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随身带个老祖宗-分卷阅读47

挑灯夜读时,还是忍不住慈父心态发作,命人传话给张、李二位大学士,示意可以放缓教学进度,别把孩子逼那么紧。
  这些事儿,路谦和祖宗自是不知情,宫中也不曾给反馈,好似完全没看过他的文章一般。
  路谦并不在意,他回头又开始翻阅资料,在四月里又再度送上一篇文章……
  一篇将祖宗气得恨不得掀了棺材盖的文章。
  这回路谦终于放过了那天可怜见的朱氏父子,改成了吃朱棣的人血馒头。
  妈呀,老朱家的人血馒头真好吃。
  写朱棣就很方便了,主要是批判起来特别容易。反正一个谋朝篡位的帽子是肯定摘不掉的,争夺皇位,还是抢了自己亲侄儿的皇位,把人直接逼死……当然也有可能没逼死,不少野史都说朱允炆跑路了。
  但抢了皇位总是真的吧?没法狡辩吧?
  路谦还提前让尤婶给他做了一副隔音耳塞和耳罩。耳塞是棉布包棉花的,直接塞耳朵里;耳罩其实就是个冬日里常见的大面帽,只是一般人戴的帽子主要是护住脑袋的,路谦让尤婶做了一个超长版本的,将耳朵保护了个严严实实的。
  总之,全副武装之下,路谦开始了批判永乐帝朱棣。
  祖宗一开始没明白他在干啥,等后来意识到了,大吼大叫已然没用,就索性趴在桌上,试图用这种方式来干扰路谦。然而还是没用,因为鬼是半透明的,尽管眼前的情况很诡异,但路谦还是坚强的挺过来了。
  朱棣啊!
  那就是个谋朝篡位的坏胚子!
  祖宗很难受,他是成化年间生人,经历了正德年间,但真正入仕为官却是在嘉靖年间。也就是说,嘉靖帝朱厚熜对他有着知遇之恩。
  但其实这个不重要,反正结果都是一样的,这些人都是永乐帝朱棣的后人。
  多难受啊!
  他怎么就有这么个混账后代呢?哪壶不提开哪壶,哪里难受往哪里扎心。
  关键是,他还不能说谋朝篡位没有错……
  更气鬼的是,路谦非但没有丝毫愧疚之心,还坚定的表示,是祖宗提醒了他,给了他写这两篇文的灵感。
  “白发人送黑发人对应的是上一篇朱氏父子,可这个呢?我说什么了我?”
  “你说的玄武门之变啊!”路谦像看傻子一样的看向祖宗,“你还说皇阿哥会手足相残,我寻思着,叔叔杀亲侄儿不也一样很惨?还死无葬身之地呢……唉,人家李世民好歹让他兄弟入土为安了。”
  所以呢?
  他应该替李建成和李元吉感谢李世民让他们入土为安?
  祖宗陷入了无尽的悔恨之中,他就不该多这个嘴!!
  路谦还不光是写了这么一篇文章,明史的皇室部分已经修到了建文帝,而对于这位明朝的第二任皇帝,最大的疑问是他究竟死没死,怎么死的,以及死在了哪里。除开这些,像他在位四年之中做了什么事儿,反而倒是有很多资料的。
  又因为建文帝前后总共当了四年皇帝,哪怕确实做了蛮多事情的,但对于撰写朱元璋那辉煌且跌宕起伏的人生,他的修撰工作量还是蛮小的。
  总之,大概已经完成了,路谦就直接跳过了细节部分,转而开始逼逼永乐帝。
  还是春秋笔法,将永乐帝谋反那一段写了个精彩纷呈,几乎可以让说书人直接拿去招揽生意了,可见路谦有多能耐。
  明史馆每隔一段时间是需要送奏表到御前的,当然,就算每次的进度都不多,康熙帝也不会责怪的。他找这些人进来,与其说是为朝廷效力的,不如说是养一群吉祥物来得更恰当些。能不能做事暂且不提,他们的存在能让那些仍然忠于前明的百姓放下仇恨,就算值得了。
  于是,至五月里,康熙帝就看到了来自于明史馆的进程奏报,以及附带的一份路谦所撰写永乐帝生平的摘抄。
  全部那是不可能的,永乐帝可不是建文帝那个短命鬼,他做过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因此,路谦特地摘抄了一部分,取的就是永乐帝谋朝篡位那一段。
  ——只差没明着说,看,这家伙的皇位也是抢来的!
  不提祖宗的脸色,反正康熙帝看得是很欣慰。
  照例说,但凡是撰写史书,那肯定是要讲究一个客观公正。但问题是,康熙帝是疯了吗?故意找人修纂一本对清朝不利的史书?他原先想的是,在完全不介入明史馆修纂工作的前提下,那群人肯定会磨叽的,这是人的通病,反正上头又不着急,慢慢来不好吗?慢工出细活嘛!
  也因此,康熙帝估算,等写到明末的时候,最快只怕也是七八年以后的事儿了。当然,如今看来,他显然是估算错误,这都两年多时间了,明史馆才修纂到永乐帝。
  明朝十六位皇帝啊!这第三个才刚开了口!
  康熙帝估计,乐观的看,二十年大概是能修好了吧?不过,其实就算是七八年后修到明末历史,问题也不大了。时间这玩意儿才是世间最残忍的东西,能够抹去一切痕迹。届时,就算曾经抱着深仇大恨,在入仕多年后,也该平心静气了,对于明末的那段历史,以及清军入关的情况,怎么着也应该会稍稍美化一番了吧?
  如果不是七八年,而是二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那就更没问题了……
  康熙帝盘算得很好,只是他再怎么英明都没想到,明史馆里出了个叛徒。
  这叛徒,长得浓眉大眼器宇轩昂,乍一看绝对不会想到这么个人居然是个马屁精。
  为了拍马屁,为了能够升官,竟是不惜将永乐帝往死里踩。
  人都死了啊!这是鞭尸呢!
  康熙帝满脸凝重的翻着折子,在房里伺候的太监总管观其脸色,还道是出了什么天大的祸事,忙暗示准备送宵夜的小太监退下,又将油灯稍稍挑亮了一点。
  然而,康熙帝此时却是将路谦此人单独拎出来想了想,还忽的开口问道:“你觉得路谦此人如何?”
  太监总管:……谁啊?
  别看路谦在明史馆里得了一群人的嫉妒,但其实放眼整个朝廷,他连个屁都不是。太监总管想了一圈才依稀记得,翰林院里有个姓路的。
  这还是因为他的姓氏比较罕见,不然还不一定能想起来。
  所幸,康熙帝也就是随口一说,本来就没指望听到回答,他只将折子丢到旁边,嗤笑一声:“溜须拍马,奸佞小人。”
  踩永乐帝有什么意义呢?他还能去仇恨一个两百多年就已经死去的人?再说了,一直都是明朝的后裔在痛恨大清,作为大清的皇帝,他想的是如何坐拥这如画的江山,而不是拉踩。
  太监总管默默的将康熙帝的话记下,他没打算多言,只是觉得这人的官途就此凉凉了。
  哪知,康熙帝吩咐道:“从库房里择一套上好的名家文房四宝,明个儿让人去明史馆赐予路谦。”
  呃……
  这就有点儿令人费解了。
  不过,路谦倒是不觉得这有啥好费解的。
  面对来自于康熙帝的赏赐,以及众同僚那羡慕嫉妒恨的眼神,路谦心里别提有多舒服了。
  瞧瞧!
  瞪大你们的眼睛仔细瞧瞧!
  来自于圣上的宠爱,以及同僚的嫉妒,这些都是佞臣的标配啊!
  路谦觉得自己太成功了,等他发现御赐之物是文房四宝后,更是恨不得当场跳个嘚瑟舞。
  祖宗却没看明白:“你不是不在乎文房四宝的品质吗?还是你觉得御赐之物……”
  眼见祖宗又要黑化,路谦赶紧叫停。待四下无人时,他才将文房四宝一一摆好,笑眯眯的边欣赏边解释:“这是何意呢?嘿嘿,这是让我没事儿多用用这些御赐之物,文房四宝嘛,多使用不就是多写文章嘛?这还能不是对我的文章特别满意?”
  “他不知道你是在拍马屁?”祖宗开始认真的怀疑康熙帝的智商。
  “知道吧?肯定知道啊,我做得那么明显,这得有多迟钝才会不知道呢?”路谦看够了御赐之物,又仔细的收好了,还一脸感概的摇了摇头,“果不其然,忠臣不懂佞臣的想法,更不会揣摩君心。”
  都说君心难测,但前提是皇帝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