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太子妃她有点怂-分卷阅读18

点都不记恨太子?
  罗云瑾还真不恨太子,很快拟好了旨,他才华横溢,下笔不过一挥而就的事。
  郑贵妃在宫中不得人心,加上朱瑄提前布置,没人敢去昭德宫报信。
  翌日,杜岩请来太医为朱瑄看诊,朱瑄随意敷衍几句,让人送走太医,去仁寿宫拜见周太后。
  周太后在春宴上被郑贵妃当众讽刺了几句,气得一夜没睡好,听宫人说朱瑄拜见,立刻宣他进去。
  “你昨天怎么提前走了?我正要让你见见胡家小娘子。”
  朱瑄给周太后请安,直接道:“皇祖母,父皇已经为我指定了正妃。”
  周太后吃了一惊,脸色陡然一厉,“是谁?是不是宋宛?一定是那个妖货说了什么……”
  朱瑄不置可否。
  周太后越想越气,宫人忙在一旁劝解:“老娘娘想开些,别气坏了身子。”
  “我能不气吗?他事事都听那个妖货摆布,家事国事,什么都听妖货的,他可是皇帝啊!江山社稷,民生国本,他都不要了!”
  周太后大怒,宫人不敢多说。
  朱瑄面色沉静,等周太后骂完郑贵妃,才道:“皇祖母,正妃并不是宋氏。”
  周太后一愣。
  朱瑄道:“父皇确实有意册封宋氏为正妃,儿臣拦阻不得,只能另外择一良家女,万幸父皇同意了。她不是入选秀女。”
  周太后此生最厌恶的人就是郑贵妃。昨天春宴过后,她知道只要郑贵妃不点头,自己选中的胡广薇就不可能被册封为正妃,心中十分气恼,但又无可奈何。只能退而求其次,让胡广薇当太子良娣。朱瑄过来请安,告诉她正妃人选已定,她猜正妃是宋宛,惊怒交加,差点一口气接不上来,又听朱瑄说正妃不是宋宛,立刻转怒为喜:不管是哪家小娘子,只要不是郑贵妃的人就行了!
  “是哪家小娘子?人品如何?相貌如何?”
  朱瑄顿了一下,仿佛有几分忸怩似的,慢慢说:“等皇祖母见过就知道了,她年纪小,人有些腼腆,进了宫以后还得劳烦皇祖母照拂她。”
  周太后挑了挑眉,听朱瑄话里的意思,人是他自己相中的?
  她思忖片刻,笑着点点头:“你自己喜欢最好。”
  周太后更希望胡广薇可以当太子妃,但郑贵妃不会同意,而且孙子朱瑄和她算不上亲近,她不想重蹈覆辙和孙子疏远。朱瑄平时不多话,一旦开口,那就是心里认定了,她这个老太婆何苦再做恶人?
  只要是郑贵妃的敌人,周太后都以拉拢为主。朱瑄和郑贵妃势如水火,正是她最需要的盟友。
  周太后拿定主意,提醒朱瑄:“早些把事情定下,别让妖货听到风声。”
  朱瑄答应一声。
  周太后从朱瑄脸上看出几分喜色,暗暗纳罕:朱瑄在郑贵妃的阴影下长大,日日如履薄冰,养成了喜怒不形于色的性子,他脸上没什么表情,看着和平时没什么不同,但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有时候是没办法掩饰的。
  可见他是真高兴。
  ……
  礼仪房早就按着朱瑄的指示准备好了相应文书,内阁大臣也接到密报知道郑贵妃想把宋宛塞进东宫,周太后传信给礼部尚书要他预备好册立皇太子妃的典礼,嘉平帝心中有愧催促宗人府加快动作,另有几批人马已经悄悄赶往湖广江夏……
  在朱瑄的周密安排下,各方人马出于不同的目的彼此心照不宣地在短短几个时辰之内确定了太子妃的人选,而昭德宫的郑贵妃对此一无所知,被瞒得风雨不透。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
  下人:老爷啊,枝玉小姐入选秀女啦!
  贺老爷夫妇:荣华富贵近在眼前!赶紧进京享福去!
  下人:老爷啊,三小姐当上太子妃啦!
  贺老爷夫妇:赶紧雇船回老家,立刻,马上!


第12章 暮雪寒禽
  回宫复命的路上,杜岩得意洋洋地对身边人道:“我们出来走这一趟,昭德宫那边还蒙在鼓里呢!”
  嘉平帝专宠郑贵妃,为她不惜连废两任皇后。郑贵妃嚣张跋扈,不仅害死了皇太子朱瑄的生母和多名东宫内官,还多次加害于朱瑄本人,东宫和昭德宫势不两立。
  当年郑贵妃千方百计阻碍朱瑄出阁读书,嘉平帝听之由之,导致八岁被册封为皇太子的朱瑄直到十三岁那年才摸到书本,正式接受储君教育。如今朱瑄长大成人,郑贵妃又对他立妃的事指手画脚,妄图控制东宫,如果真让郑贵妃得逞,以后东宫近侍哪有好日子过?
  今天太子正妃的人选总算是定下来了,是太子自己挑中的人,东宫近侍放下心中大石,有说有笑地进了皇城。
  一名内官斜眼看落在后面的罗云瑾,朝杜岩努努嘴,“他是怎么回事?”
  杜岩瞳孔一缩,敛容正色,道:“千岁爷得娶佳人,我们心里高兴,嘴巴一时放肆了点也不打紧,其他的事就不是我们能随便议论的。你只要记得罗统领是千岁爷的人就行了,打探那么多做什么?”
  几名内官忙恭敬点头应是。
  气氛僵持,杜岩不再开口说话。
  罗云瑾和他们同路,他也是阉人,但从不和一般内官来往,举止风度有儒士风采,文官那边瞧不起他,内官这边也嫌他清高,他两边不讨好,不过嘉平帝爱惜他的才华,很器重他。
  杜岩是几年前拨到东宫伺候的,他听人说过,罗云瑾欠太子一条命。
  罗云瑾曾在教坊司待过,后来入宫被分去直殿监当差,直殿监掌管殿庭廊庑洒扫之事,是十二监中“最劳苦冷局”,不仅是个苦差事,还没有晋升的可能。
  若不是太子朱瑄慧眼识珠推荐罗云瑾去内书堂读书,他这辈子就是扫地的命。
  内学堂的学制没有定例,罗云瑾在内书堂待了两年多,他的老师是位一心“化宦为儒”的老翰林,据说教得很用心,罗云瑾本人天性聪明,很快脱颖而出,拨付司礼监文书房任职。
  内官的文书房相当于前朝文官的翰林院,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内阁重臣几乎都是翰林出身,同样的,有内书堂、文书房经历的内官才能最终进入权力中枢,成为司礼监掌印和秉笔。
  可以说没有太子就没有现在的罗云瑾。
  杜岩一直很好奇太子和罗云瑾之间的关系。
  说太子是罗云瑾的恩人吧,没见罗云瑾对太子表过忠心。说罗云瑾忘恩负义吧,每次司礼监那边想加害太子,罗云瑾总会有意无意给东宫报信。
  两人似敌非敌,似友非友。
  也许这是太子掩人耳目的手段?
  杜岩回想今天早些时候的事,心中暗暗揣度。
  ……
  早上从仁寿宫出来以后,朱瑄并没有松懈,立刻召见杜岩这些近侍。
  出于对郑贵妃的憎恶,为了给郑贵妃添堵,知情的人明里暗里帮朱瑄隐瞒,众人拾柴火焰高,太子妃的册封紧锣密鼓、一丝不紊地进行着。
  朱瑄瞒得太好,连东宫属臣也是突然间接到的消息。
  本朝建立有完善的储君制度,詹事府,左、右春坊都是辅导太子的机构。
  嘉平帝和郑贵妃对朱瑄防备很深,因怕朱瑄和朝臣来往密切建立起私交,嘉平帝决定将詹事府和其下的左、右春坊,司经局,主簿厅所属各官和朱瑄彻底剥离开来。嘉平二十三年,嘉平帝刚刚答应朝臣让朱瑄出阁读书,转眼就在内阁元辅的建议下钦点了几位朝中大臣出任东宫讲读官,这几位讲读官大多是靠混资历升迁上来的老臣,个个身负真才实学,但不通世情,没什么政治野心,在朝中也没什么交好的僚属。
  詹事府本是为服务东宫而设的,郑贵妃和内阁元辅怕朱瑄成长得过快,想出了这么个拖延的法子。从此詹事府不再负责管理东宫事务,形同虚设,成了翰林院官员考满迁转的清闲衙门。
  仅有的东宫属臣不过是几名专门负责刊辑图书的年轻官员,消息不通,得知朱瑄已经定下正妃人选,急忙求见。
  当时朱瑄正在书阁交代杜岩他们去贺家宣读旨意。
  年轻的洗马进了书阁,激动得声音直抖:“胡氏女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