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盛唐贤后-分卷阅读121

跟在鲜于氏身后的长孙王妃看到这一幕,颇有些啼笑皆非,只觉舅舅在家事这方面的手段确实非一般人能及,他子女妾室甚多,却总能哄得妻妾和和睦睦,不吵不闹。

也因为眼前这一幕,一别九年,再次相见的伤感情情被冲淡了不少,高士廉似乎察觉到长孙的好笑的目光,他安抚好了妻子,转目看了长孙一眼:“观音婢,你在笑什么?”

“舅舅,我,我没笑啊。”长孙王妃神色一正,一脸无辜的看着高士廉。

等高士廉转过头去后,她却又忍不住低头抿嘴轻笑了起来,跟在她身边的高氏不由嗔了女儿一眼。

众人进屋之后,高士廉让她的妾室儿女一一过来见礼,长孙王妃面对这些小表弟表妹,自然少不得要做一番散财童子。

等大家分别见过礼后,高士廉就近坐在母亲穆老夫人旁边,一一和她讲叙这些年在外面的一切。

当然是挑好的说,这一说很快就说到了午膳的时候,等用过午膳,因穆老夫人岁数不轻了,高士廉没有再继续和母亲叙话,让她去午憩。

等母亲离开后,高士廉让两个儿子陪秦王说话,自己则朝长孙无忌和长孙王妃招了招手:“无忌,观音婢,你们随我来。”

高士廉向来对这一对外甥亲厚,现一别九年归来,有私话和他们说,秦王也不觉奇怪。

高士廉将他们兄妹俩带到书房,详细的问了京里的局势以及秦王的一应事宜。

秦王李世民,自大唐开国开始,便一路征战至今,关于他的大名,大唐百姓不知道的不多,

长孙无忌和长孙王妃自然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将秦王这几年干的事细细说了一遍。

说完之后,高士廉又问了几句长孙王妃和秦王的关系如何,她还没来得及开口,无忌便先一步将话头接了过来:“舅舅,关于他们的感情你就别操心了,秦王对观音婢,那真是好得让我这个做哥哥的都有些看不过眼。”

长孙王妃有些羞恼的瞪了哥哥一眼,高士廉却满意的点了点头:“如此就好,好了,观音婢,你下去陪你舅母她们聊天,我还有点事要和无忌说。”

长孙无忌见妹妹离开,脸上的笑意一收,有些迟疑的看了舅舅一眼,道:“舅舅,你突然这般详细问秦王的事,可是有什么担忧?”

他马上要满三十岁了,以他对舅舅的了解,若无必要,他绝不会把自己和妹妹叫过来,这般详细问秦王的事。

“这么些年不见,无忌果然是成熟了。”高士廉没有回答长孙无忌的话,却是一脸欣慰的看着他开口。

“无忌,依你之见,你觉得太子和秦王之间,最终会怎么样?”语意顿了一顿后,高士廉又问。

“这个,我也说不好,秦王和太子关系一向不错,不过这一年多来,即便秦王在不断退让,他们之间的矛盾还是出来了,太子对秦王比以往生分了许多,显然是心里对他起了忌惮。”长孙无忌沉默了一会才接口。

“自古天家无父子,这话不是说着玩的,以秦王现在的地位,除非他能抛弃一切,辞官归隐,做个真正的闲散王爷,他与太子之间或许还能善始善终。”

“但以大唐现在形式而言,尚不允许秦王作这样的选择,或者说即便是有这样选择的机会,以秦王的性情只怕也做不到。”高士廉道。

“那舅舅的意思是?”长孙无忌心头一跳。

“我没什么意思,只是想提醒你一句,毕竟秦王现在的身份和以往不一样,你一直跟在秦王身边,想必对他的性情比我更了解,有些事不管愿不愿意面对,我都希望你们是能事先有个心里准备。”高士廉道。

长孙无忌没有说话,心情却陡然变得沉重起来,高士廉看了他一眼,没有再继续开口,书房内陡然陷入某个可怕的沉寂。

舅甥俩沉默了好一会,就在长孙无忌正打算说点什么的时候,,高士廉的声音响了起来:“当年在洛阳的时候,王通收观音婢为学生一事你还记得吧?”

“记得。”长孙无忌点了点头。

“你可知王通在收她为徒的时候说过什么?”高士廉又道,长孙无忌摇了摇头。

“王通当时对我说,你这外甥女日后贵不可言。”高士廉接着往下道。

“......”长孙无忌听得陡然瞪大了眼睛。

第一百五十五章 高士廉的远见

高士廉文采风流,才华卓绝,颇具晋魏名士风采,加上情商极高,极会做人,在隋朝的时候,官职虽然不高,名气却不小。

尤其是在文人士子中声望极高,连王通这样的大儒都是他的座上宾。

也正是因为有了高士廉这么个舅舅在,当年长孙晟逝世,长孙王妃母子被兄长赶出家门,当年的唐国公,如今的高祖,能听从妻子的意见,没有坚持退掉李家和长孙家的这门婚事。

大业十年,高士廉受杨玄感、斛斯政牵连被贬到朱鸢县做九品主簿。

他到了那个穷乡僻壤之地,不仅没有自抛自弃,自怜自苦,反在那穷山恶水中做下了不菲业绩。

大业十三年,钦州俚帅宁长真率军进攻岭南交趾,高士廉临危受命,以一介书生之身出任行军司马,大败宁长真。

李唐起兵之后,他暗中帮着李唐做了不少事,李孝恭当年能轻易击败萧铣,他就有莫大的功劳,面对这样的一个人,高祖对其也是颇为欣赏器重。

高士廉归来不久,就被高祖任命为雍州治中,同时怜他久未与家人老母团聚,特旨让他来年再行赴任。

而李世民此时正好挂了雍州牧的职位,由此可见,高祖心里想补尝次子,知道次子与其王妃感情深厚,对其妻族也颇为照应,便将高高归唐的高士廉放到次子麾下做事。

高士廉因在京还有几月时间,就趋此机会给次子说了一门亲事,其余时间就在家里陪伴老母妻儿,日子过得很是平静。

若说高祖对高士廉只是欣赏,李世民对他的态度则是发自内心的尊敬。

因他与长孙的婚事是幼年定下的,长孙女子住到高家之后,他没少与高士廉打交道。

在李世民看来高士廉是那种拥有定国安邦之能的贤才,他猎古涉今,心术明达,视野心胸,韬略操守都绝非凡俗之辈能比,能多和他交流,以他的为师,是莫大的造化。

为此,自高士廉回来之后,李世民一有空就往高府跑,向他请教一些国家大势、以及自己感觉有性茫的问题,如突厥,刘黑闼、还有李唐朝堂内部的问题。

说话这刘黑闼今年三月在洛水被秦王李世民打败逃往突厥后,满心愤恨,一心想要报仇雪恨,突厥新上位的可汗颉利野心勃勃,心里时刻想着谋取中原。

他与刘黑闼一拍即合,借兵给刘黑闼,自六月初开始,刘黑闼便带着小规模的突厥兵在山东边境一带抢劫,频频挑衅。

而李唐此时外面尚有不少中小势力需要扫荡,一时半会没有精力、也腾不出手来对付他,只派了车骑将元绍为边境行军总管,以防突厥大兵来犯。

刘黑闼见唐军暂不理会自己,愈发的放肆,抢掠动作愈发的频繁和猖狂,从六月到八月这一段时间,干下了不少事。

“舅舅,关于这刘黑闼和突厥不知你有什么看法?”八月十五过后,李民来到高府找高士廉,两人一起喝茶的时候,李世民向他请教刘黑闼和突厥的问题。

“刘黑闼此人确是不可多见的悍将,不过他今年在定州和王爷那场大战,打光了家底,伤了基根,一时半会之间很难再成气候。”

“他能打仗,善打仗,除了本身勇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