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始皇陛下喜当爹[秦]-分卷阅读138

,新鲜的人才为大秦的中枢系统注入更多的动力,使它高速运转。
  当小龙崽埋头苦干数日,又拿出一份成果,造纸术和印刷技术出来后,发现了父父的臭脸。
  她将这两份计划拿出去献宝,并背着手得意洋洋道:“没关系,有了纸张和印刷术后,以后咱们去建学校,建图书馆,到时候读书也不贵了,父父也不用怕人才不够用。”
  “那现在呢?”
  培养一个读书人,一个有能力当官的读书人,最低的平均年限是十年,但现在就已经面临人才的超大缺口了,该如何?
  小龙崽笑眯眯的,“后世的史书上有一种叫做科举的制度,这种制度只要是读书人,不管你什么出身,只要不是三教九流的,只要不是罪人之后,你有科举的资格,你能过关斩六将,考中了,就能当官!”
  “不看出身,不用刷声望,不需要贵族举荐,只要通过科举就能当官?”
  但,科举是个什么?
  嬴政模模糊糊能猜到一点,他几乎是触碰到那个边界线了,心中一片明亮,那个答案仿佛呼之欲出!
  不等小崽儿解释,他就道:“是否和考试一般的东西,唯一区别的是,朝廷是主考官,朕是这天下学子的主考官!”
  说到最后,他总是深沉的眉眼难得黑得发亮,阳光洒进来隐约有些目眩神迷。
  这样意气风发的父父,小龙崽是不多见的,她忍不住大声附和了一句:“没错!父父你是主考官,你想找什么样的人来当官就找什么样的,朝廷上那些酒囊饭袋干不了活,就让别人来!”
  打破世家贵族的优越感,和因为世代为官占据了当下世代的绝对统治地位,需要多久?
  小龙崽告诉你,只需要一个科举制度。
  当科举制度出来的时候,嬴政猝不及防地打破了这一池平静的水面,给大秦带来了十八级龙卷风,这股风像是之后大秦十年二十年间的疯狂变化,飞快发展打开了一个风口,而有能力站在这个风口,甚至顺着风口跟随统治者父女飞出去的人,到最后都成为了名列史书的大人物。
  没能力甚至固执站在原地不动还想着扯别人后腿的人则被时代远远地抛下了,落在地上碰了个头破血流,他们起于优越,却死于优越。
  这个例子在后世史书上告诉人们,当时代在高速发展的时候,不要揪着过去的优越感不放,你得抛弃荣耀,紧紧跟随时代,才能不被那个辉煌的时代抛弃,你才能跟得上那对天人父女,站在世界之巅!


第108章
  科举制度一出来, 整个大秦官场如同热油锅里溅了一滴水,噼里啪啦一下子就炸了起来。
  他们用不可置信地目光头一次不顾君臣之差,不顾皇帝陛下慑人的威严, 直直看向他。
  皇帝陛下却不给你辩驳的机会,这大秦是他赢家人的天下, 是他带人打下来的天下,他是开国帝皇,他是第一任完成大一统的皇帝, 他是嬴政, 他大权在握,霸道而威严, 他真想做成什么事的时候,身为臣子你真拦得住?
  哪怕当场几个老臣撞柱子给他看, 声称寒门无士子, 庶民多文盲, 也没办法,皇帝陛下已经决定了, 你死一百个, 他还是决定了。
  这是大趋势, 这是大秦要发展必然改变的用人制度,身为统治者的嬴政, 当然会选择对大秦更有利的方式去做,他不可能也不会理会士族所谓的优越感。
  他们今日看不起寒门, 看不起庶民, 等到日后真有庶民寒门通过科举当了官, 挤掉了那些酒囊饭袋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士族子弟的官位,他们还能保持优越感吗?
  科举制度刚开始要推行下去其实挺难的, 这个过程缓慢而拖拉,因为去办事,去做成这件事的恰恰好就是士族贵族出身的官员,你叫他去办一件本身不符合他自身利益的事情,他会积极?
  哪怕碍于皇帝威严和命令不得不去做,但效率也是有限的。
  看到这种情况,嬴政反而更加坚决了要改变用人方式的决心,坚决要尝试科举的心思。
  在砍掉几个严重消极怠工,拖后腿的官员脑袋后,在性命的威胁下,这些官员总算是愿意办事了。
  第一届科举总算成功筹措举办。
  当科举选拔当官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天下读书人很是震惊了一番,平静已久的天下沸腾了起来,很多寒门出身的书生热泪盈眶,到处奔走相告,这些人整日整夜地狂欢,头上绑着黑色布条,上面用朱砂色的毛笔写着“皇帝英明”四个大字。
  没人知道,对于寒门出身的书生来说,此生最郁郁不得志的是什么?是空有一身才学不得其门而入!
  是明明有足够的能力报效朝廷,实现人生抱负,却因为没有门路当官,没有家世背景,没有认识有名望的长辈举荐,而默默无闻,最后腐烂在泥土里,遗憾终生。
  所以听闻这个消息,听闻可以靠着一身才华,公平地考试进入官场,取得走到皇帝跟前的机会,无数郁郁不得志的寒门子弟疯了一样狂欢。
  从此寒门庶民阶级都有了指望,哪怕他们这一_0_dai_0_kao不上,当不上官,下一代好好培养,说不定也能改换门庭,当上官。
  这世界有几大恩德最令人感怀,对普通人来说救命之恩为一,父母的养育之恩也为一,雪中送炭之一也可唯一,但对书生们来说,知遇之恩才是最令他们动容和感念的!
  皇帝此举无疑与知遇之恩无异,皇帝给他们本人,给他们日后的子孙后代无数代都提供了一条通天路,这是世世代代都利好的事情,如何能不叫人感念?
  后来士林中又传出风声,听说科举是宫里十岁的小公主提出来的,她说朝廷里的酒囊饭袋既然不会办事,那不如就让会办事的人来当官。
  刚开始天下书生听听就算,还一笑了之当个笑话来听,因为他们不相信年幼的公主会懂得这些官场的事,更不敢信她能提出科举这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选拔制度。
  一直到后来,这第一批参加科举的书生有人当了官,被小公主抓了壮丁挑去她亲手建立的一个个部门里当苦力时,才猛然发现,那些传言可能没错,小公主她真的能说出那样的话,也有那样的能力和见解,岂止是科举啊,她后来所做的种种事情,哪种不是惊天动地,足以名动史书?
  后来震惊着震惊着,书生们就习惯了,小公主嘛,你别把她当公主看,就把她当公子看,看成智多近妖的小公子,把她当天才,你想象不到的天才,你就能接受了。
  第一届科举因为急需用人和时间紧迫的关系,开办得很快,除了基础知识外,并没有吟诗作赋的科目,对重武轻文的大秦来说那些风花雪月还不如你会多写点建设性意义的东西来得强。
  嬴政同样是个实用主义者,花花草草的东西在他这里没用,他只看你办事的能力和思想的深度。
  因而第一次科举和后世史书上的科举根据大秦的真实情况也有了很大的调整,比如在小龙崽提议下加入了很多偏科,像算学、像特殊的技艺,技艺方面不计入正考分,但表现良好能加分。
  到最后选拔的时候,这些在偏科上表现优秀有天赋的人才,哪怕最后没考上进士,也没进入殿试走到皇帝面前,也被小龙崽拍板留下了,她挑走了这些人才,去了她一手建立的几个部门。
  比如一个地方上连举人都没考过的九岁小秀才公,听闻他自幼精于木工,擅机关,对算学数字更敏感,是个行走的木匠和小算盘,小龙崽就派人将这位落了榜很是失落还在被家人安慰的小秀才公接走了。
  小秀才公出身农门地主家,是最小的孩子,这才有条件读了些书,但他对文绉绉的东西不感兴趣,更喜欢动手做东西。
  他大哥是个木匠,从小就跟在他大哥_0_pi_0_gu后面捡着木块玩,长大些就自己琢磨着做东西,因为算学上的天分和敏锐的数字直觉,他做出来的东西往往处处都有数学的痕迹,比如若是做一样东西,必是每个角都是匀称的,相同的尺寸,不多一丝一毫。
  普通人只当他事事要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