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生娃是国之大事-分卷阅读94

 不知想到了什么,德妃忽然问:“陛下可有叮嘱什么?”
  丫鬟垂下眼不敢看她,摇了摇头, 怕主子失望又补上一句:“太后身边的荷赜姑姑叫娘娘提前跟命妇们交待好,去年吏部尚书家的少夫人被蚕虫爬到衣角上便失声尖叫,那样的糗事可不能再有了。”
  先蚕礼这样的大事,陛下也不说叮嘱两句, 德妃心头一片冷然。身为一品妃嫔,该有的体面陛下从没少过她半分,可无宠的宫妃,这份体面还能维持多久呢?
  待上马车的时候,德妃不知怎的眼前一黑,差点从脚凳上跌了下来。
  “娘娘!”身旁的丫鬟眼疾手快,忙把她扶稳,忧心忡忡地问:“娘娘今日是怎么了,怎么气色这样差?”
  待上了马车,德妃轻轻按了按心口,眉尖深深颦起。自陛下那夜离开韶寕宫,不知怎么回事,这几天她总是心神不宁的。
  今年的先蚕礼上平平稳稳的,没出任何乱子。以前总会蹦出来一两个不敢靠近蚕虫的夫人,这回却各个规规矩矩,全程顺当得不得了。
  来观礼的都是四里八乡的百姓,都跪在地上高呼“娘娘千岁”。每逢这会儿就是德妃最欢喜的时候,百姓不知宫里事,在他们眼中,娘娘与皇后几乎无异。
  回京时走的是城北,仪卫头领上前来问:“娘娘,咱们是走白虎大街回宫,还是绕去城北吉定路?”
  德妃只迟疑了一瞬,说:“走大街。”
  仪卫头领不敢多问,躬身应了喏。
  吉定路上住的都是_0_gao_0_guan,德妃的母家——魏家大宅也在这条街上。可她宁愿走过闹市听百姓吵嚷,也不愿意从自家门前行过,生怕被家里的兄弟们挡了路。
  每回德妃想到自己的母家都觉得心口闷,家中兄弟不成器,她每回归宁的之时听他们客套两句,之后就要说自己有什么什么难事,求她给想想法子,这么些年从没一次例外的。
  宫妃与母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德妃自知无宠,在宫中时也算得上是谨言慎行。何况陛下最忌宫妃_0_yi_0_quan_0_mou_0_si,故而家中所求之事,德妃从来不敢应承,却也不能回绝。每回都要劳心伤神,再提起这血缘亲情反倒可笑了。
  今日起得有些早,德妃正阖着眼养神,心中却有些奇怪:按理说二百仪卫开路,街上应该只闻山呼“娘娘千岁”的声音,可今日周遭的百姓吵吵嚷嚷的,仿佛都看不到她这卤薄仪仗似的。
  兴许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德妃正这么想着,嘈乱之中却有一道声音直劈入她耳中——“快去看啊!羽林卫去魏家抄家啦!”
  德妃脸色骤然一变,心口突突直跳,她怕自己听岔了,忙喝令马车停下,问自己的丫鬟:“方才那人说的是什么?”
  丫鬟怔怔答:“好像是魏家抄家了……”
  “还愣着做什么!快去问问是哪个魏家,是不是三叔四叔家?”
  德妃的父亲魏大人是家中长子,长房和二房留在祖宅,剩下两家也都在朝中为官,祖宅住不下,单分出去过了。
  “娘娘您先别急,贸然回府不好,奴婢去给您问问。”丫鬟忙去打问了,德妃也顾不上避嫌,仪仗就这么停在街上不走了,心中暗暗祈祷千万不要是自家。
  过了半刻钟,那丫鬟顶着一张白惨惨的脸回来,德妃心里一咯噔,只听丫鬟颤着声说:“娘娘,是咱们家……抄的是咱们家!”
  “怎么可能!”德妃再顾不上什么脸面,匆匆行去了吉定路,远远就望见数百名羽林卫鱼贯而入,门卫都跪着哭天喊地。
  明明她此时还隔着很远,后宅的哭喊惊叫声却通通入了耳。先帝赐下的匾额都被侍卫摘了下来,乱刀乱剑一顿劈砍。
  劈完了,百年世家的名头也就没了。
  百年祖业一朝毁,德妃心神震颤,只觉喉中泛上一股腥甜,眼前一黑便不省人事了。
  “娘娘您怎么了?快回宫请太医啊!”
  *
  此次抄家的共有魏、史、厉家,俱是抄家之后再贬为庶民。
  其中官位最高的就是魏大人,为正二品特进,文官之中其位只在左右丞与三公之下,是辅佐过太上皇的老臣了。参天的大树如今说倒就倒,怕是只能投奔亲戚去了,再留在京城只有沿街乞讨的份儿。
  此举令朝中文武百官骇然,许多老臣心头都涌上几分物伤其类的悲凉:陛下一向近寒门远世家,世家子弟想要踏入朝堂比登天还难。
  可这会儿陛下竟是要拿世家开刀了?朝中老臣各个义愤填膺,为魏家求情的竟占三分之一还多。
  然而魏家的积蓄一样样列出来,京城宅子十一处,京郊良田两千亩,城中商铺过百……众人都不敢再吭声了。
  大盛祖训俭以养廉,朝臣的俸禄并不多,一家子都吃一人的俸禄是远远不够的。朝臣中另置田地、商铺的不在少数,可远远没有魏家这么多,能有其十一便不错了。
  德妃昏昏沉沉睡了一整日,次日醒来时静_0_jing_0_zuo了半晌,惨然一笑:“将金册、诰敕、袍服都交回去吧。”
  “娘娘这是要做什么?”
  丫鬟猜到她所想,膝行上前出声安抚:“陛下并未褫夺您的封号,也没有降您的位分啊!”
  “陛下没有夺我封号?”德妃骤悲骤喜,顾不得仍在病中,忙去御书房请罪去了,甫一入内行的便是稽首大礼,垂泪涟涟:“母家犯错,实为宫妃教管失责,嫔妾甘愿受罚。可家父这些年来勤勤恳恳,功在社稷,他还在陛下幼时当过您两年的国策太傅。求陛下念在旧情,饶他一罪。”
  晏回落下笔,静静看她半晌,淡淡出声:“结党营私,_0_tan_0_wu受贿,卖官鬻爵,谋逆不轨,样样都是重罪。尤其这回朕中毒,你魏家连同史、厉两家挑唆百姓,助纣为虐,按律当诛九族。”
  说到这里,他语气一转又说:“只我大盛朝从未有过诛九族的先例,朕又念在你多年代掌后宫的份上,将流放之刑改为了抄家并贬为庶民,已经是轻罚了。”
  更重要的是,诛九族与流放乃是重刑,帝王一人说了不算,得由刑部、御史台、大理寺共审,不如抄家省事。
  德妃面如缟素,却斩钉截铁地驳道:“我爹一心为国,如何会生出谋逆之心?定是有心之人栽赃陷害,求陛下明鉴!”
  这谋逆一事并未列在魏大人的罪名中,因为主使另有其人,晏回怕打草惊蛇,没有多说,只沉声道:“你若好奇,自己去问问你爹,朕也想知道他为何会生出这谋逆之心。”
  德妃一颗心沉到了底,她颓然跪在地上,望着龙椅上的人惨然一笑。这些年来两人渐行渐远,曾经的良人早不是旧时模样,连她这般凄惨的模样都不能得他半分同情了。
  德妃陡然哭喊出声:“嫔妾明白了……是不是贤妃挑唆陛下的,她怀上了龙嗣,这是嫌我挡了她的路!”
  晏回听得头疼,不欲与她再争辩,挥了挥手说:“你退下吧。”
  *
  此番抄家阵仗极大,连宫里都传得沸沸扬扬的,只是长乐宫的嬷嬷吩咐底下的人不能在娘娘面前嚼舌头,没人把这事告诉唐宛宛。她知道的时候已经是三日后了,还是关婕妤闲聊的时候说起来的。
  当天晌午晏_0_hui_0_hui了长乐宫,刚提起筷子便听宛宛问他:“陛下,魏家为什么要抄家啊?”
  她这会儿怀着孩子,其中内情晏回不愿意与她说,怕吓到她,更怕吓到自家娃,言简意赅答:“他家犯了错事。”
  “犯了错事……就要抄家啊?”唐宛宛睁圆了眼,像只受惊的兔子似的。
  “你当如何?”这话问得古怪,晏回不明所以。
  唐宛宛勉强挤出一个笑,战战兢兢地问:“那我以前侍寝的时候还常常挠陛下两下,上回还一不小心打到你脸上了……这些……都不算错事吧?”
  晏回笑出了声:“你这都是小错,大错却是不能犯的。”
  他都这么说了,唐宛宛心里还是七上八下打鼓,寻思着自己今后可得规矩一些了。
  她连着好几天都特别得懂事,吃饭时知道给他舀汤夹菜了,早上醒得比他还早,目送晏回去上早朝。
  就连晏回在御书房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