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生娃是国之大事-分卷阅读41

一般。
  未曾想到刚进门就有如此美色候在前,晏回原地顿了顿,寻思着到底是让她改掉这不雅观的睡姿为好,还是自己直接化身为狼好?
  这么个念头刚兴起,其后无数步都想通透了:比如明天是休沐,折腾得晚一些也不怕;司寝局那两本春宫册子共有一百零八种姿势,如今才尝试过四种,尚有无数种可能……
  身下支起的小帐篷变成了大帐篷,晏回光靠脑中的旖旎情思就愣生生把自己给想硬了。
  唐宛宛看见了他,眼睛一亮:“陛下批完奏章了?”平时看到他进来就往被窝钻,今天却没有,约莫是一时给忘了。
  晏回不动声色地从那截小腿上挪开视线,正寻思着说点什么再进入正题,却见唐宛宛冲着他讨好一笑:“陛下,我明天能再回家一趟吗?”
  晏回问她:“怎么了?”
  “我以前的骑装没有带入宫,得回家去取。”见晏回面有诧色,唐宛宛又说:“九月初七是巾帼节,陛下可知道?”
  晏回自然是知道的,这一日是长风将军的忌日。
  前朝末年大厦将倾,大盛于马上起家,祖皇帝将中原尽揽入怀,可外敌环伺的处境却一时半会儿解脱不得。早年北有匈奴,东北有靺鞨与高句丽,南有海患,各个虎视眈眈,可谓外忧不断。
  近百年间涌现名将数十,口口相传至今,这长风将军亦是如此。长风将军生平只上过一次战场,反倒比那些南征北战的老将名声更大一些,只因为这是一位巾帼英雄。
  高祖年间,蓟州乃是中原东北角的门户。蓟州临近东突厥、高句丽与靺鞨,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时年蓟州守城之将为傅家,数十年守城,蓟州城防军几乎与傅家家兵无异。可十年也没遇上一场战事,渐渐地松懈了。
  及至高祖一十八年,高句丽率重兵临城下,傅家猝不及防,立马慌了手脚。可这会儿一看,己方军士散漫,粮草不足,城防薄弱,竟没有半点战机。
  城破已经成了定局,高句丽又有战胜后屠尽全城的惯例。时任蓟州太守的傅大人吓得直哆嗦,一卷铺盖带上爹娘与妻儿就要跑。他也知道临阵叛逃被抓住了是要抄斩的,于是从蓟州向东跨过海往新罗的方向去逃了。
  长风将军傅夫人本是傅家长媳,学过些粗浅的骑射功夫,当得是正气凛然。她看不上丈夫如此行径,又怜惜公婆儿女,不忍让他们丢了性命,便独自一人留了下来,以兵符调令将士守城,誓与蓟州百姓共存亡。
  于是这一战,便闯出一个巾帼英雄的名声来。这个对排兵布阵半点不懂的妇人,单凭着破釜沉舟的胆气,竟带着蓟州百姓死死撑过了十数日。
  城破之时傅夫人亲自披甲上阵,与麾下小将尽数战死。临城的增援却及时赶到,总算将敌人击退,避免了屠城的血案。
  因傅夫人抗御外敌有功,高祖追封其为长风将军,并在每年这一日都要率京城世家的许多年轻男女去围场游猎一番。后来这习俗就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将傅夫人的忌日定为了巾帼节,至如今已有近二百年。
  每年这一日京城东郊的围场都会开放,有时帝王也会在这一日亲临,带着各部院大臣举行秋狝大典。而更多的时候,却是由各家学馆组织学生到围场狩猎,参观营卫训练,以此缅怀先人警醒自身。
  年纪太小的学生不好管束,去留随意,过了十四岁的学生却是一个不准缺席。
  “你居然会骑马?”晏回倒是奇了,心说宛宛个子这么矮,怕是连马都爬不上去,居然也会骑马?
  唐宛宛没听出这话里藏着的点点嫌弃,苦着脸答:“不会啊,以前去过两回都只能干看着。”
  “那有什么难的?朕教你就是。”晏回如此说道,丝毫不觉得他一个曾因骑马摔伤腰的人说这话多没有信服力。
  说话间,晏回上前把那晃得人眼晕的小腿捉了一只在手。
  唐宛宛立马察觉不妙,一边蹬腿,一边扭了个身去扯被子,还妄想分他的神:“陛下快放开,明天我还要见人呢!还要早起呢!还要回家去取骑装呢!”
  晏回沉下身,在她明晃晃的小脸上重重亲了一口,下巴上刚刚冒出的青茬还有点扎人,闻言低笑出声:“明明朕富甲天下,你怎么总把朕想成个穷酸鬼?堂堂贤妃娘娘头回在人前露面还要穿旧衣,心善的说你是节俭,那些个嘴碎的怕是要说朕苛待你了。”
  “那陛下送我一件呗。”唐宛宛心知大势已去,也不再挣扎了,气鼓鼓瞪着他,还不忘给自己讨福利。
  晏回随手解下衣袍,声音低醇如美酒:“送十件百件都依你。”


第32章 骑马
  待钦天监仔细算过, 九月初七正是个宜出行宜狩猎的好日子。
  原本这么一场由学馆组织的活动,却因今年多了个身份特殊的贤妃娘娘, 陛下也被撺掇着来了, 各部院大臣、门阀世族自然不会缺席,遂成了一场秋狝大典。
  随行之人的名录两日内呈上了案头, 各大臣家中子女再加上各家长随护卫等人, 粗略一算竟破了千数。再有金吾卫、腾骧卫共八百将士随驾护卫,另又调了骁骑营、前锋营、善扑营各三百人的营队同行, 为的是在围场表演助兴。
  唐宛宛给家里去了个信,得知全家人都会去, 高兴得不得了。
  也不知针工局是怎么在这三两日赶出来的, 送来了好几件骑装, 另有几双相配的鹅头靴。
  唐宛宛挑了一身比较耐脏的雪青色,衣襟之上缀着一排红宝石为扣。当真是人靠衣装,平时她软得像个面人, 这么一穿居然也有了几分英姿飒爽的范儿。唐宛宛蹬上小靴来回走了两步,几个丫鬟都笑着说好。
  而晏回穿的是一身交襟立领骑装, 通身玄色,身前和背后都绣着栩栩如生的五爪金龙,腰间的墨玉带钩束紧腰腹, 另系着一条三尺长的龙头鞭,更显得气宇轩昂。
  秋狝大典按例宫妃可以随行,可这回想要同去的却只有一个关婕妤,关婕妤出身将门, 打小跟着父兄学习骑射,有这么个机会自然要跟着。
  而剩下的几位要么不会骑马,要么身子差,要么怕晒黑。再有冯美人前几年也曾跟着去过一回,不知她怎么想的喷了满身蔷薇水,没招来蝴蝶只招来蜜蜂了,围场之上失声尖叫了好几回,当着许多诰命夫人的面出了大糗,又被晏回训了两句,此后她再没来过。
  京城的围场共有三个,每年巾帼节开放的都是东郊那个围场,这是因为此围场乃是长风营平日驻扎练兵的地方。长风营取长风将军之封号,其中大半是女兵,引得别的营无数新兵老兵心驰神往。
  可惜其中士族出身的并不多,多出身于京城周边乡镇的贫苦人家。大盛朝已有五年未起战事,一来参军入伍没有性命之忧,二来每个月能拿固定的皇饷,跟着兵营读书认字还不用掏钱,总比留在乡下当一辈子的庄稼汉好多了,自然有许多人家乐意。
  等晏回和唐宛宛上了御辇,八百亲卫各自翻身上马,这便朝着东华门而去了。
  淮安大街早已被清出了一条道,街两边跪着无数老百姓,都伸长脖子卯足了劲儿地看,好像多看两眼就能透过御辇看到里头坐着的陛下,就能多沾些贵气似的。
  这是唐宛宛第三回 乘御辇,前两回都是因为要早上去学馆,跟着陛下从长乐宫坐到太和殿后门。晏回私心作祟,总觉得她刚睡醒时迷迷糊糊的样子特别可人,总想跟她多腻歪那么一会儿。
  那时唐宛宛困得眼睛都睁不开,还没来得及把这车里仔细瞧瞧。这会儿有了功夫,好奇地这儿翻翻那儿翻翻。
  帝王的马车自然跟寻常官家的不同,不光藏有隐秘的机关暗器,其中的花样也是繁多。车壁上总共六个小屉,每个里边都装着新奇的东西。唐宛宛从这边翻出两罐茶叶,从那边翻出两本杂书,跟寻宝似的。
  甚至听了晏回介绍,唐宛宛还把茶案拿起来放到一边去,将马车底掀开瞧了瞧,大吃一惊:“底下还真的有铁板啊?”
  晏回笑笑:“那是自然。本朝初年有位老祖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