的计谋说了出来。
  皇帝的眼神越来越亮,丞相高深的心情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唯有太子燕槐望着陈明楷,满脸的得意和敬服。
  “好、好、好,此计甚妙!”皇帝听完,赞赏不已,转头对高深道:“此事你务必全力配合,一应人事调动都听平西王的。”
  高深立即低头遵旨,皇帝又笑着望向陈明楷,意味深长道:“平西王,此计若果真能将谢伯恩一党连根拔除,朕定要大大封赏,你想要什么只管说与朕。”
  陈明楷低头道:“为圣上和殿下分忧,是臣身为臣子之本分,不求封赏。”
  皇帝满眼狐疑地望着他,再道:“爱卿确定不要任何封赏?”
  陈明楷听了这话,一时竟有些犹豫,沉默着,欲言又止。
  太子上前道:“父皇金口玉言,机会难得,平西王有任何请求,还不快说。”
  陈明楷立即掀开朝服下摆,重重跪地,面色肃然道:“此计若果真能成,臣恳请陛下将一女子赏赐给臣做侧妃。”
  此言一出,皇帝讶然,好奇道:“什么样的女子,你要朕赐给你做侧妃?”
  言下之意,一般身份的女子你平西王只管娶回家纳为妾氏,反正无人会说,何须如此大费周章,既要明媒正娶做个侧妃,还要皇帝亲口赐婚。
  陈明楷道:“陛下抬爱,微臣故而斗胆先提此恳求。届时陛下准与不准,臣全无异议。”
  皇帝微愣之余,哈哈大笑,亲自扶陈明楷起身。
  高深体会圣心,说道:“平西王堂堂英雄好汉,没想到也是难过美人关啊。”
  陈明楷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同为男人,高相必能理解。”
  高深于年后才新娶一房娇妾,正是兴头上,宠得很,听了此话,也忍不住呵呵笑了起来。
  而皇帝和太子则更不用说,去年新选的美人个个娇艳如花,父子二人也是正乐在其中,每日里左拥右抱,温香软玉伺候着,滋味甜的很。


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言
  李聿恂遵照宋仝的指示派人暗中盯住丞相高深, 本以为高深情急之下,会有新的动作,却不料那日出宫后, 高深竟然心情大好,此后一切行动如常。
  半月后,北边小国东奚派遣使臣来朝,除了例行朝贡,还向皇帝递上一封东奚太后亲笔书信。
  东奚太后原是大熙朝出嫁到东奚国的和亲公主宜春公主, 如今年老病重, 思乡之情日渐浓烈,因此恳请大熙朝皇帝允许她回到母国, 落叶归根。
  使臣称太后思念故土,自知时日无多, 因此才提出这个请求,日夜都盼着能在死之前再看一眼魂牵梦萦的家乡。若大熙朝皇帝允许, 东奚首领愿一路亲自护送老太后来京都。
  永初帝听了甚是感慨, 众臣听了亦唏嘘不已。
  念及东奚太后宜春公主乃是荣安亲王谢伯恩之亲妹, 永初帝特意下旨命谢伯恩为特使,赴东奚迎接宜春公主归国。
  谢伯恩接到旨意, 不出五日便到京都。
  看到宜春公主那封亲笔信,知亲妹病情危急, 撑不了几日,戎马一生的老亲王竟老泪纵横,情绪激动不已。
  李聿恂得知荣安亲王谢伯恩入京,竟没赶上去拜见一面, 便听闻谢伯恩已然奉旨带领使团出了京赶赴东奚。
  远在西南的宋仝知晓此事也是一惊, 谢伯恩被调离江州, 只带着区区一个使团北上边地,若是路途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