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十二年故人戏-分卷阅读37

更简洁合理。
  “在游轮上,沈小姐身边的那位先生心疾难愈,有留学背景,又是家在北京城的傅姓公子,我猜他就是傅家的三公子。对不对?”
  沈奚抿起嘴唇来:“你如果想问他,那我现在就要走了。”
  段孟和摇头:“你听我说下去。我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就是因为猜到他是傅侗文,”他停顿半晌,说,“其实我和段家有点亲戚关系,段祺瑞……你应该听过。”
  袁大总统的心腹?沈奚错愕。
  这样看,他家和傅家都是北洋军一派的,份属同僚,为何不愿相认?
  “我很怕自己在上海的事让家里知道,他们还以为我仍旧在国外深造,”段孟和无奈一笑,“所以才会骗了你们,对不起,沈小姐。”
  “你回国没有告诉家人?”
  “归国五年,从未归家,”他说,“所以,希望你能理解我的苦衷。”
  
  这话倒严重了。
  沈奚轻摇头:“我没生气,段先生不用一直道歉。”
  “那就好,”段孟和轻松不少,“来,我们说说你。是改变主意,要来仁济了吗?”
  “并不全是。”
  “那么?”他笑吟吟看沈奚,“是为什么呢?”
  “我只有三个月在上海,想找点事情做,所以来自荐,”她望一眼地上堆积如山的纸,上头是英文,“你需要助手吗?医学背景,精通中英文,中医也懂一些的助手?”
  段孟和略感意外,却很开心:“当然,”他指满地的文件袋和堆积如山的纸张,“我正为了这些东西发愁,你一定是老天派来拯救我的天使。”
  
  地上的过去各科室遗留下来的术后记录和病例。
  因为仁济要搬去新的医院大楼,这些资料也被翻了出来,要求重新整理。院长原本想交给住院医生们,但医院本来就人手稀缺,大家做自己的都嫌时间不够,谁还有空整理历史遗留资料。所以段孟和一到上海,这难题就被丢给了他。
  在上海,一个既懂英文,又懂医学的人已经算是稀缺人才,就算找到了,人家想做的也是住院医生,不是整理资料的助手和秘书。
  所以说,沈奚真是天使。
  来拯救他的天使。
  
  “这里边有骨科的吗?”沈奚很感兴趣。
  三个月的时间,不够做正经工作,却刚好适合干这个。
  “可能你要失望了,到今天,国内也还没有一家西医医院有骨科科室,”段孟和笑着解释,“民众在这上面,更信任中医。”
  原来是这样。
  她很清楚,临床经验是最重要的财富。
  所以这些病例对她也是同样珍贵,临床经验都在这里头,是顶顶好的教材。
  
  沈奚欣然接受了这份工作,也是她人生第一个工作。
  但她同时,也不想浪费在仁济的这个好机会。她在征得段孟和同意后,每天都要带一些回家去,不懂的第二天再带回医院问。这样,白天还有时间去跟那个英国人在外科实习,去门诊或病房。假若还没系统的骨科科室,那么在外科也不算偏离她在纽约所学。
  更何况,在仁济,不少医生也是轮转科室的。
  段孟和就说他在内科、外科和儿科,甚至是妇科都呆过。
  “这样轮转科室,能对临床医学有更深入的理解。”他如此解释。
  
  资料里有许多病例都是几十年前的,字迹潦草。段孟和和她商议下来,希望她能受累再抄一遍,以便后人查看。“没问题,你管墨水。”她答应了。
  于是,
  在1915年的八月,每晚陪伴她最久的,虽不是傅侗文,却是他送的那一支钢笔。
  
  一晚,钢笔墨水用尽,却还有小半页纸没抄完。
  她想做完事再睡,于是满屋找寻墨水,想着他曾在这里住过,总会有文房用具。傅侗文的东西都堆在一楼角落,木箱没上锁,打开两个,都是书。
  柜子里倒翻出来几本日记。这是很私密的东西……
  沈奚没多看,将它们原样放好,又在柜子右侧的边角,看到了一捆信。
  上头那封字迹娟秀,用小楷写着——侗文亲启
  在深夜猛见到这个,倒像心里有个招摇过市的小促狭鬼,晃着,缠着她,在她耳边吹了口气:看看吧,无妨的。
  沈奚的手,在捆信的绳子上摩挲了会,偷偷看第二、第三封的封面,一样的字迹,显是出自同一个女孩。那小鬼又在吹气了,沈奚局促地将它们塞回去,关上柜子。
  非礼勿视,非礼勿念,非礼勿深思。
  她趿拉着拖鞋,跑上了楼,没几步又回来,将灯关上。
  回去二楼房间,也顾不上什么今日事今日毕了,直接关灯,睡觉。
  
  ***
  
  三个月后。
  钢笔墨水的空瓶子堆满了书桌。
  沈奚没有丢掉它们,想作个纪念,就把用完的墨水瓶摆在了书架上。
  
  她满打满算,将日子算到了最后这一天。
  她把段孟和办公室遗留的所有文件、病例都整理好,又分门别类地给他写了说明。在那天,都交到段孟和手里,竟也有不舍。她唯恐段孟和搞不清楚,耐着心,为他翻着说明,一页页讲解。
  段孟和是个喜欢玩笑的人,今天倒话不多,只是听她说。
  
  她最后将办公室的铜钥匙放到桌上:“段先生,你要按时用早餐。”
  段孟和在某些方面和她近似,一但心思在工作上,就会废寝忘食。这里的住院医生有严格用餐时间,可段孟和早就是主治,不受约束,反而还不如住院医生的生活健康。
  条条框框,有时还是有用的。
  “我一直想问你,”段孟和打开抽屉,收好那把铜钥匙,“你和傅先生是假扮的夫妻?还是别的什么?”
  
  傅侗文叮嘱过她,不要对外人说是男女朋友的关系。
  沉默后,她说:“是家,他是我的家。我是个孤儿,一个家人都没有,他是我最亲的人。”
  他惊讶:“你从未提到过。”
  这如何提?沈奚低头笑:“你是有家不想回,但总有扇门,有盏灯为你留着。我和你不同,我在纽约住过,上海住过,广州住过,可在哪个公寓里住都和在游轮上一样,是在漂泊,”她想想又说,“当然,我能养活自己,不是想依赖家人。而是,心里的。”
  在最落魄时,理想都说不动了,身心俱疲时,哪怕没有力气再走回去,死在半途中,也会知道有个地方是自己的。
  她一笑:“你不会全理解的,至多是体谅吧?”
  不亲身经历,都不会了解。
  
  沈奚讲完,暗示告辞,段孟和提出要去送一送她。
  “就送到门外?”沈奚征询他的意见,对这个亦师亦友的男人,她却始终保留着秘密。有关住处,有关傅侗文,有关她自己,从未透露。
  段孟和笑道:“是,就到门外。”
  他说到做到,并未食言,人走到医院大门口,收了步子。
  门左侧,有个卖花的婆婆,蹲坐在地上,脚边放着个篮子,面前也铺着块蓝色粗布,一个个小花苞被整齐地码放在布上,每一个小花苞都用根细绳打了结。
  “栀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