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世子爷宠妻无度-分卷阅读49

,他会赶在过年之前把她们接回济南。
  让她们在国公府安生住。
  杨妧先看一遍,又细细读给杨婵听,这才拆开何文隽的信。
  一封里面装了七八张花样子,有鸢尾、石竹、旱金莲、百里香,都是不太用在绣品上的花,然却很漂亮。
  用了炭笔细细地描在明纸上,一笔一划清楚工整。
  杨妧几乎能想象得出他埋首在书案前的样子,清风翻动纸页,身后纱帘窸索,他身姿笔挺,仿若崖边青松。
  另外一封才是信。
  何文隽简单说了他跟钱老夫人的渊源,又介绍了两位好友,一位在总督仓场任监督,姓刘,名光兴,其人品行正直,以往山海关催运军饷,多承他帮忙操劳奔走。
  另一位是在大理寺任左寺正,姓李名宝泉,跟何文隽在白山书院同窗四年,同年考过童生试,也是同年参加秋闱考中举人,关系非常亲近。
  倘或杨妧遇到为难之事,可找此两人,他们看在何文隽的面子上定会相助一二。
  接着谈起自己的身体。
  何文隽身上均为经年旧伤,当年得军医精心救治已无大碍,太医医术虽高,但于外伤而言,并不比军医高明。
  信里感谢了杨妧的挂念,让她好好照顾自己。
  最后用很大篇幅解答了杨妧对于《治国十策》的疑惑,然后称赞她字体间架颇有长进,但心浮气躁笔触不稳,叮嘱她多加注意。
  杨妧感慨不已。
  那天楚昕在旁边等,她着实有些急躁,没想到何文隽竟然能瞧出来。
  下次写信定然先平静了心绪才动笔。
  杨妧再读一遍信,连同其余两封家书,小心地收在匣子里。
  花样子上面有折痕,杨妧夹在书里压好,待闲暇时候另描一份,免得遗失了。
  一夜安睡,翌日,杨妧在霜醉居用了早饭,仔细妆扮妥当,牵着杨婵的手一道去给秦老夫人过目。
  走到湖边时,刚好遇到楚昕从二门进来。
  楚昕也看到她们。
  两人都穿粉色小袄,杨婵两只抓鬏上各别一朵大红色宫纱堆的山茶花,颈上套着璎珞,粉雕玉琢般可爱。
  杨妧则梳了堕马髻,发间插一对南珠珠花,耳垂上挂着南珠耳坠子,坠子有些长,莲子米大小的南珠正垂在腮旁,一晃一荡,平添许多俏皮与灵动。
  楚昕还没想好要不要跟她们打招呼,杨妧已屈膝行礼,“表哥安,”目光落在他身上家常穿的靛青色长袍,“表哥不去余阁老家吗?”
  眉眼弯成好看的弧度,腮旁笑意盈盈,全无芥蒂的样子。
  楚昕心里不是滋味,没好气地回答:“不去,都是自命不凡的书生,就知道拽文,没意思。”
  “也是,”杨妧附和着点点头。
  今天的态度还算不错。
  楚昕昂起下巴,拖长声调问道:“昨天让你道歉,你知道自己错哪儿了吗?”
  杨妧正想解释让他闭门不出的原因,笑道:“表哥这两天真没吃饭吗,厨房王嫂子说按时按点送了汤水点心?其实我没觉得有错,表哥……”
  “送了我非得吃?”楚昕恼羞成怒,断然打断她的话,“你觉得没错为什么要道歉,还有没有气节了?要知道如果上了战场,最先叛逃的肯定是你这样的软骨头。”
  这都哪儿跟哪儿?
  杨妧无语至极。
  秦老夫人老早说过,楚昕是个倔脾气,不能硬着刚,得顺着毛儿捋。
  既然他要赔礼,那就赔礼呗,反正不疼也不痒,能拿回信就行。
  满屋子都是长辈,她总不能跟楚昕辩论个脸红脖子粗吧?
  杨妧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温声道:“表哥不是外人,赔个礼没什么……陆知海当众被打了,于情于理咱家都该有所表示,不能给别人留个狂妄无礼的印象,所以才让表哥留在家里。表哥没吃饭,我确实不知道,是饭菜不合胃口吗?”
  楚昕听到那句“不是外人”,心里舒坦了点儿,垂眸瞧着她腮旁晃动的耳坠子,唇角不经意地翘起,从鼻孔里“哼”出一口气,“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我不跟你一般见识。以后有事必须先跟我商量,听从我的决定……不就是闭门不出吗,我本来也没打算到外边去。”
  杨妧真心觉得那天她行事确实不妥当,楚昕平常娇纵惯了,又处于这个年纪,理应先“征求”他的意见。
  遂点头应道:“好。”
  楚昕不意她会答应这么痛快,低低嘟哝一声,“随生是非。”
  她这人,怎么别人说什么是什么,让道歉就道歉,让商量就商量,自己就没个主意?
  说话间走到瑞萱堂门口,楚昕往后退了半步,待杨妧进去,扬手唤来一个小丫鬟,“去,到观星楼跟惠兰说一声,让她备好出门衣裳,我要赴宴;再让临川快马到忠勤伯府告诉顾老三,让他抱着斗鸡,辰正之前必须赶到余阁老家门口,要敢不去,我跟他没完。”
  杨妧半点主见没有,万一在余阁老家被人欺负怎么办,他得去看着。
  余家那些人,他合不来,闲着无聊不如跟顾常宝斗鸡……


第37章 墙角
  秦老夫人得知楚昕要一道去余家, 丝毫没起疑,反而非常高兴,拉着他的手反复叮咛,收敛好性子, 别跟那些满肚子酸诗的文人一般见识。
  楚昕偷眼看向杨妧, 杨妧正弯腰把杨婵发髻上的纱花扶正,压根没看他, 。
  心里隐隐有些失落。
  跟往常一样, 庄嬷嬷陪在杨妧姐妹车上, 絮絮地说起余阁老家里的事儿, “……长子是顺天府治中,次子就是余大娘子的父亲,外放在河南,小儿子则在家中打理庶务。钱老夫人没有女儿, 一心想得个孙女儿, 偏偏长房先后生了三个儿子, 二房也生了个儿子,这才有的余大娘子。所以, 余大娘子最得钱老夫人欢心, 不过余大娘子着实招人疼……现在钱老夫人正满京都扒拉着挑孙女婿, 横挑鼻子竖挑眼,没一个当意的。”
  杨妧抿唇不语。
  前世余新梅的亲事就不太顺利, 十八岁才出阁,那会儿杨妧肚子里已经有了宁姐儿。
  元煦十四年, 余阁老相中了二甲传胪冯孝全。
  冯孝全是山西人,家境穷苦,跟母亲相依为命。
  余阁老爱才, 钱老夫人则看重冯孝全孝顺,余家不但没要聘礼,反而陪送了丰厚的嫁妆,包括两处宅院、两间铺面还有八千两现银。
  冯孝全将邱母接到京都,一家三口就住在余新梅陪嫁的宅子里。
  冯母对余新梅非常好,每日嘘寒问暖。可随着冯孝全逐步在官场站稳脚跟,余阁老年迈致仕,而余新梅又接连生了两个女儿,冯母的脸色便开始不好看。
  余新梅生老二时,伤了身子。
  杨妧去看她,春寒料峭的天,屋里连个火盆都没点。
  余新梅围着被子斜倚在大炕上,冯母坐在炕边扳着手指头数算手上的人选,合计给冯孝全纳妾。
  就是杨妧生辰那天,一个看体态很适合生养、看面相忠厚老实的姨娘进了冯家的门。
  姨娘三年生了两个儿子,想记在余新梅名下。
  冯孝全亲自求余新梅,“……我只这两个儿子,实在不忍他们为妾生子,况且,这也是为你好,百年之后能有个为你摔盆送终的人……你若不答应,我只能去求祖母劝劝你。”
  钱老夫人卧病在床,余新梅不愿祖母因自己动气,冷笑着答应了。
  还没有入族谱,冯母便四处宣扬,说余新梅有福气,白得两个大胖儿子,以后两处宅院两间铺面正好一人一半。
  余家人怎能受这种气?
  家里七八位男丁全都穿上官服齐刷刷地去了冯家,要求析产分居。
  杨妧故去前几天,冯孝全正焦头烂额地到处找房子,安顿他的老娘、姨娘和两个庶子……
  *
  余家府邸比起镇国公府要小得多,布置得却极精巧。假山险峻,亭台古朴,间以葱茏的翠竹和虬劲的松枝,处处都是风景。
  杨姮四处张望着艳羡不已,“他们家的园子真好看。”
  秦老夫人道:“余阁老满腹诗书,为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