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太子妃她有点怂-分卷阅读77

,为废太子一事将文官和宦官两大集团玩弄在股掌之间,荒废朝政反正离了他这个皇帝,朝政也不会乱到哪里去内阁大臣一度把他架空,他不如干脆放手,躲在深宫里专心炼丹问仙。
  满朝文武都是骗子。
  夜风袭来,鼓满了嘉平帝宽大的常服袍袖。
  他掉头回了乾清宫。
  东宫。
  朱瑄在烛火辉映中教金兰写字。
  她握笔的姿势不对,他站在她身后,握着她的手,掰开她的手指,教她怎么握笔,怎么发力。教了一会儿,松开手,搂着她的腰,下巴搁在她肩膀上,让她自己写。
  金兰晃了晃肩膀“你别挨着我,你挨着我,我都不知道该怎么下笔了”
  他整个人罩在她背后,下巴还往她肩膀上一搁,她浑身紧绷,怎么写字呀 朱瑄轻笑,挪开了些。
  书案上凌乱堆放了一大堆字帖,是杜岩搜罗来的。
  朱瑄随手拿起来看,问“你最喜欢谁的字”
  金兰一边凝神写字,一边答“沈度,他的字漂亮。”
  朱瑄道“他的字丰润淳和,雍容端正,成祖时他常伴圣驾左右,奉命修撰孝慈皇后传,那时候的诏诰制敕、御制诗文碑刻几乎都出自他手,婉丽飘逸,劲秀潇洒,成祖说他是我朝王羲之,他的小楷写得最好。”
  金兰悬腕提笔,写了个月字,低头端详,说“也有人说沈度的字太古板拘谨,没有意趣。”
  沈度的字备受皇室推崇,一时之间天下士人纷纷苦练沈字,台阁体成了官用文字,科举考试时考生都以沈字书写文章,这一点备受文人诟病,他们认为台阁体扼杀了书法。
  朱瑄笑了笑,“古板的不是沈度的字,争相效仿他的人多了,沈字遍布天下,如今天下士人都习沈字,不知变通,自然就古板了。”
  金兰点头,捧起纸给朱瑄看,“你看我这个月字写得怎么样”
  朱瑄顿了一下,道“进步很大。”
  金兰笑着白他一眼“想批评我就直说。”
  两人说着话,杜岩从外边走进书房,道“乾清宫的张公公来了。”
  张公公是嘉平帝身边的老人,内书堂出身,虽是太监,但并不和钱兴等人为伍,向来以儒臣_0_di_0_zi自居,经常帮文官说话。
  朱瑄拍了拍金兰,“我出去见他。”
  片刻后,内官们簇拥着朱瑄回来,朱瑄面色如常,无悲无喜的样子,内官们却满面笑容,欢天喜地。
  杜岩笑眯眯地和金兰说“殿下,徐甫升官了万岁爷爷刚刚让司礼监拟的旨,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
  参预机务,这就是说徐甫进入文臣的权力中枢内阁,成为次辅之一了。
  徐甫是当年的廷试一甲第二名,性格沉稳,举止老成,先授翰林院编修,后来拜礼部右侍郎,继而转至吏部。他刚毅正直,忠厚和平,不满嘉平帝荒废朝政,屡次上疏劝谏,嘉平帝嫌他多事,不予重用。
  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官员升迁,东宫内官不会这么高兴徐甫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他是朱瑄的老师之一。嘉平帝给朱瑄挑的老师几乎都是为人正直但官途不顺的老臣,个个垂垂老矣,不久就要致仕,唯有徐甫还算年轻,今年六十岁。
  官员升迁,乾清宫特意派人知会东宫,升官的人是东宫讲读官其中的意义,不言自明。
  先是重开早读,现在嘉平帝又提拔朱瑄的老师,让他的老师进入内阁 难怪东宫内官这么高兴。
  金兰抬头去看朱瑄。
  朱瑄依旧和平时一样,神色清冷,举止如常,走到书案前,提起笔,在纸上写字。
  金兰站在一边帮他磨墨,看他写的是什么。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这是道德经里的句子。
  朱瑄放下笔。
  他的战场从来不在前朝,也不在后宫,他的敌人不是郑贵妃,也不是赵王从始至终,他的生死荣辱,都在嘉平帝的一念之间。
  他的父亲多疑敏感,耽于享乐,任性骄纵,但他的父亲又受过良好的储君教育,道德理念根深蒂固,父亲在个人私欲和为君者的责任之间摇摆不定,利用他这个儿子将文官玩弄于股掌之间,又反被文官架空,他恼怒于文官的坚韧,知道自己和文官的矛盾不可调和,干脆提拔宦官,直接和文官决裂。
  这是为君者的大忌。
  嘉平帝不在乎,他不想修复和文官的关系,他破罐子破摔,只求眼前太平。
  朱瑄深知嘉平帝心底的矛盾,他在嘉平帝的喜怒无常中一点一点充实自己,他刻苦勤学,善待文臣,博得文臣的支持他不能偏激冲动,他得忍。
  忍到连嘉平帝都不能轻易废了他的这一天。
  和其光,同其尘。
  金兰轻轻握住朱瑄的手。
  朱瑄轻轻回握。
  一室烛火晃动。


第44章 偶遇
  绿荷舒卷凉风晓,红萼开萦紫莳重。
  莲叶田田,一层一层随风起伏,碧浪翻涌,莲花盛开,袅娜妩媚,曲桥亭榭玉立其中,晨间池中淡淡水汽蒸腾,似云遮雾绕,水榭恍如漂浮在花海之上。
  池中一叶扁舟缓缓破开潋滟的绿浪,几名身着圆领衫的宫人立在舟头,纤手采下一枝枝盛放的莲花。
  二月杨柳荡千,四月庭院观花,六月碧池采莲,今天周太后高兴,听说花园里的莲花开得好,领着众宫妃赏莲。
  席面是太监预备的,鱼翅、炖鸽子、雏炙蛤蜊、水晶鹅、炒鲜虾、田鸡腿、笋鸡脯、糟鹅胗掌、海参、鲍鱼、蒸蹄髈,肴馔馨香,海陆备有。天气热,菜肴中有应季的冰鸭和银苗菜,冰鸭须提前一晚煮熟,然后放凉,汤汁和鸭肉自然凝结成晶莹剔透的膏冻,银苗菜就是新藕的嫩芽。
  德王妃体胖,不敢多吃,一边喝加了鲜莲的冰镇饮子,一边扒拉装蜜柑、橄榄、小金橘、鲜菱的攒盒,嫉妒的眼神频频飘向对面瘦如竹竿的庆王妃正在大快朵颐。
  庆王妃实在是瘦,众人以为她食量不大,没想到她喝了一盅鱼翅汤后还能再吃一碗过水面,德王妃是个爱吃的,可是她容易发胖,喝口水都得小心翼翼的,进宫以后,每天看着琳琅满目的精美菜肴却不能多吃,她简直痛不欲生。
  偏偏还有一个怎么吃都吃不胖、风吹吹就倒的庆王妃杵在她跟前大吃特吃,她嘴里喝着甘甜的饮子,心里直冒酸水。
  庆王妃能吃,人却瘦巴巴的一把骨头,全身上下没几两肉,宫妃们一看到她那纤若杨柳的腰肢就恨不能多塞她几口饭,席上一个个示意宫人给她添菜。
  金兰终于可以松口气,自自在在吃她的,她也能吃,不过她生得珠圆玉润的,和庆王妃站在一起,宫妃想也不想就把筷子伸向了庆王妃的碗。
  身处宫廷,怎能独瘦
  等庆王妃吃饱了撂下筷子,德王妃气鼓鼓地吃完了一整盘鲜菱。
  席上只有赵王妃吃得最少,只喝了几口莲子汤。今天是金兰领着她们几个弟媳来赴宴的,她见了金兰就心虚,金兰却并未提起宫门前的事,温婉和气,一如往常。赵王妃觉得金兰肯定会报复自己,心中忐忑,坐立不安,金兰越温和,她越害怕。
  此前,德王妃看出赵王妃的心事,特意和庆王妃一起找到她,屏退宫人,劝道“太子妃没把那天的事放在心上,你别疑神疑鬼了,这么小心翼翼的样子,反而让人多心。”
  庆王妃也跟着劝。
  “六嫂太后不喜欢我们,若不是太子妃帮着打圆场,太后怎么会这么对我们这么和气进宫以前我们以为”她迟疑了一下,咬牙继续,“我们以为昭德宫一手遮天,进宫以后才知道那些都是传言,东宫太子虽然病弱,却刚强坚韧,宫妃几乎都向着他,太子妃对我们是什么态度,妃嫔们就会怎么对我们你何苦自讨苦吃”
  选秀之时三人就认识了,又一同出嫁,德王妃和庆王妃觉得太子地位稳固,赵王的打算只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她们是真心实意地想劝赵王妃回头,她迎合郑贵妃,得罪太后和东宫完全是在自找死路。
  赵王妃苦笑着道“我那天真不是故意的,胡广薇你们也认识,我只是想和她叙叙旧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