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谁是我亲爹-分卷阅读14

到打头的林风,曹郐一惊,面色微变。
  坏了,他忘了让侍卫别让林风来了。
  只是林风已经进来了,曹郐不好再说什么,只能期待皇帝别太注意到林风这孩子。
  可这可能么?
  林风快十七了,而曹郐的几个孩子最大的才十三,光身高上,林风就高一大截,再加上曹郐的几个孩子有些随爹比较黑,而林风面色如玉,又长得极俊,所以林风和曹郐几个孩子一站在一起,简直是鹤立鸡群,想不引人注意都不行。
  因此林风刚一进大殿,皇帝就咦了一下,“这孩子谁家的,长得这么好?”
  曹郐只好硬着头皮说:“陛下,这是臣的犬子。”
  皇帝惊讶道:“你的,你什么时候有这么大的儿子了?”
  都是武将,又家宴经常见,皇帝对自己臣子大体有几个儿子还是略知一二的。
  曹郐欲哭无泪,只好扯谎,“陛下也是知道的,臣年轻时有些风流,这个孩子,臣也是刚刚知道,才认回来的。”
  皇帝听了,愣了一下,突然哈哈大笑,“朕说朕怎么不认识,原来是你老小子年轻时的风流债啊,好小子,你够有种,你家夫人居然没劈了你,还让你认家来了。”
  曹郐尴尬地笑了笑,心道就是我媳妇认回来了的呢!
  皇帝不由看向林风,想看清这老小子年轻时风流出的私生子长什么样,结果这一看,皇帝不由愣住,这孩子好生面善,怎么看着有点眼熟。
  皇帝不由招招手,“好孩子,来,过来,给朕看看。”
  林风乖巧地走上前。
  皇帝仔细看了看,确实没见过,难道他年纪大记错了?
  也有可能,不过孩子近看长得更俊,一看就觉得心里喜欢,皇帝干脆也懒得想了,笑着问:“多大了,叫什么名字,平时都学些什么?”
  林风回道:“学生林风,马上快十七了,平日在家跟着先生读读书。”
  “读书?”皇帝愣了下,“你平日读什么书?背段给朕听听。”
  林风有些无语他爹和皇帝怎么见面就让他背书,不过还是老老实实说,“正跟先生学《大学》”,然后张口背了一段。
  一边背,一边林风小心翼翼偷偷瞅了瞅皇帝,皇帝不会再像先生一样考较一下他功课吧?
  皇帝应该很厉害吧,万一要是问得太难他不会答怎么办?
  啊啊啊,为什么皇帝像他爹一样,见面就问功课!
  他都十七了,难道除了学业没别的可问吗?
  就在林风内心崩溃,紧张等着皇帝提问时,却见皇帝一脸震惊地看着他,然后转头对枢密使惊叹,“天呐,这孩子,居然会背《大学》!”
  正在流利背课本的林风被皇帝的惊人之语惊得突然忘词了。
  皇帝却还在和枢密使说:“《大学》是九经吧?”
  枢密使点点头,“是的,陛下。”
  皇帝又问,“他背得对不?”
  枢密使再次点头,“听着甚是流利,应该没错。”
  皇帝转头一脸惊诧地看着林风,对曹郐赞叹道:“曹郐,你这儿子好生厉害,想不到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学识,真是教导有方啊!”
  曹郐忙一脸谦逊的和皇帝说着小孩子只是喜欢读书,陛下不要太过褒奖,他会骄傲的等等……
  林风看着一脸谦逊实则得意地他爹,又看着旁边真心夸奖他的皇帝,只觉得这世界玄幻了。
  他刚刚,难道不是只背了个《大学》么?
  《大学》不是除了《论语》以外读书人必备的书么?
  这难道不是世家_0_di_0_zi启蒙的读物么!
  他只是背个课文,连注释都没背。
  这皇帝夸他学识好,是认真地?
  然后林风就在晕晕乎乎中,眼睁睁看着皇帝高兴得大手一挥,给他赐了个正九品的校书郎。
  前一刻还是白丁的林风,瞬间成了国家图书馆的正式带编管理员!


第13章
  行宫的藏书阁门前,林风抱着一大摞书卷从屋里走出来,走到门外大青石板上,放下,然后一卷卷展开,开始晒书。
  校书郎一职始于西汉,开始是朝廷征调天下名士到兰台或者宫内藏书处校正典籍,可慢慢地,就逐渐演变成文官中一个九品芝麻官了,也就是,只要是以文入职,一般第一个授的,就是校书郎。
  也是因此,整个朝廷的校书郎,可谓数量庞大。
  因此这些校书郎,自然也不可能每个都有资格修订宫中书籍,大多数,进来也就打了杂。
  所以当上校书郎的头三天,林风被上峰随手指派着晒了三天的书。
  今天是第三天。
  林风悠闲地晒着书,晒书?晒书好啊,起码不用在家被两个大儒逼着读书。
  虽然浪费体力,可不浪费脑子啊!
  所以对于这晒书虽然枯燥无味,林风却干得很是自得。
  而且更好的是,校书郎人数多,平时干活时可以偷偷唠个嗑,林风只进来三天,就听了不少朝廷八卦,知道了不少朝廷内幕。
  例如:当今皇帝其实是个文盲。
  林风无意间听到这个八卦时,惊得差点手中的书都差点掉了,在林风以前看的影视剧中,皇帝不说玉树临风,才气逼人,那肯定也是威严庄重,学富五车,所以在林风的印象中,皇帝肯定学识不错,可事实证明,那只是影视,当今皇帝,确实是个文盲。
  当然,当今皇帝也不是一点字都识,简单的字还是认识的,只是认识的十分有限,最起码你拿一本论语给他,他就不一定能读下来。
  不过这件事也不能怪他,这个是有历史原因的。
  说起来皇帝这一支,虽然和前朝皇室一样姓李,虽然天天说是前朝宗室,可事实上,当今皇室和前朝皇室,别说血脉,连民族都不一样。
  当今皇室,本姓朱邪,一百年前,全族还在河西走廊以部落的形式放马。
  当时整个部落的族长,是当今皇帝的爷爷,朱邪执宜。
  本来人家整个部落在河西放牧好好的,可不巧吐蕃和前朝朝廷在河西争夺地盘,当时朱邪部落本是吐蕃的附庸,自然得跟着一起出征。
  可吐蕃对依附的部落一向苛待,也不拿依附的部落当人,所以每逢打仗,都让依附的部落当前锋。
  如此几仗下去,被当前锋的朱邪一族损失惨重,据说族中男丁十不存五。
  当时作为族长的当今皇帝他爷爷朱邪执宜看到族中如此损失,痛不欲生,在朱邪一族生死存亡之际,决定带着族人从吐蕃叛逃,投奔中原的前朝。
  可从吐蕃逃出来是极难的,又是带着一族的人逃亡,所以三万多人口的朱邪一族,经过上千里逃亡,最终只有不到一万人□□着逃到了中原,而且经过多次被围剿被迷路,这群人逃到的还不是前朝的国都长安,而是北方边关的太原。
  当时前朝的朝廷素来仁慈,见这个部落实在可怜,就让太原的河东节度使收留了这个部落。
  而太原节度使发现这个部落由于逃亡,个个骑术娴熟,就把他们收编到自己的军队,用来抵御契丹。
  于是,朱邪一族,就从投奔前朝变成了给前朝打工。
  朱邪一族尽职尽责给前朝抵御契丹,并且因为抵御有功,多次受到朝廷加封,身为族长的当今皇帝他爹(他爷爷已死)还被前朝赐姓国姓,封了将军。
  于是从这,朱邪一族才转成汉姓。
  当今皇帝也跟着他爹开始姓李。
  可这姓好改,话却难改。
  当今皇帝那时已经是半大小子,早已跟着族人胡语说得溜,再想改汉话哪那么容易,再加上那时皇帝他爹正忙着天天打仗,也没时候管孩子,所以皇帝也没上过学,就算后来能听懂汉话,认识几个字,也聊胜于无。
  其实不止皇帝,整个朝廷的武将几乎都这个水平,朝廷的武将大多是原来朱邪一族的族人,跟着老族长汉化的,话都说不流利,更别说读书识字了。
  当然,也有例外,其实整个皇室,也曾经是有文化人,那就是先帝。
  先帝是当今皇帝的亲弟弟,不过先帝是嫡子,当今皇帝是庶子,并且先帝比当今皇帝小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