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随身带个老祖宗-分卷阅读25

身一事。这下可好,连原本还算清闲的礼部也跟着忙活起来了。
  结果,八月中又发生了两次余震,所幸震感不算太强,又是发生在□□里的,加上很多房舍压根就来不及修缮,百姓们都住在城外的帐篷里,倒是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
  但这接二连三的余震,还是闹得人心惶惶。
  也不能说朝廷毫无作为,这是时代的局限性。在天灾面前,人们能做的事情真的很少很少。
  康熙帝认为这样下去不行,又一次加派人手四处张贴布告,这次却是各种安抚人心的布告。
  祖宗本身是对这种做法嗤之以鼻的,他觉得没什么用,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效果还是有的,尤其是路谦所写的布告。
  没办法,路谦特别有体会啊!
  他幼年就遭遇了不少坎坷苦难,面对家人相继离世,他娘还丢下他改嫁了,换个人老早就崩溃了。哪怕后来,亲姑母愿意收容他,可寄人篱下的日子又是什么滋味?更别提,他姑母路氏本来就在程府说不上话,便是想护着他也是有心无力。
  带着这样的想法,路谦除了先前那篇歌颂朝廷的布告外,又接连写了好几篇,跟前头的赞颂不同,后来的几篇就接地气多了。
  “日子总归是要过的,好坏都是过,总不能因为家破人亡了,索性就不活了吧?”
  路谦就很有心得体会,他把朝廷的震后措施整理了一下,用特别浅显易懂的话,跟老百姓分析了一番。
  像什么房舍坍塌了,那就由朝廷出钱重盖一个;家舍全没了,再打就是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米粮衣裳被褥等等,户部已经加派人手在赶制了,如今不过才八月里,就算京城冷得快,那也应该还是赶得及的,况且还可以直接发放布料棉花,由百姓自个儿去做……
  总之,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人活着就要往前看。
  祖宗就好似故意跟路谦作对似的,看了他写的安抚布告,嗤笑一声:“那人没了呢?还能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那得看没的是谁。”
  没的若是长辈,身为晚辈就更该好好活着,怎能让长辈在地下都放不下心来呢?倘若是丈夫或者妻子,满人本身是没有守节想法的,只是因为他们夺了汉家江山,很多地方都是直接沿袭了明朝制度的,因此并不反对守节,但甭管是续弦还是改嫁,都是合理合法的。
  当然,还有失去了孩子的……
  育婴堂了解一下?
  路谦瞬间才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唰唰的一篇小作文就写好了。
  对于这种安抚性质的布告,祖宗是不会跳脚的,他的态度一贯就很明确,属于典型的冤有头债有主,恨得是满清_0__0_zi,以及原本身为明朝官员却投靠清廷以获取荣华富贵的叛徒们。
  至于普通的小老百姓,祖宗一直抱着关爱智障人人有责的想法,觉得那些人不过是被狗_0__0_zi愚弄了,待将来再度改朝换代,百姓们自然可以迎来明君,过上好日子的。
  也因此,路谦总算可以安安静静的做事而不被祖宗叨叨了。
  小作文一篇篇的送上去,当然不止路谦一个人的,其他翰林官也都写了。说真的,路谦跟类似于程大少爷这些个秀才比起来,当然是才华横溢了。然而,放在翰林院这个遍地是大儒的地方,他所谓的才华真的不值一提。
  不是他本人太弱,而是年岁、沉淀的问题。
  那些个大儒随便写一篇文章,就能成为惊世之作,获得满堂喝彩,让他们去写布告真的是大材小用了。但这从侧面也说明了朝廷对这次灾祸的重视,尤其是明史馆那些人。
  别忘了,但凡参加博学宏词科的都是跟前明关系密切之人。说白了,词科本身就是带有很强烈的政治目的,从一开始的推荐参加考试,就已经注定了最终的结果。
  无论谁被取中了,最终的胜利者就是朝廷。
  这些跟明朝或多或少有着关系的人们,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先就是声名显赫的大儒。他们无论是在政坛,还是在遗民隐逸当中都有着极强的影响力,一朝出仕,哪怕什么都不做,他们的身份也会显示出朝廷的求贤若渴。
  最重要的是,一旦由他们亲手写出感念朝廷安抚民心的文章,那就是代表着他们已经不再痛恨清廷。
  不再痛恨,就是不再反对。
  换言之,便是顺应天意。
  意义大了去了!
  所以说,就算再怎么博览群书才华横溢,文人是斗不过那些玩政治的。
  别的不说,祖宗就傻乎乎的看着大家写小作文,觉得没毛病啊,是应该安抚老百姓啊,百姓何辜呢?偏偏每次遇到灾祸,最倒霉的就是小老百姓。
  他看了其他翰林写的文章,回来就逼逼路谦。
  “人家写得才是锦绣文章,你写的这是什么?能不能注意一下言辞?什么乱七八糟的大白话都往上头写?”
  路谦就纳闷了:“我先前夸朝廷做得好,不也是用的大白话?那时候你怎么不骂我?”
  “你想我骂你就说一声,这点儿小要求我还是可以满足你的……你都豁出去不要脸夸赞清廷了,咋地,我还要跟你说,你夸得不够好,夸得不够入味,还能再改改夸得更尽善尽美一些?”
  祖宗一脸你当我傻的表情,看得路谦十分无奈。
  路谦叹了一口气:“这又不是科举文章,这是要拿去贴到城里各处布告栏的啊!若写得太过于晦涩难懂,就算有人帮着念出来,你觉得有几个老百姓听得懂?”
  多数百姓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倘若是跟考科举似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细细雕琢反复推敲,这是打算逼死谁呢?
  “我觉得他们比你写得好多了。”祖宗认真的想了想,“你是不是嫉妒?”
  路谦:……
  再见了您呐!
  其他翰林官写的布告好吗?当然好,简直就是太好了,都不用修改,就能直接拿来当科举的范文用,就是有个很严重的问题。
  别说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普通百姓了,路谦觉得,就这些布告所体现的文学水准,反正程表哥是肯定看不懂的。
  远在蔚县的程表哥:……
  京师大地震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南方,程二太太路氏哭了好几宿,生怕路谦出事。程表哥急吼吼的写了家信,但就算加钱送过来,再到路谦寄了回信,最快只怕也起码要一个月时间。要是路上再耽搁些时候,搞不好得年底才能收到了。他只能祈祷路谦懂事点儿,赶紧写封保平安的信来。
  路谦不懂事儿。
  他压根就没往那方面去想,甚至于他都有好久没回书院了。
  但愿书院别以为他凉了。
  哦不,但愿书院别先凉了。
  这会儿也没空考虑这事儿了,路谦只将他写的布告送了上去。
  之后的事情,路谦就没关注了。
  再多半事情都恢复常态后,路谦等人也回到了明史馆。值得一提的是,明史馆并无人修缮。
  没办法,如今的京城就是个大型的灾后重建现场,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光是清理废墟就是个耗时极长的工程了。在这种情况下,只是掉了瓦片的明史馆,当然没人关注了。
  不止是明史馆,据说连宫里这回都遭了大难。
  事实上,宫里的很多殿阁都是需要时间和金钱来维护的,因为明朝后期国库空虚等等原因,反正就是各处都节省呗,那些不是很有必要修缮的房舍,索性就不修了。
  久而久之,年久失修的宫殿就多了起来。可清军入关不过区区几十年,又有太多的地方需要花钱,还来不及将所有的宫殿都维修一遍。恰逢这次京师地震,好些房舍都塌了,没塌的也需要大肆整修……
  想想当皇帝当到这份上,也是蛮苦的。
  路谦忍不住瞥了祖宗一眼。
  祖宗瞬间炸毛:“看_0_wo_0_gan嘛?是我把宫殿弄塌的?还是你觉得我大明王朝应该先将皇宫大肆翻新修缮粉刷一遍,再恭恭敬敬的将狗_0__0_zi迎进来?”
  这次,路谦没搭理祖宗,因为邵侍读宣布各人都可以回家去了,休整两日后再来。
  回家?
  路谦重新思考起了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